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芳

【摘要】目的:對人性化服務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以88例糖尿病患者為此實驗對象,將時間控制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利用隨機分組軟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采用的護理模式分別為常規護理、人性化服務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結果。結果:研究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效果、護理總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服務后有效的將血糖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可在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人性化服務;糖尿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89-02
糖尿病是常見且多發的一種疾病,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臨床癥狀有乏力、多飲、消瘦等,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并發癥,所以控制糖尿病病情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1]。在此次研究中將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分別予以常規護理、人性化服務護理,對比護理結果,具體資料見下文。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以88例糖尿病患者為此實驗對象,將時間控制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利用隨機分組軟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44例患者為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29歲至65歲,均值(47.0±5.4)歲,病程1至25年,均值(13.0±2.7)年;44例患者為研究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30歲至65歲,均值(47.5±5.6)歲,病程1至27年,均值(14.0±2.9)年。將兩組患者各數據資料錄入統計學軟件中實施對比,結果提示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①用藥護理: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用藥的重要性、時間、劑量等,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②出院護理:在出院前做好患者的評估,并將健康手冊發放到患者手中,叮囑患者按時用藥、監測血糖。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人性化服務護理:①宣教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宣教,宣教的內容包括疾病的發生因素、治療方案、引發的并發癥、對機體造成的傷害等,使患者及其家屬重視疾病[2]。②口服降糖藥與注射護理:根據口服藥的類型、作用機制、半衰期等,進行服藥指導,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正確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根據胰島素的類型、作用特點選擇注射時間,具體注射角度根據患者的體質決定。
③血糖的監測與管理:告知患者自我血糖監測與管理有助于評估血糖變化的程度與特點,為制定合理降糖方案提供依據,教會患者使用血糖儀進行自我血糖監測的方法、時間(餐前/空腹、餐后2小時、睡前、夜間 ),根據治療方案制定自我血糖監測計劃,血糖控制目標范圍,并做好相應記錄。
④心理護理: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態度,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予以患者尊重,利用自身豐富的臨床經驗與疾病知識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必要時予以心理疏導。⑤運動護理:告知患者堅持運動的重要性、禁忌癥、運動前的注意事項等,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科學的運動方案,運動的最佳時間在餐后的90分鐘,以有氧運動為主,并叮囑患者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至少隔天一次,最好每天堅持運動。⑥飲食干預:指導患者根據能量系數與標準體重精確的計算每天攝入的總熱量,根據各營養要素提供的熱量比例,用食物交換份的方法營養配餐,制定健康食譜,保證攝入充足的營養成分,同時向患者強調控制飲食的重要性。⑦并發癥護理:糖尿病可引發低血糖、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為避免各并發癥的發生,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口腔、皮膚等護理,保持清潔。
1.3 觀察比較 ①統計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②統計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的內容包括護理后血糖水平是否理想、生活質量是否有提高、護理措施是夠具有針對性等,滿分為50分,共分為很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個維度。
1.4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表示護理總滿意度,數據對比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表示血糖水平變化,數據對比采用t檢驗計算器。當對比結果P小于0.05時,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19.0。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的對比 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下表。
2.2 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的對比 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95.5%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79.5%,差異顯著(P<0.05)。見下表。
3 討論
糖尿病具有發病率高、并發癥嚴重、致殘率高等特點,在患病后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常規護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經不再適用臨床。通過實施人性化服務護理有效的改善了血糖水平,并得到了患者的認可[3]。人性化服務應用在糖尿病具有以下以下優勢:①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橋梁,使患者信任、依賴護理人員,在溝通的過程中也利于掌握患者的基礎情況、護理需求、心理狀況等,有效的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另外良好的心理也利于疾病的恢復,避免了醫護糾紛的發生;②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機體免疫能力,同時也利于患者的恢復[4];③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并重視疾病,可更好的配合完整治療、護理,提高了各依從性,控制了疾病的發展;④使患者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總而言之,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服務后有效的將血糖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可在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姜蓮梅. 人性化服務應用于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效果[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18): 114-115.
[2] 張敏芳. 糖尿病護理中應用人性化服務的效果研究[J]. 基層醫學論壇. 2019, 23(12): 1671-1672.
[3] 楊莉. 人性化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研究[J]. 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8, 25(4): 72-74.
[4] 孟麗霞,趙軍. 人性化護理結合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心理狀態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8, 25(9):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