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龍
摘 要: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帶動了全域旅游新業態的發展。從互聯網環境視角出發,分析全域旅游新業態發展存在問題,闡述了互聯網環境下全域旅游發展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全域旅游;旅游新業態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6-0166-01?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旅游業給人們提供了放松身心的機會,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已成為一些具有良好旅游資源地區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國家發布了《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加快旅游業快速轉型、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和提升旅游地發展質量,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打造全域旅游新業態,應加大對互聯網的應用,構建旅游發展新業態。
1? 全域旅游新業態發展存在問題
1.1? 互聯網與旅游產業契合度低
現階段,互聯網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中,在促進產業重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互聯網技術及模式創新為發展突破口,提升旅游業創新能力,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分析我國旅游業發展情況可知,多數旅游企業存在與互聯網契合度不高的問題。很多景區未與知名旅游網站建立合作關系,不能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一些旅游地已經運用互聯網渠道進行旅游資源及旅游項目宣傳,但與發達旅游城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1]。
1.2? 旅游新業態缺乏高新技術支持
隨著全域旅游新業態發展,旅游產業融合程度不斷提升,對高新技術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地區旅游新業態在實施及發展過程中缺乏高新技術支持,導致旅游企業發展后勁不足,對旅游企業長遠發展造成了較大阻礙。旅游企業與互聯網契合度不高,成為現階段旅游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3? 旅游企業規模小
我國旅游企業存在產品單一化、企業規模小、創新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等情況。我國大多數旅游企業知名度較為缺乏、信息化程度低、技術手段落后、未能利用互聯網開拓業務,導致客戶資源無法實現有效共享,管理混亂且經營成本過高。一些景區存在主題形象不突出、酒店管理制度不完善、接待能力不強等問題,也限制了景區的發展[2]。
2? 互聯網環境下全域旅游新業態發展對策
2.1? 與互聯網深度融合
旅游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支柱行業之一。要確保旅游業向著全域旅游新業態方向發展,應與互聯網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為了能夠吸引更多旅游者,應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互聯網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呈逐年上升趨勢。建立全域旅游新業態,應與互聯網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以推進旅游業快速發展[3]。
2.2? 運用網絡加強營銷
旅游產品具有無形性特點,提供的不是具體產品,而是與旅游產品相關的信息。互聯網時代到來,引領旅游業進入新的發展時代。采用網絡營銷方式帶動信息快速傳播,擴大信息交流范圍,為旅游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符合旅游市場發展的需要。
2.3?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擴大旅游業規模,應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旅游地建立游客集散中心及游客服務中心,確保旅游地環境衛生、供水供電、通信網絡建設質量。提升旅游業地位,加大對旅游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充分利用互聯網對旅游業新業態進行宣傳,為全域旅游新業態建立提供良好的網絡營銷環境[4]。
3? 結束語
全域旅游新業態是旅游業發展的新業態,應不斷加強“旅游+”新業態品牌建設工作。將互聯網與高新技術融合,促進旅游業轉型,提升旅游企業發展質量及效益,帶動全域旅游新業態發展。
參考文獻:
[1]莊偉光,鄒開敏.廣東“互聯網+旅游”融合供給側發展研究[J].發展改革理論與實踐,2017(5):17-20.
[2]蔣俊凱.基于“互聯網+”視角的株洲市旅游新業態發展新對策[J].時代金融,2016(26):39+43.
[3]羅麗娜,張建衛.基于互聯網環境下河源旅游新業態發展探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7):56-57.
[4]楊彥鋒.互聯網技術成為旅游產業融合與新業態的主要驅動因素[J].旅游學刊,2012,2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