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 ? ? ? ?要]? 中職班主任工作是一項繁雜、瑣碎的工作,而我們用教育轉化學生又往往從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事進行的。只有在教育中包容、理解、欣賞、關愛,以心換心,以情換情才能轉化問題學生;只有和不放棄才能挽留欲輟學學生,真正實現教育的真諦: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實現“教育無小事,事事是育人”的終極教育目標。
[關? ? 鍵? ?詞]? 中職生;包容;欣賞;關愛;堅持與不放棄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094-02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我從教30年,從事職業教育28年,回首過往,有過酸楚,有過傷心,但更多的是欣喜和收獲。可以說做職業教育這行的酸甜苦辣都經歷了一遍,其實中職班主任是最難做的差事,我們學校同事中有一句話能當中職的班主任的,出去以后什么事都能干了,當然中職班主任也有他欣喜的一面,就是學生畢業后都有出息了,回校看望你的時候很有成就感,再苦再累都覺得值。
當班主任這么多年,見過形形色色的學生,面對過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一路走來,有點石成金的喜悅,有鮮花相伴的榮耀,當然也有無計可施的悵然……無論是精彩的瞬間,還是遺憾的剎那,那些真切的記憶,總是塵封不住,揮之不去。今天有幸在這為大家分享三個教育小故事與大家共勉。
一、教育是包容、是欣賞
中職的學生也不是那么不可救藥,他們只是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了風雨,無形中受到了外界的傷害,單純的心靈尋求了錯誤的藥方來自救,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理解、包容和欣賞。
我帶的2013級計算機專業有一個叫王×的學生,人長得又高又帥,而且陽光活潑,籃球打得好。根據他的特長,我任命他為文體委員,可沒過一星期,他就成了班主任辦公室的常客了,今天上課頂撞老師,明天出手打同學,后天遲到、曠課。一下子成了班上的害群之馬了。每次犯錯誤,一到辦公室就迅速承認錯誤,任憑你義正言辭地批評、疾風暴雨地訓斥,或是苦口婆心地教導,他臉上總擺出一副嚴肅虔誠虛心接受的樣子。但就是知錯不改。叫家長來校,家長也對他沒有辦法。從家長那里得知,王×自小父母離異,父親工作忙,爺爺奶覺得沒媽的孩子可憐就溺愛他,犯了錯誤他爸教育他時,爺奶總是護著他,所以他變得肆無忌憚,初中時還因為打架進過派出所。班級里有這樣一個整天惹事違紀的學生,我每周班主任量化考核上常常因他而扣分,有個年輕的同事私下開玩笑說:“李老師你運氣不好,分班時碰上個王×,像他那樣,把他開回去算了。”我知道王×本質上不壞,就是自控能力差,如果因為他影響自己的考核,把他推向社會,一是他走向社會沒人教育,對社會造成危害,二是對學生不負責,背上個開除的處分會害了他一輩子,所以我對他沒有放棄,沒因他屢教不改而歧視他。而且給他更多的關愛,告訴他,打架是不文明的、違法的行為及可能造成嚴重傷害后果,等到那時你可能要后悔一輩子;告訴他頂撞老師是不禮貌的、不尊重人的行為,同樣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讓他換位思考,讓他知道,頂撞老師有損自己的形象,無助于問題的解決;針對他遲到,從周一到周五我堅持每天去宿舍叫他起床,經過我一個月的堅持,終于有一天對我說,讓我早上別來男生宿舍了,他保證不遲到了,他說到也做到了,有時他偶爾遲到了,還沒等我說,他就自動提上垃圾桶,撿拾清潔區域的垃圾,事后我才知道,是宿舍清潔工對他說:“王×,你再不學好,都對不起你老師天天早上去三樓叫你,你媽恐怕都沒有這樣叫過你。”他這才覺得他太混了。王×遵守紀律了,熱愛班集體了,后來他改變很多下午課外活動時籃球場上有他的身影、校運動會有他的參與。2016年教師節,他從部隊復原回來帶著小禮物來看我,并真誠向我道歉,說那時太不懂事了,給我惹了很多事,添了不少麻煩,最后感謝我包容他,沒有放棄他,他才有今天,我感動不已。
二、教育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們所應對的學生是有人格尊嚴、有思維、有感情的人。“情”的投入是教師工作的內在要求,情到深處,學生的內心世界就會向你敞開,他有話也愿意和你交流,有困難也愿意請你幫忙,有苦悶也愿意向你傾訴,你對他的好他能領悟,你講的道理他也愿意理解,進而你指出的缺點他才愿意改正,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效應。
我帶的2018級平面設計專業有一個叫張××,性格內向、孤僻,不善與人交往,喜歡獨來獨往,違反學校紀律,晚上在宿舍偷玩手機,影響宿舍的其他同學,班上的女生都沒有人愿意和她住,不服教官管教,教官意見很大,由于晚上不休息,白天上課經常睡覺,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導致代課教師經常告她的狀。面對這樣的學生,我不是一味地批評教育,而是用愛澆灌她的心田,從日常的一點一滴做起,對她噓寒問暖,主動與她聊天,了解她的生活、學習、喜好和興趣,用愛打動她,通過關注,了解到,她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缺少關愛,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就是回家,也從不和她交流,很少過問她的事情,每次走時,把生活費交給她奶奶就算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平時她和奶奶在家,這次父親沒和她商量就直接把后媽領回家,所以她和父親更不想交流,覺得父親自私,只顧自己,她自己沒人疼、沒有愛,沒有安全感,因些沉迷網絡,在虛擬的世界里找認同,通過發視頻,通過粉絲和點擊量來刷存在感,證明自己長大了,不需要家人的關愛。