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兵
摘? ?要:文章通過對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實訓教學現狀的分析,指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從因材施教、驅動式教學模式、任務式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教學改革的方法與策略,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和教學模式,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實訓教學;教學改革;計算機輔助設計
隨著計算機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已廣泛應用于建筑、機械、冶金、汽車、電子、交通、航空、航天、化工和城市規劃等領域的工程設計中,CAD軟件成為繪圖工程設計領域技術人員設計、分析產品的首選輔助設計工具。高等學校工程類專業一般都開設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不同專業開設的內容、時間、方向和要求有所不同。
1? ? 實訓教學現狀
(1)“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實訓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已不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目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教學體系中,教學內容落后,軟件版本過低,沒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訓練任務簡單,知識面較窄,實訓任務缺乏真實性、系統性、關聯性和交互性,也缺乏對學生創新意識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1]。
(2)實訓任務與企業實際應用有一定差距,絕大部分教師并沒有經過工程訓練,更沒有工程設計經驗,在進行“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教學時,完全按教材中的實例進行分析、講解、訓練,不能與企業實際應用相吻合,甚至教材上編寫印刷出版錯誤,教師依然照講不誤,實在有些誤人子弟。
(3)課程成績評定只看結果,不關注過程。通常教師在評定學生的實訓成績時,僅對學生提交的繪圖作品進行評定,缺乏對學生在繪圖過程中的順序、速度、繪圖習慣、快捷鍵、功能鍵的使用等的考核,尤其是有些同學通過拷貝其他同學作品等方式來蒙混過關,教師在評定作品時沒有認真識別,更沒有建立懲罰機制來嚴格控制抄襲情況。
2? ? 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2.1? 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差異式教學
因材施教的根本思想在于因人而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根據“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標準,充分照顧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同時,兼顧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最終的成績評定等方面,實施差異式教學和差異化評價。現代教育理念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放到教學的重要地位,每位學生之間既具有發展的共性特征,又表現出較大的個體差異,經分析研究,這些因素的影響,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實訓教學上表現出的差異性尤為明顯。教師在“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教學中,應多設計一些開放性上機操作訓練項目,只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作品就不會是唯一的,它一定是多樣化的,所以學生可根據自己對任務的理解,運用繪圖工具和有關規則,充分發揮個人想象能力,均能找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差異式教學,對不同的學生,都會不同程度地提高學生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應用操作能力、操作技巧、操作速度、創新和自主設計能力[2]。
2.2? 驅動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堅持教學改革,采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轉變教師角色,多采用師生互動的驅動式教學模式,如讓學生在完成一個一個任務中主動提出問題、教師進行及時解答的學習模式。廣泛地開展自主性、探索性和開放性的訓練活動,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完成繪圖任務過程中,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巡查、觀察學生操作繪圖的習慣、速度、態度等,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隨時隨地幫助學生分析、解答和處理各種專業性較強的棘手問題。通過驅動式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新知、主動地建構知識體系和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地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驅動式教學方法不但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興趣的效果,而且還能有效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2.3? 任務式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1)任務提出—教師根據新的學習需要,將實際工程問題,分解為一些具體的項目或任務,要完成這些項目和任務,學生就必須在已學知識和技能基礎上,探索使用新的繪圖命令、繪圖技術和繪圖技巧,從而完成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學習。
(2)任務解決—是基于學生學習基礎、自主學習能力與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顯然學生變成了主體,教師僅是引導其針對任務,分析和確定完成任務的主要路徑、資料來源、小組討論、分析總結,直到找到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各種途徑。對于比較明晰或知識技能比較單一的問題,往往讓學生自己先查找資料,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提供適當的啟發、引導和幫助。對于較為復雜或難度較大的問題,往往建議小組內先進行討論交流,共同分析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進行人員工作分工,從不同的方面查找資料,再通過小組匯總、分析、討論。最后,形成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3)反思提升—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往往總會發現新的問題,甚至這些任務還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教師及時幫助學生總結反思,將大大有助于豐富和修正學生的原有知識,較快地提升學生的綜合操作技能。
通過實施任務式教學模式,學生普遍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要主動地獲取知識,還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了團隊分工協作,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繪圖能力,豐富了他們的操作經驗,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伴隨著問題的提出、解決、新問題的產生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學習就自然變得持續化,學習的源動力就不是教師驅動,而是自我驅動,來源于他們自己,能增加學習的興趣,并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4-5]。
2.4? 啟發式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教學互動性
啟發式教學是培養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好方法。通過啟發式教學,增強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讓學生在愉悅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習的效果。為了引導學生主動思維、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不斷采用提示、暗示、提醒的方法,啟發學生沿著老師的思路想下去、做下去,一個問題就自然得到了解決,學生操作能力和素質就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得到了提高。也還應結合來源于生產實際的項目式教學,對實際工程問題進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分析,學生解決實踐工程問題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結合工程實例的啟發式項目教學方式,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6-7]。
3? ? 結語
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已經進入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在建筑、機械、冶金、電子、建筑、交通、能源等行業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在高職院校教學中,“計算機輔助設計”這門課程,是近些年來發展非常快的一門課程,在許多專業,它已發展成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生動力,促進學生軟件應用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設計能力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徐紹虎,崔爽,黃美娜.《包裝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8(25):75-76.
[1]郝懷如.高校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的實訓改革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1291-1294.
[2]殷玥.淺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應用與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102):265.
[3]張鵬,張運九,劉旭濤.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1(3):139-143.
[4]王豐斌,龍意忠,何勇.高職高專院院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踐課程改革實踐[J].實踐與探索,2010(19):230.
[5]王云明,劉立芳,宋建民,等.差異教學在高等農林院院物理教學中的實施[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7(4):98-100.
[6]張伏,付三玲,楊欣.“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踐”教學中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09(135):72-73.
[7]桂艷.機械CAD課程教學改革之實踐[J].科技教育,2008(28):188.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in computer aided design
Wan Bing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ollege,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from the aspects of material teaching, driving teaching mode, task-based teaching model and heuristic teaching mode,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training,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teaching means and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computer aided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