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林 劉暢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現代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經成為課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與傳統教學相比,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興趣,更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變為以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學習模式。這也就要求設計和應用更多的模型來適應教學。基于此,對WebQuest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WebQuest 信息技術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208-02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在信息化條件下,在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式。常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有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等。我們所要探討的是在網絡條件下的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即WebQuest模式的教學方法和活動。
WebQuest直譯就是網絡探究。它實際上是一種具體的探究學習活動,基于網絡所提供的最大的學習資源來培養學習者的探究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分析、綜合、評價能力的發展。
2017年修訂的《普通高中信息系技術課程標準》中提到了學科核心素養問題。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因此,在設計WebQuest課程時,也要考慮到這四方面的因素。
一、課程選取
(1)教材分析。課程選自2004年粵教版《信息技術基礎》第二章第二節《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的內容。之所以選取本節課是因為本節內容是本章學習的重點,使用搜索引擎,可以極大地提高使用者獲取信息的效率,使高效獲取網絡中的信息成為可能。因此,掌握搜索引擎的分類查找、關鍵詞查找的方法是獲取網絡信息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學習的重點。
(2)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培養。知識與技能:掌握各種網絡信息檢索的方法與技巧。此目標可以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也就是信息意識。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判斷哪些方法適合自己,自覺、主動地尋找方法解決問題。在分組協作中,可以與團隊成員共享信息,實現信息價值的最大化。過程與方法:能夠根據任務確定需求與來源,并用適當方法獲取信息,最后根據任務需求加工信息,表達意圖,生成作品。學生通過判斷、分析與綜合從網絡獲取的信息資源,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思維活動。利用已獲取的信息資源,有效管理學習過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最終形成創新作品的能力。以上過程不僅培養學生的信息思維,也培養了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辨別信息真偽、價值的能力,能夠合法地獲取網上信息。而核心素養中信息社會責任同樣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識與能力,信守信息社會道德與準則,有積極學習態度、理性批判和負責行動的能力。
二、WebQuest課程設計與實施
WebQuest設計要遵循五個原則,即尋找優秀網站,有效組織學習者和資源,挑戰學習者思維,選用媒體,支持學習者達到更高學習水平。據此所設計的WebQuest模式一般包括引言,任務,資源,過程,評價和總結這五部分內容。在具體設計時還可以細化成6~7個模塊。
(1)引言。引言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學習者指明學習方向,二是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設計時要向學習者介紹本節學習內容的主題,還可以創設情境,針對主題進行探究活動。首先,觀看“(NOC)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賽事”視頻,讓學生對NOC比賽有一個了解,激發學生興趣。然后,確定本節課學習的主題,學生作為參賽選手參加第十七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即NOC大賽。
(2)任務。任務的作用是通過學習所要達到的結果是什么。這個結果可以是學生口述的結果,也可以形成一個作品(文本、表格、演示文稿均可)。首先,用WORD書寫一份參賽報告,要求:①寫明參賽項目;②寫明參賽人員基本信息;③說明比賽主題;④介紹比賽規則。其次,搜集比賽圖片、視頻。最后,用PPT演示參賽項目及相關介紹,能詳細說明參賽所用設備及比賽要求。
(3)資源。資源主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網站清單,這些網站在設計時已經經過篩選,還可以加上描述,使學習者集中注意力,學生通過訪問這些網站,可以搜集素材,完成最終作品。①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http://s.noc.net.cn/Student/index;②第十七屆NOC大賽賽項規則及創意作品類賽項電子報名表:http://s.noc.net.cn/Student/NewsDetails?id=42;③2014NOC普及知識產權宣傳月:http://zt.noc.net.cn/s/2014zscq/;④百度:https://www.baidu.com/;⑤搜狐:http://www.sohu.com/;⑥騰訊視頻:https://v.qq.com/。
(4)過程。過程模塊是學生網絡探究過程的關鍵,在此過程中,需要學生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因此,步驟設計一定要簡單明了。
搜集信息的過程:①網絡信息檢索的方法。直接訪問網頁;使用搜索引擎;查詢在線數據庫。這三種方式哪種學生比較常用。②常見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目錄類搜索引擎,如搜狐,將信息以分類目錄的形式鏈接起來,逐級點擊查找;全文搜索引擎,如百度,根據要查找的信息,按關鍵詞進行查找。③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提煉搜索關鍵詞;細化搜索條件;用好邏輯符號(AND、OR、NOT);強制搜索(添加英文雙引號搜索短詞語)。
形成作品過程:①下載網上資源;②各種資源文件類型的區分、下載工具的使用。
(5)評價。評價是要對學生網絡探究的學習效果進行評測。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核心素養能力是否達到。包括:作品完整性、美觀性,體現信息意識;作品可行性、創意性,體現信息意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小組成員協作性;在學習后能意識到信息使用合法性,體現信息社會責任。將小組作品分組進行展示,學生在此過程中進行自評和互評,達到相互促進、取長補短的目的。
(6)總結。目的是要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學習過程,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拓展知識經驗應用到其他領域。
在模塊的最后可以加上討論區,目的是讓學生課后進行線上討論,進行交流總結,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與學生互動,提高學習效率。
三、教學反思
實踐證明,WebQuest是一種模塊化的教學模式,它對于學生分析、綜合、評價能力,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培養作用已經得到證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和應用過程中,設計者需要與所教學科相結合,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要注重與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相適應,培養學生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更好地完成新課標所要求的教學目標,使這種信息化教學模式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例說[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楊燕,鄭楠楠.WebQuest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和反思[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6).
[4]李曉艷.WebQuest教學的設計與案例分析——以高中信息技術《搜索研究》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3).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