弄清情況后,我一方面在生活和學習上關心她,讓她理解爸爸,讓她明白,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父母也一樣,作為孩子要尊重父母的決定,肯定了她在家孝敬奶奶是好的,證明自己長大了,要調整好自己的生活,通過學習,學到一技之長使自己變強大,而不是通過發視頻活在虛擬世界,另一方面與她爸爸電話溝通,讓她爸爸常給她打電話,有事要與她商量,不要把她當小孩,學會尊重她,多給她一些關愛,不要讓她產生有了后媽就沒有爸的錯覺和誤會。同時幫她解決同宿舍同學之間的矛盾,鼓勵她參加班級活動,在開班會和活動中,要收集一些影像資料,就讓她發揮特長,來完成這些工作,告訴她會P圖也是一種技能,要把她用在學習上,在專業課PS上要多下工夫,爭取有好的作品參加技能大賽。通過教育她變了,變得愛與人交往了,能和宿舍同學和睦相處了,不再發視頻,班里同學也不叫她“網紅”了,相反有同學照片需要換背景就找她幫忙,上課也很少睡覺了,學習也積極主動了。有一次我接到她爸爸的電話,她爸爸說,在我的提醒下,他和孩子溝通交流多了,孩子也理解他了,愿意和他說說心里話了,孩子告訴他,班主任很愛她,常鼓勵她,教給她怎樣做人等。他作為家長很感謝我,準備寒假把孩子和老人接到蘇洲,一是一家人團圓,二是讓孩子和她后媽多相處,增進了解。放下電話我陷入沉思:職中生其實是很脆弱的一個群體,他們大多家事不好極需關愛,作為陪伴他們三年的班主任來說,需要用自己的情來感染他們。因為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三、堅持和不放棄喚回學生的求學路
我們班有一個名叫小芬(化名)的建檔立卡戶女生,有些木訥,體弱多病,不善與人交往。我作為她的幫扶老師,經常去她家家訪,家訪中我了解到:她家共有6口人,家境不好,母親殘疾,爸爸是上門女婿,奶奶體弱多病,全家靠爺爺和爸爸賣早點維持生活。開學后,我就把她作為一對一重點幫扶對象:找她談心,把她的座位調到前三排,還特意安排一位學生引導她,鼓勵她多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半學期下來,她成功適應了陌生的學校環境和班級同學,不僅愿意和周圍同學交流了,還參加了學校上市里春晚的啦啦隊選拔。然而,元旦前一周周日晚上,我接到她爺爺的電話,說她不來學校上學了。我頓時心里一驚,急忙詢問原因并勸說,接連幾個電話都不見小芬來上學。元旦我利用放假時間去她家,才得知她想為家里分擔,加之幾個不上學的同學的攛掇,她就又有了輟學打工的念頭,但家里人嫌她小不同意,她就呆在家里生氣,也不去上學。我就她談心,先肯定她為家分擔是好的,但現在的任務是學習,只有學好了本領,使自己強大了,才能幫上家里的忙,如果現在輟學去打工,年齡太小,正規用人單位不敢用,只能找不正規的小飯館,活又累又重,權益也得不到保證,讓家人和老師還擔心。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勸說,她終于答應回校讀書。元旦收假后她爸爸把她送回學校,說了些感謝我的話就回了。就這樣她順利上完了第一學期。不料第二學期開學時,遲遲不見她報到,我連忙給她家里打電話,才得知她二姨帶她去廣州打工了。得知這一情況,我一方面讓家人通過電話給她做思想工作,一方面通過微信和她聯系,告訴她先不要退學,學校的門隨時向她打開,我為她保留著了學籍,隨時歡迎她回來復課。一開始,她還說在那邊挺好的,謝謝老師,讓我放心。過了一周后,我看她朋友圈里發的圖片,很晚吃飯并配有文字:悲催的人生。我趁機做她的思想工作,學習的年齡就要學習,作為職校的學生,都要有頂崗實習的經歷。你愿意為家分擔,想打工,到高二第二學期可以參加學校的頂崗實習,我們的實習是學校統一組織,有專門的老師帶隊,學校和用人單位跟學生簽證三方協議,學生的安全和權益都有保障,就是在實習中遇到學生解決不了的事,帶隊老師會幫助解決的,而且和同學在一起工作,不會孤單想家。看到了我的微信,她過了好幾天才了回了:“我知道了,謝謝老師”。從她的回復中我知道她動搖了,所以我就不失時機地給她家長打電話,讓家長再做她的工作。到第四周周五,她家長打電話說:“她從廣州回來了,下周想來上”。接完電話,我如釋重負,覺得自己之前的努力沒有白費。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正是自己的堅持和不放棄才使花季少女重回學校,享受教育的權利,遇見更好的自己。
總而言之,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張金名片,班主任工作是一項繁雜、瑣碎的工作,而我們教育、轉變學生又往往是從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進行的,“桃李不語,下自成蹊”是班主任最大的魅力。只要真誠地為學生付出,努力地提升自我,回饋你的定會是學生發自肺腑的贊美和感恩。同仁們,讓我們以“教育無小事,事事是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為座右銘,追求卓越,守住底線,為職教事業做出新貢獻。
參考文獻:
[1]胡曉風.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01:1.
[2][德]卡爾·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