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
摘要: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就是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做好閱讀教學工作,通過閱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知識積累和寫作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本文主要淺析提高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
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有三方面:一是對學生的識字和寫字進行教學;二是加強詞和句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三是加強段落教學,為學生進行語文更多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語文閱讀對小學中年級學生的作用
閱讀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增強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還以字詞教學為主,幫助學生做好基礎知識學習。教師提升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可以通過閱讀段落及內容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去進行自我表達,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二是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學習興趣。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的基礎知識教學,還可以對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帶領學生感受閱讀的魅力,激發了學生對于閱讀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閱讀知識面拓展奠定了基礎。
2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特點
小學中年級學生處于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時期,他們的總體發展較為穩定,他們對于教師及他人的依賴性逐漸降低,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學習科目的學習選擇,思維方式也逐漸從形象轉為抽象,其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四方面:一是心理特點。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個性差別大、情緒不穩定、意志力下降的心理特點,會根據外界的反饋進行自我肯定,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造成其具有以上三方面的心理特點。二是學習方面。中年級的教學內容難度逐漸增加,需要學生花費更多的精力進行學習,由于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他們對于教師和家長的依賴逐漸降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三是交往方面。這一時期的學生對于友誼的認知逐漸加深,交友標準也在逐漸隨著自己的認知進行變化,使得學生逐漸運用自己的喜好去進行交友選擇,導致學生之間小團體的出現。四是生活方面。這一時期的學生身體和心理還處于不斷發展的時期,但是他們的喜好已經出現明確的變化,在生活中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穿衣、活動、飲食等多方面的選擇。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設計,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3提高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3.1增加自我閱讀,減少老師講解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自主性已經得到了提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閱讀,減少教師講解的時間和頻率,讓學生在自我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增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槐鄉的孩子》一課時,教師可以文本內容設計不同的問題,運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分析,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讓學生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孩子們采槐花勞動的快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槐樹什么時間開花?花苞是什么樣的?文本中又稱槐花為什么?槐米有什么用處?通過閱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什么感受呢?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文本閱讀,找尋問題的答案,增加了學生進行自我閱讀的頻率,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3.2精讀課文,發揮閱讀主觀性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對學生的閱讀主觀性進行培養,使學生可以運用自己的主觀意識進行文本閱讀、分析和學習,加深學生對于閱讀的感悟,從而促進學生表達能力、分析能力、閱讀能力增長。
例如,教師在進行《我不能失信》一課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的精讀,讓學生在掌握文本字詞的基礎上,進行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發揮學生的閱讀主觀性,感受文字中描述的宋慶齡的誠實守信的品質,引導學生認識到在與人相處過程中,要講誠信,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品質。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文本閱讀,對文本中描寫的人物語言和動作進行詳細的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進行人物心理世界及性格特點描寫的,不斷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主觀性的發揮,使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學習進行文本內容的深度討論,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3.3提升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興趣是引導學生不斷學習的動力,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重提升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從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教師在進行《聽聽,秋的聲音》課教學時,這是一課對秋天美好景物描寫的詩歌,詩歌中從秋天的聲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為學生描繪了一幅美好的秋天景象。這一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可以根據詩歌內容,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生活中的不同聲音及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學生對于本節課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可以主動進行文本的閱讀,加深學生認識語文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引導學生進行生活的留心觀察。同時,學生在進行本節課的學習以后會激發對于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語文課外閱讀的布置,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3.4重視課外閱讀,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課外閱讀是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開拓視野的重要方式,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進行寫作素材、寫作技能、表達能力與情感分析能力的鍛煉,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例如,筆者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會根據閱讀目標,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與情感表達能力,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培養。我會根據閱讀教學要求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推薦中外課外閱讀書籍,中國部分:《怪老頭兒》、《中國古今寓言》、《大林和小林》、《草房子》、《中國民間故事》、《中華上下五千年》等,外國部分:《水孩子》《吹牛大王歷險記》、《一千零一夜全集》、《凡爾賽選集》、《小鹿斑比》等,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為學生更好的進行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4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師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滿足了閱讀教學的需求,也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求,促進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增加學生自我閱讀的頻率,引導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使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思維、知識與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昌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措施的探究【J】.學周刊,2018(14):69-70
【2】劉艷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85+94.
【3】陳映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18(06):128.
【4】周云.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