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萌萌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7-007-01
摘 要 企業在培育自身企業文化過程中,注重從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企業戰略管理能力入手,不斷以人為本營造和諧的企業文化,并不斷地加以創新,使逐步向制度建設,尤其是向誠信建設方向發展尤為重要。
關鍵詞 企業文化 建設 以人為本
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已成為我國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的重要目標,企業作為經濟社會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之一,構建和諧企業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企業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不僅能夠感染人,激勵人,而且能夠塑造和諧企業,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公信度,從而促進企業生產力。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是以市場為向導,以贏利為主要目的,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文化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因此,企業文化就是一個團隊在完成一項事業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概括的講包括以下三個層次。一是物質層。物質層是企業文化的表層部分,它是企業創造的物質文化,是形成企業文化精神層和制度層的基本。二是制度層。規定企業員工在共同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三是精神層。主要包括:企業最高目標、企業哲學、企業精神、企業風氣、企業道德、企業宗旨等。企業文化的三個層次是緊密聯系的,物質層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和載休,也是制度層和精神層的物質基礎;制度層則約束和規范著物質層及精神層的建設,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建設便無從談起,精神層是形成物質層和制度層的思想基礎,也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二、企業文化在企業市場競爭中的作用
面對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發展趨勢,發揮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至關重要。
首先,企業文化對企業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企業文化影響企業經濟中生產要素的質量,尤其影響作為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創業者和普通勞動者的素質。特定的文化類型決定了特定的企業組織形態和產品的品質,勞動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個人愛好以及鑒賞能力,都有可能摧毀或者挽救一個產業。
其次,企業文化能夠提升企業戰略管理能力。企業文化有助于明確企業總體戰略、經營戰略和職能戰略,明確企業發展目標;有助于提高企業學習與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企業;有助于積極推進國際化戰略。目前,國家為企業推進國際化戰略提供了重要機遇,開放、包容性強的企業文化能夠促進企業抓住機遇,參與國際競爭。
三、構建和諧企業文化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人、財、物的競爭,而是文化的競爭,最先進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進行管理。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企業文化建設的規律,構建符合時代需要、符合現代企業制度需要、符合企業個性化需要的文化體系。
1.以人為本,營造和諧的企業文化。一是實施人性化管理,體現人本文化。以人性化管理啟動員工的興奮點,發揮員工的積極性,開發員工的創造性,使所有的員工對企業的發展充滿信心。二是為員工成才搭建平臺,要為人才成長提供均等的機會,靠政策吸引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創造潛能,為企業注入不竭的動力。三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為人才的發現、培訓、鍛造、成長提供“綠色通道”。為構建和諧企業提供人才保證,建立干部素質提高制度,重點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2.不斷創新企業文化。創新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特點和生命力所在,是企業價值觀的內在核心,把創新的內核植入企業價值觀,全方面融入企業文化的要素和建設企業文化的全過程,培育員工的創新精神,使之轉化成為一種動力和依托,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
3.加強企業誠信建設。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提高誠信意識,把誠信與發展、誠信與效益結合起來。在企業中建立一支勤政廉政的領導干部隊伍是加強企業誠信管理的關鍵,使企業領導人把誠信看作是應盡的義務,努力使自己成為塑造企業誠信形象的典范。其次要加強企業員工誠信道德教育。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說,員工的形象就代表著企業的形象;另一方面,員工的誠信與否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利益。因此要加強全體員工信譽觀念、信譽意識、信譽道德的宣傳教育。
4.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一個制定制度、執行制度并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制度的動態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制度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要構建“規范”的企業文化,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制度體系的同時,確立制度的權威性,堅持以制度管人、管事。
5.注重與社會文化的和諧發展。和諧的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群體文化,還必須注重與社會文化的協同發展。思想政治工作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而企業文化的建設和企業形象的樹立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出現了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視為“兩回事”、“兩張皮”的現象,沒有真正地使它們融合起來。因此,我們要建設和諧的企業文化一定要注重與社會文化的優勢嫁接和共融互補,特別是要重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