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摘要] 目的 探究預見性護理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性分析該院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臨床就診順序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患者,其中前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而觀察組患者則是應用預見性護理。對比臨床兩組患者之間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要低于觀察組,數據分析差異性顯著,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要高于對照組,而并發癥發生率卻低于對照組,其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臨床中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模式,不僅可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還能夠降低并發癥的出現,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7(a)-0147-02
由于現如今的醫療水準在不斷地提升,而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隨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臨床護理質量的需要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預見性護理模式是臨床目前很前衛的管理模式,在針對患者實施工作之前,需要對患者的整體患病情況進行分析,之后也要綜合臨床的之前經驗給予護理方案,最后制定一個良好的護理對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癥,做好該疾病患者的急救處理,避免患者的病情出現惡化,是臨床醫護人員最應該關心的問題。該文針對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預見性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并且年齡為30~70歲,平均年齡為(50.12±2.01)歲;觀察組男性患者有4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并且年齡為31~69歲,平均年齡為(50.54±2.14)歲。兩組要接受研究的患者一般資料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疾病;②患者精神狀態良好,意識清晰能夠配合臨床的治療研究;③患者以及家屬均簽署了知情書和同意書[1]。
排除標準:①存在過敏或是其他傳染病等患者;②有惡性腫瘤或是重大疾病的患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或是中途放棄的患者[2]。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模式,待患者住院之后,對其進行用藥指導,為其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叮囑患者遵醫囑用藥,定期到醫院測量血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為患者進行全身的檢查,并且告知患者的整體治療過程以及治療的重要性,對患者實施臨床急救護理,按照醫生的叮囑對患者的靜脈通道進行開放,并且對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血糖和血壓等相關指標進行綜合的評估。
觀察組:臨床的護理人員需要正確地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實施護理的預見性思維模式,依照患者的具體疾病準備好手術或是住院需要用到的日常用品等。待患者進入到病區之后,立刻對患者進行各項的專業搶救措施,之后依照患者的具體疾病發生情況,為患者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健康護理計劃。之后,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積極的心理干預。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對自身疾病認知程度不夠,對自身疾病過于擔心,往往會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這些情緒會導致患者不能積極配合治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仔細分析,依照評估結果來開展心理干預,詳細介紹疾病和治療的相關知識及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與患者的交流,向其介紹用藥方法、飲食和運動方法[2]。最后,再對其進行系統健康宣教,讓患者養成按時按量用藥、定期監測血糖的習慣,并讓家屬養成監督患者飲食和運動的習慣,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的血糖控制[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總滿意度,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及不滿意3個標準,之后仔細研究兩組患者之間的護理效果和并發癥的發生率情況[4]。
1.4? 統計方法
所有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對比數據均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在兩組比較過程中,涉及到計量指標均表示為平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而檢驗方法均選擇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對比中涉及到計數指標用例數/百分率[n(%)]的形式表示,檢驗方法為獨立樣本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要低于觀察組,其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之間的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并發癥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照組和觀察組之間的護理效果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當中的護理效果評分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現如今臨床內科比較常見的重癥疾病,該疾病具備發病較快,患者在住院期間大多數都經歷過搶救的情況,而搶救能否成功也是關系到時間的問題。對于一個臨床護理人員來講,需要對待每一例患者的病情都要做好深入了解,以此可以配合醫生們的搶救工作。在有效的時間之內保住患者的生命。患有該疾病的患者最好的治療形式就是建設靜脈通道,最少是雙管或是三管進行補液,其中一條靜脈通道是作為快速補液,而兩一條則是注入胰島素,常規的藥量為250 mL和0.9%氯鈉注射液進行靜脈泵入,護理人員需要每10 min之內為患者測量1次血糖。依照患者體內血糖的變化情況進行統一調節,監測3次血糖之后變成30 min檢測血糖[5]。
患者在搶救的過程之中是禁止食用任何的食物,隨著病情的穩定或是好轉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吃一些流食比較容易消化。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以及家屬詳細講解糖尿病飲食的重要性,指導其合理化的應用胰島素。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合理會導致出現感染的情況,急性期應增加基礎的護理工作,嚴格進行無菌操作等措施,避免患者因為感染而影響了呼吸道等功能,護理人員可以幫助患者在床上翻身以及拍背等動作,盡可能地保持患者皮膚清潔。通過臨床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仔細的觀察,幫助患者控制好飲食和心理,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和運動方法等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的發展,以此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治療期間具有針對性和人性化的護理管理,以此對患者的病情好轉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綜上所述,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要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要高于對照組,而并發癥發生率卻低于對照組,其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臨床中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模式,不僅可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還能夠降低并發癥的出現,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雪,姜雪,葛育梅.專病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在58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搶救與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59):216,221.
[2]? 宋丹秋,張雅婷,郎立娟,等.綜合護理干預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8(3):173-174.
[3]? 劉玫.胰島素聯合急救措施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中的臨床分析[J].北方藥學,2017,14(10):174-175.
[4]? 蘇雅拉圖.小劑量胰島素結合急救處理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9):174.
[5]? 王芬,何華亮,戰祥輝,等.參麥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中的療效觀察[J].武警醫學,2018,29(6):54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