李玉鳳 周英
【摘 要】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標志著傳承與振興傳統工藝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成為國家文化建設戰略和社會各界的共識。本文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闡述了傳統工藝的生存現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方式進行梳理,并進一步探討傳統工藝振興的途徑,以期對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提供新思路,使其在現代生活中能夠煥發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傳統工藝;傳承;創新;人才培養;數據平臺
全球化,“互聯網+”的到來,加快了政府的改革歷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應運而生。傳統工藝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神載體,煥發著獨特的魅力,體現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底蘊,具有工業化生產不可替代的個性。然而新時代背景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問題變得愈加嚴峻,因此,本來在了解傳統工藝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探索能夠使其傳承與振興的途徑。
1.傳統工藝傳承與振興的現實意義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方面能夠喚醒普通群眾尤其是青年人內心對傳統文化的記憶,提高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能夠加速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其與時代相結合。根據傳統工藝的主要特點,結合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搭建傳統工藝學習平臺,為傳統工藝傳承與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推動工藝的創新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需要培養后背人才。傳統工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中蘊含了中華民族的記憶與底蘊,其失傳也意味著傳統文化的流失。當代青年身為中華民族的傳人,肩負傳承傳統工藝的責任。通過傳統工藝共享平臺,向青年展現傳統工藝,引發他們對傳統工藝的好奇與興趣,明白自己對傳承傳統工藝的重任,使更多的青年愿意學習傳統工藝,讓傳統工藝后繼有人,代代相傳。
響應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召,促進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繁榮發展。發展傳統手工藝產業需要依托現代化信息技術,創新傳統工藝,融入新鮮活潑的現代元素。以社會需求為主導,大數據分析為主要方法,有針對地做好產品研發與創新。掌握好數據分析方法,做好市場調研,并組織傳統手工藝大師有針對性地開發新產品,并逐步推廣平臺,才能擴大傳統手工藝品的市場占有率,切實做好傳承和保護工作。
2.傳統工藝傳承與振興現狀
目前,我國傳統手工藝品行業形成以私營企業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我國傳統手工藝行業共有企業約5.5萬多家。其中私營企業約3.96萬家,約占總數的72%;集體、集體聯營和股份制合作企業約0.44萬家,約占總數的8%。但我國傳統手工藝品行業集中程度較低,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企業市場競爭力較弱,隨著行業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行業兼并重組趨勢日益明顯。
據了解,在手工藝教授及銷售方面,還未形成專門的隊伍,大致所見的多為較分散的、獨立的個體小范圍經營。目前普遍存在的經營模式是藝術家兼商人。這種經營模式與高度商業化、現代化的社會格格不入,急需改變,讓傳統工藝突破“地域性”。
當今時代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而傳統工藝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然而傳統工藝的傳承面臨著許多問題。
(1)立法滯后,民間藝術資源管理乏力。由于至今對民間藝術還沒有一個較為全面、有效的保護法,使得民間藝術保護工作無章可循。一些地方的領導決策失誤,造成一些大師級的珍品被陸續賣掉。
(2)民間藝術保護工作缺少專門機構、隊伍和必要的經費。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一個部門對民俗文化產業規模、從業人員、投入產出以及不同類型民間文化的經濟運作方式和效益進行量化分析和評估,更談不上有計劃、有步驟、有保護地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同時,民間藝術的機構與隊伍的設立,保護民間藝術珍貴資料所需的硬件設施,以及檢索和開發工作等,均需要一定經費。目前,由于沒有專項經費而難以進行。
(3)傳統手工藝與現代市場經濟的矛盾。傳統的民間工藝的存在與發展有其特定的時代環境,而隨著現代物質生活的改變與市場經濟的沖擊,部分民間傳統藝術的萎縮甚至消亡成為必然。
(4)匠人整體文化素質不高,人才斷層現象嚴重,后繼乏人。許多老藝人已經離世,掌握一定中、高級技術的人紛紛轉行,青年人對藝術品的價值認識不夠,不愿意學,致使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危險。
(5)產品結構不合理,企業活力不足。現代傳統工藝企業往往對市場需求把握不準,不能做到精準設計制作和銷售產品。大部分傳統工藝企業對市場缺乏有效培育,使民眾對產品認可度不高。另一方面,企業未能將實用性很好的融入產品,大部分的傳統工藝產品還停留在用于欣賞,實用性不高,消耗量較小,銷售量受限,導致企業活力不足。
3.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途徑
(1)開展情況普查,推進傳統工藝目錄建設。針對各省開展傳統工藝發展情況普查,在普查中找出具有一定傳承基礎、生產規模、發展前景的優秀工藝,列為后期重點發展項目。對這些項目給予支持,幫助其發展壯大,進而推動傳統工藝產業發展。
(2)針對不同類別的傳統工藝制定多元化傳承發展路徑。傳統工藝涵蓋范圍廣泛,種類繁多,在發展時要因類而異。針對不同種類的工藝,采用不同的發展方式。應用當代信息、科技等手段,建立與傳統工藝的聯系,促使傳統工藝與當代的創新性轉變,使其能在未來生存更長遠的時間。
(3)讓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結合,煥發生機活力。傳統工藝要想真正長遠發展下去,就要跟上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在當代社會,傳統工藝要生存下去必須要產業化,但并不是說用機器大規模生產一些粗制濫造的產品,而是在產業化的同時,尋找符合傳統工藝精髓與價值的創新的生產思路。
(4)重點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傳統工藝的制作離不開“人”,要傳承下去更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因此,我們要創新思維,用獨特的方式,各種途徑的吸引年輕人加入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中。可以與高校、相關企業等機構合作,建立傳統工藝創新發展的研究所,對傳統工藝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吸引國內外高端企業與人才來開展合作,幫助傳統工藝傳承創新。
(5)搭建傳統工藝傳承數據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傳承、保護、宣傳傳統工藝。該平臺包括多種傳統工藝的學習、學員與大師之間的經驗交流、學員產品的售賣以及學員產品的展示。首先,學員在學習模塊選擇想要學習的傳統工藝,觀看學習視頻,通過購買的材料親手進行制作,加深印象。同時,模塊里還有大師教學直播,學員可觀看直播與大師互動,深入學習。交流模塊是為學員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大師之間搭建交流的平臺,讓學員能深入探討傳統工藝的核心制作與價值,在探討中創新。售賣模塊讓學員在傳統工藝的學習與制作中獲得一些收入,并從中得到鼓勵,激勵學員更好的制作。展示模塊同樣起激勵作用,通過展示優秀學員的作品,激勵所有學員繼續學習傳統工藝,保持對傳統工藝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傳統工藝的傳承困境及對策——以廣西貢川紗紙工藝為例 韋丹芳 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