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晴
摘要: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新經濟思想的提出必然引起職業教育策略的轉變,新經濟思想的融入對職業教育體系思政教育的強化、課程改革的深入、多層次人才培養提質以及治理模式的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長沙市正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突出發展產業振興實體經濟,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而核心抓手就是智能制造。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加強校企合作為切入點,以增強實踐能力為方向,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素質。
關鍵詞:新經濟思想;職業教育;現實意義;策略
一、新經濟思想概述
1.背景
2019年,美國倒行逆施,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挑起了與中國等多國的貿易摩擦,這些守成國家在新興國家在崛起的關鍵性階段,往往會不擇手段、不計后果刻意打壓。這是必然遇到的“成長的煩惱”,是發展歷程中繞不開的“坎”,也是我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外部環境惡化的具體表現之一。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面對極其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成功駕馭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已為我們指明了發展出路。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如何準確理解把握新經濟思想,并結合自身特點,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將之灌注于職業教育體系中,更好地助推地區經濟發展。
2.新經濟思想的內涵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涵可以概括為“7個堅持”,即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黨中央對經濟發展大勢做出了科學判斷,對經濟工作做出了正確決策,對發展思路做出了及時調整,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新經濟思想指導我們以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來開展職業教育。
二、以新經濟思想融入職業教育的重要現實意義
我國的職業教育正處于教育培訓體系不斷調整、企教融合不斷深入、多層次人才迫切性不斷攀升的關鍵時期,新經濟思想的融入對職業教育體系思政教育的強化、課程改革的深入、多層次人才培養提質以及治理模式的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職業教育中思政教育不斷強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取向、個體價值準則制定了基本遵守和本質規定,要求職業教育幫助大學生明是非、辨美丑,通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崇高的思想境界、正確的價值觀念、完善的人格品質。既有利于實現國家的國富民強,又能促進建設美好社會,還可以實現個人的成長成才。
2.職業教育中課程改革不斷深入
新經濟思想強調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求在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實踐中注重實操課程比重,以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經濟發展趨勢為導向,設計情境化的課程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職業教育的專業配置應以“新興產業鏈”“創新鏈”為目標,與企業等用人單位共同協作,開發典型課程。教師也應多參與企業運營等社會實踐,在市場一線積極創設情境,實現知識與運用的無縫鏈接。
3. 職業教育中人才培養不斷提質
伴隨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二代失地農民參加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人力資源轉移和優化的重要途徑。但在社會普遍價值觀中,職業教育仍處于較邊緣的位置,社會認同感還有待加強,其為社會創造高素質勞動力和專業人才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以“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目標為導向,加強政府調控引導,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人的榮譽感、歸屬感,推動職業教育人成為企業創新、打造更多社會價值的“發動機”,培養培育多層次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
4. 職業教育中治理模式不斷創新
“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當前的實際情況是,政府、企業、學院等職業教育主體職責較為模糊,不能有效促進社會經濟協同發展。探索建立健全政府主導、企業指導、學院落實的規范管理機制,形成政府負責規劃方向、營造環境、提供保障等服務,企業負責提供崗位、實踐學習等服務,學院在市場和就業的導向中發揮教育主體作用的綜合治理模式,使職業教育與市場經濟發展、企業提質、技術革新激發活力,相互促進。
三、以新經濟思想融入職業教育的策略
要立足地方經濟發展,運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能力,助力地區發展。目前,長沙市正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突出發展產業振興實體經濟,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而核心抓手就是智能制造。以新經濟思想融入職業教育策略可從以下幾點出發:
1.以提高服務質量為目標,不斷更新職業教育理念
樹立起教學內容與市場導向的對接、科研項目與核心產業的對接、人才培育與社會需求對接的辦學理念,側重提升服務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縱深推進特色教育,緊緊圍繞智能制造為支柱產業發展,打造服務特色,提升服務標準,才能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證。
2.以加強校企合作為抓手,不斷細化人才培育范式
學校的辦學宗旨應在優化提高地方經濟發展能力上。如何以新經濟思想為引導,切合社會經濟發展方向,培育高水平高素質智能制造型人才,產生更大效益,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等培養范式進一步規范、細化就是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既是切合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辦學宗旨,又緊密貼合是地方企業發展、行業進步和產業興旺的客觀需要。加強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突出學校以職業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培育模式。
3.以增強實踐能力為方向,不斷強化特色實訓建設
目前,大學、專業院校課程設置、課業分類同質化嚴重,為盡可能吸取生源,大包大攬,簡單模仿,教師門檻、準入渠道繁多,嚴重影響學生能力培養和就業出路。學院專業必須立足圍繞智能制造的重點行業、支柱產業、現代服務業,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更新換代,加強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基地建設,切實解決職業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問題。
4.以提高師資力量為核心,不斷加快雙師型隊伍建設
提高智能制造職業教育的教學效率,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方面實訓能力強、教學質量高的雙師型教師團隊至關重要。教師隊伍的素質決定了學院教學整體質量。既要通過高水平的專業培訓、到一線企業實操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理論和技能指導水平,打造培育一支智能制造方面的理論與實踐水平高超的優秀團隊;另一方面,結合本市智能制造經濟為核心的發展目標,爭取政府和企業支持,聘請一線企事業單位中的能工巧匠和技術骨干來校交流教學,打破壁壘,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翟玉榮,丁潔.張家口市第九屆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編號:A201173)
[2]鄭少揚.《國外勞耐爾職業教育思想研究新進展》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編號:18VSJ086)
[3]夏偉東.《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