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直楊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規模大、產品線健全,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蟬聯亞洲乳業第一。根據2018年伊利企業年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同期增長16.89%;營收較上年實現百億級增長,創歷年來最大增幅;凈利潤64.52億元,扣非凈利潤同期增長10.32%,其中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24.33%。本文通過對該公司利潤表初步分析,為其財務狀況和價值提供參考。
一、看結果
橫向分析:利潤總額增長率達6.67%,企業盈利能力增強了,業績提升了。縱向分析:利潤結構比(營業利潤率)由期初10.91%上升到11.67%,上升了0.67%,企業本期營業利潤有所增強。
二、看結構
橫向分析:該企業利潤總額增長率達6.66%,主要是由于營業利潤增加引起的,營業利潤增長率達28.90%,遠高于利潤總額的增長率6.66%,而營業外收入降低率達92.74%,營業外支出增長率達90.02%,這種利潤結構說明企業利潤較穩定,獲利能力相對較強,營業外收入較少,企業偶然性收益下降,企業經營風險降低,利潤質量在提高。
三、看質量
本期經營現金流量700630萬元比本期營業利潤711591萬元少了10961萬元,企業經營狀況有所下降,經營現金流量下降了45.34%低于營業利潤增長率28.90%,企業通過現金形成的利潤明顯低于上期,企業的發展勢頭有所下降。
四、看趨勢
從企業5年的營業利潤來看,企業連續5年持續盈利,且收益率穩步上升,增長率由最初的2.90%上升到42.47%,上升速度較快,企業處于業績上升通道。
五、看成績
(一)營業收入
橫向分析:營業收入增長率達12.00%,企業銷售狀況較好,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速度71.84%高于營業收入增長速度12.29%,企業營業收入核心獲利能力在提升。縱向分析:主營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由上期的72.73%上升到本期的83.33%,上升了10.60%,企業主營業務上升幅度比較大,本期的83.33%的比重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70%,企業營業收入結構更優化。
(二)營業成本
橫向分析:營業成本增長率11.19%,低于營業收入增長率12.00%,企業控制營業成本的效果比期初好。縱向分析:營業毛利率由上期的13.64%上升到本期的16.67%,上升了3.03%,企業獲利能力在增強,但本期的毛利率只有16.67%,比同行業平均水平20%明顯偏低,企業目前產品附加值不夠,企業的盈利只是通過薄利多銷的方式取得。毛利率的增長率為22.21%大于同行業平均增長率21%,說明企業正在從提高產品品質入手取得了一定成績。
(三)稅金及附加
橫向分析:營業稅金及附加增長率達21.78%,遠高于營業收入增長12%,說明企業調整了產品結構,產品稅率可能比原來高,應具體分析新產品的市場前景及獲利能力。縱向分析:營業稅金及附加結構比由5.91%上升到11%,雖然比重不大,但涉及企業稅金的變化,還是要分析造成稅金上升的原因。
(四)銷售費用
橫向分析:銷售費用本期增長率達9.97%,低于營業收入增長率12%,企業運用銷售費用的能力在增強。縱向分析: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由上期的0.73%下降到本期的0.71%,企業對銷售費用的控制能力有所上升,本期的0.73%比重比同業的1%要低0.27%,企業利用銷售費用效率較好。
(五)管理費用
橫向分析,管理費用降低了4.04.%,遠低于營業收入增長12%,企業的管理效率高,管理費用的控制理想。縱向分析: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由上期的1.46%降低到本期的1.3%,雖然比重不大,降低幅度0.04%也不大,但由于管理費用相對固定,與營業收入沒有很強的關聯性,還是要引起管理層重視。
(六)財務費用
橫向分析:財務費用增長率達375.25%,遠高于營業收入增長12%,也高于凈利潤的增長率5.89%,企業的借款成本上升較快,在企業銷售狀況良好但毛利率不高的情況下,財務費用的過快增長一定要把握好市場風險。縱向分析: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由上期的3.09%上升到本期的3.33%,上升幅度達0.24%,但本期營業凈利率8.75%大于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3.33%,說明舉債的財務杠桿對企業來講還是產生了收益。(作者單位:郴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