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苑 陳裕榮 王衛 羅濤
【摘要】目的:分析ICU心臟體外循環術后患者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我院ICU接收的心臟體外循環術者64例,時間是2016年5月~2018年10月,分組法隨機,對照組用常規方式護理,研究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將兩組的ICU轉出時間、術后拔管時間、血漿用量情況作對比。結果研究組的術后拔管、ICU轉出時間要較對照組更短,血漿用量更少(P<0.05)。結論臨床上用預見性護理干預護理ICU心臟體外循環術治療患者,可使ICU轉出時間與拔管時間明顯縮短,且減少了血漿使用量,有利于更好的身體恢復促進。
【關鍵詞】心臟體外循環術;ICU;預見性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156-02
前言: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為心臟疾病顯著治療方法,但同時存在應激源高風險,患者產生的心理應激反應較強烈,術后一段時間需在ICU(重癥監護室)病房中接受治療監測,發生ICU綜合征的可能性較大,臨床上必須要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實施相對應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更有效、更迅速的身體恢復。本文在選出ICU心臟體外循環術治療患者后,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有效臨床風險規避,探究該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
1.1臨床資料
研究時間:2016年5月~2018年10月,所選對象:我院ICU收治的64例心臟體外循環術患者,分組方式:隨機數字表法,組數:2組,32例/組。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26~73歲,平均(49.56±7.84)歲;研究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15例,年齡范圍27~74歲,平均(50.53±7.82)歲。將兩組的基本信息作比較,得出不具統計學意義的結果(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對本組患者進行常規法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嚴密觀察監測,遵醫囑嚴格用藥,將術后應注意的相關事項詳細告知,實施適當的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指導,并給予科學的飲食護理方案制定。
研究組:在行為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
①機械通氣護理:觀察管路暢通情況,避免發生堵塞、受壓、脫出等意外情況,同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自主呼吸情況嚴密觀察,若發現有不安煩躁癥狀出現,了解出現原因,將通氣量適當增加,注意血氣分析結果,將此作為依據,予以呼吸機參數調整。
②必備物品準備:護理人員應將負壓吸引裝置、除顫儀、急救藥品、氧氣裝置等必備物品準備好,以患者具體病情、體重、年齡等信息為根據,及時呼吸機參數調節。
③循環系統護理:術后心肌創傷會減少患者的心排量,容易誘發嚴重低心排綜合征、心律失常等病癥,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中心靜脈壓、脈搏、心率等指標嚴密監測。術前予以三腔深靜脈管置管選擇,術后實施三個靜脈通道建立,用于中心靜脈壓監測、靜脈輸液、血管活性藥物泵入,妥善固定,避免導管折疊、受壓等情況發生。術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動脈置管穿刺部位是否有腫脹、出血等現象仔細觀察,按時管道沖洗(用濃度為0.1%的肝素),1h/次,若存在阻力,先抽回血去除血塊后再實施沖洗操作,從而有效血栓栓塞發生預防。
④中心靜脈監測:術后對患者按時中心靜脈壓監測,1次/h,以監測結果為根據,對具體輸液量調節,確保中心靜脈壓在5~12cmH2O之間。
⑤吸痰護理:護理人員按時輔助患者吸痰處理,1~2h/次,待患者麻醉清醒后,護理人員吸痰操作前應將吸痰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向其詳細告知,實施吸痰管插入時動作要輕柔、穩定且迅速,吸痰前、后讓患者吸氧,降低低血氧癥發生率。
1.3觀察指標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ICU轉出時間、術后拔管時間以及血漿用量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4.0專用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當P值<0.05時,數據間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較之對照組,研究組心臟外循環術者的術后拔管時間與ICU轉出時間更短,且血漿用量更少(P<0.05),如表1所示。
心臟體外循環術的治療效果良好,但也會給患者的身體造成較大創傷,整個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對合理科學護理干預的實施更加重視,常規護理模式有一定的治療輔助效果,但護理實施范圍籠統、針對性差,既不能滿足現代臨床護理服務要求,又無法獲得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總體護理效果不理想。預見性護理屬于一種較新型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干預過程中可進行護理風險預測、評估,在此基礎上實施具有系統性、針對性的護理服務,能夠達到良好的風險發生率降低、預后效果改善的護理效果,可將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得到更好的發揮。在對ICU心臟體外循環術者實施遇見性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將所需的各站醫療器械、物品充分準備,并對患者實施機械通氣治療護理干預,增強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觀察監測,對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嚴密監測觀察,實施中心靜脈情況監測等的護理干預,預測可能發生的護理風險,能夠使治療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有效降低,使術后并發癥發生可能性減少,具有明顯的治療輔助作用。根據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后,ICU心臟體外循環術治療患者的術后拔管、ICU轉出時間均較常規護理者更短,且血漿用量更少,說明此種護理模式的效果更明顯,利于患者身體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對ICU心臟體外循環術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縮短患者ICU治療時間,使之更好的預后效果改善,臨床應用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