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婷
【摘 要】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如何培養知法、守法的良好公民自然成為當前社會的重要課題和緊迫任務。中職學校作為國家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加強中職生法治教育自然成為中職教育的重要任務,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媒體技術蓬勃發展的信息化新時代背景下,如何以培養法治意識為目標,通過創新法治教育路徑,不斷提升中職學校的法治教育成效將為培養一大批具有法律意識和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提供重要的保障。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中職學校;法治教育;創新
“七五”普法規劃強調:要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創新,要針對受眾心理,創新方式方法,堅持集中法治宣傳教育與經常性法治宣傳教育相結合,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的“法律六進”主題活動,完善工作標準,建立長效機制。中職學校作為學校中法治教育的主陣地,中職學生作為法治教育的主要對象,一直沿用來的講授形式的法治教育已經很難適應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中職學生的教育發展需求。新時代背景下,探究如何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創新法治教育模式和路徑,創造中職學生喜聞樂見的法治教育新格局,是增強中職學校法治教育實效性和時代性,提高中職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律能力的必由之路。
一、當前中職法治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中職學校,法治教育仍然得不到重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明顯滯后,難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需要,教育過程中,重知識、輕運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仍然突出。
(1)中職法治教育得不到重視,缺乏影響力
在各項辦學指標的考核指導下,長期以來,中職學校重技能教育,輕法治教育的現象普遍存在。在以技能立身,學好技能才能找到好工作的理念影響下,中職學校從校領導到普通老師皆重視能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的各類技能比賽,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存在不同的輕視,認為進行法治教育僅僅是政教處或者班主任的事情,沒有把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人人重視的程度。對普遍存在自律能力和認知能力不強的中職生,僅憑法律課和中職生日常行為管理的法治教育,是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的。
(2)中職法治教育內容和形式都滯后于新媒體時代發展需要
新媒體時代,中職法制教育明顯滯后于時代發展需要,主要表現在法治教育的內容不但落后還缺乏系統性教學內容。中職法治教育并沒有統一規劃的教材,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來源于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部分章節或者網絡,缺乏系統性,導致教師們難以進行創新和校本教材的開發,教學內容明顯無法滿足教學需要。
中職法治教育表現形式單一,傳統的中職法治教育都是通過邀請專家進行法律講座,講解法律案例或者思政課教師在課堂上穿插教學案例進行法治教學,輔以法律知識展板等手段普及法律知識,營造法治教育環境,這種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在引導中職生體驗、參與、應用、認同、內化、踐行等方面欠佳。
(3)中職法治教育仍停留在理論表面,缺乏實踐
重知識、輕實踐,重理論、輕運用也是中職法治教育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無論是課堂法律教學和法治教座,還是法制展板和法治校園廣播,都突出了對法律知識的傳授和影響。中職生是否真正理解、參與、內化和踐行法律要求,卻又待證實。同時,學校重視組織各種各樣的技能比賽,藝術比賽,知識競賽,卻不重視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型法治知識競賽,法治宣傳競賽和模擬法庭等法治教育實踐活動,學生在踐行法治知識方面明顯缺乏積極性,形成對于法治知識無法提起興趣的惡性循環。
二、新媒體時代,中職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微信、各種APP等新興的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內容和手段。作為新媒體時代的中職生,他們成長歷程受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方式、互聯網技術已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烙下了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是典型的互聯網時代的青年。與此同時,正值青春期的中職生,具有認知能力差、自控能力不強、處在叛逆期,易沖動等特點,如果他們法律意識淡薄,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給自己和社會造成重大的傷害。因此,探討如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法治教育內容、方式和手段,來正面引導中職生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促進中職學生健康成長,即使這個時代不可回避的課題,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新媒體時代,如何創新中職法治教育模式
(一)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中職法治教育的方式與內容
“七五”普法規劃指出,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傳播平臺,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開展新媒體普法益民服務,組織新聞網絡開展普法宣傳,更好地運用微信、微博、微電影、客戶端開展普法活動。充分利用網絡和移動網絡為主的新媒體技術,創新中職法治教育的形式與方法,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可以通過采取開發校本學習APP或微信第三方學習平臺,引導學生進行網絡學習、網絡競賽的方式,并在學習過程中實行積分獎勵制度,顛覆傳統的課堂說教模式,引導學生在競技、挑戰、獲獎過程中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學法技能;還可以采取動畫、視頻等教育形式開發法治教育內容,克服傳統課本和文字理論方式的枯燥性,突出內容的趣味性、直觀性,使教育內容更受學生歡迎。鼓勵學生和教師參加各類型的法治知識競賽和法治有關的宣傳競賽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強的學習活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又能克服傳統教學中重知識、輕實踐,重理論、輕運用的缺陷,突出了中職生參與法治教育的主體性、參與性和互動性。
(二)對法治教育內容進行系統性的開發
“七五”普法規劃同樣指出要“加強普法網站和普法網絡集群建設,建設法治宣傳教育云平臺,實現法治宣傳教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和共享。”,而傳統法治教育內容明顯滯后,系統性和針對性不夠突出,因此,需要借助新媒體技術平臺,開發中職法治教育網絡資源庫,實現中職法治教育資源的整合、優化和共享。互聯網具有打破時空限制的優勢,特別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為實現全國中職法治教育資源共享提供了成熟的技術條件。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將最新的法律動態和理念、優質的法治教育內容和課件,先進的教育經驗和成功的教育案例、生動有趣的法律故事和創新化的教學方式等內容進行梳理、上傳、整合、優化、共享,構建全國法治教育網絡資源數據庫,是推動當前中職法治教育創新和發展的重要舉措。各中職學校再根據自身實際,從中取長補短、加工整合進行二次開發,把開發結果匯總成一系列的校本法治教育教材、校本法治教育視頻資源、校本法治教育動畫和課件,同時通過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進行及時推送,使內容更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起到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法律意識和用法能力的效果。
四、結束語
以移動互動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借助新媒體技術創新中職法治教育既是各中職學校的迫切需要也是時代必然要求,作為中職教育中的一員,我們要牢牢抓住這個機遇,不斷創新中職法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推動中職學校法治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中職法治教育水平,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陽林.基于“互聯網”的中職學校法治教育初探.《改革探索》,2017年11月.
[2].方芳. 淺析當前中職學校法治教育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 《法制博覽》,2018年09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