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君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新課程標準中也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任務以及新要求,而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并通過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合理利用課內外閱讀銜接點以及課內閱讀交流反饋等幾個方面,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結合策略進行了簡單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內外閱讀整合
閱讀是提升學生知識面以及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很多小學生將課外閱讀視為一種變相提升作業量的負擔,使得很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較低,閱讀質量也較差,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并通過一系列教學反饋以及交流分享活動,讓小學生感受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從而促進小學生課外閱讀主動性的培養。
1通過課內外閱讀銜接點,實現課內閱讀激活課外閱讀
1.1結合課內文本向內銜接課外閱讀資料,提高學生的課內閱讀理解效果
結合課內文本向內銜接課外閱讀資料,主要是指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適當挑選一些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并將其作為教學輔助材料對課堂閱讀教學進行補充和豐富,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堂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內容的了解興趣。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教學時,很多學生對翠鳥了解較少,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難度,還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感和乏味感。對于這種情況,語文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翠鳥的圖片以及描寫翠鳥的課外閱讀資料,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講到翠鳥段落時,將其圖片呈現給學生們,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翠鳥,然后語文教師穿插講解一些描寫翠鳥的課外閱讀資料,可以讓翠鳥的形象更加鮮活的呈現在學生的腦海當中,不僅有助于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還有助于提高課堂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
除此之外,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花鐘》教學時,由于小學生思維發育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很難將開花植物與鐘表聯系在一起。語文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如以日內瓦大花鐘及其組成植物簡介的課內拓展資料,并搜集一些日內瓦大花鐘不同時間段的開花視頻呈現給學生們,,這樣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效果,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與偉大,還利于調動學生的課外閱讀資料探究欲望。
1.2根據課內文本類型向外拓展課外閱讀資料
根據課內文本類型向外拓展課外閱讀資料,主要是指根據課內文本類型以及學生應了解的知識點為參考,針對性地為學生們推薦一些課外閱讀內容。從文學體裁出發為例,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閱讀教學時,這一單元主要是通過幾篇古代神話故事,讓學生理解和感悟相應的優秀品質。語文教師可以在古代神話故事的范圍內,為學生們推薦一些優秀課外讀物,比如,《大禹治水》、《神農嘗百草》等,一方面可以利用小學生們普遍喜歡的神話故事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并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除了神話故事以外,從課內的寓言故事出發,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寓言兩則》時,為了向學生展示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的獨特性,語文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們推薦一些有教育意義或思想內涵的寓言故事,以《黔驢技窮》這篇課外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為例,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小學生普遍喜歡趣味性故事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通過對這篇寓言故事的講解,讓學生們深刻了解到“事物不能只從一個角度進行觀察和理解”等道理,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推薦《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等經典讀物,讓學生大規模地閱讀寓言故事這種體裁。
在教授課內說明文《新型玻璃》時,可相應地向學生推薦由《科學美國人》雜志出品的《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書,該書通過風趣的文字對植物方面的知識進行講解,并總結出很多有趣但真實的結論,這種趣味性的說明文類讀物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和探索欲望,還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對學生課外閱讀主動性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有著促進作用。
從課文主題出發,以課文主題的思想或核心概念為導向,在學生學習熱度未減時,為學生推薦類似主題的文本閱讀,如當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以“關愛”為主題的第二單元時,及時地推薦《愛的教育》、《愛心樹》等書籍,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懂得如何關愛以及關愛的真正含義,了解關愛的類型,做到課內課外的有效銜接。
從課文里人物出發為學生進行拓展,如在教授《鄧小平爺爺植樹》一文時,教師可從課外書籍《鄧小平傳》中挖掘鄧小平相關事跡的節選片段作為補充說明,在激發學生對該人物的好奇時可將“鄧小平系列叢書”推薦給學生,使學生更全面地認識人物身上的品質與光榮事跡。
2通過課內閱讀反饋以及交流分享,保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2.1在課堂閱讀教學中開展“閱讀同一文學作品”活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閱讀同一本書”活動,主要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們推薦一篇課外文章或文章節選,讓學生們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和理解,然后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的交流反饋環節,鼓勵學生們將各自的閱讀感悟進行闡述。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走亮》閱讀教學時,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們感受我國自然景物以及四季之美,教師可以根據這一主題推薦統一的課外文章,如《故都的秋》,并讓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摘抄各自喜歡或有所感悟的語句,以及嘗試性書寫閱讀批注和閱讀感悟,然后在課堂交流反饋活動中讓學生展示各自的課外閱讀成果。在同一閱讀書籍的刺激下,學生間形成的監督機制以及課內相似主題的輔助,使得這種課外閱讀交流反饋活動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并能加深學生的課內外閱讀感悟,還可以慢慢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2.2積極開展優秀課外讀物分享活動
在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整合方面,語文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喜好,自主尋找和閱讀課外讀物,然后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開展優秀課外讀物分享以及故事會等活動,讓學生們將各自發現的優秀讀物進行分享,并對自己的閱讀體會進行表述。比如,可以讓學生們講述各自最喜歡的角色出自于哪部作品,以及這一角色經歷了哪些讓你有感悟的事跡,也可以讓學生們說說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最喜歡的文章精彩片段,以及在閱讀這一段落時的體悟等。語文教師除了可以讓學生們對讀物、文章角色以及文章段落進行分享和探討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們對各自喜歡的作者進行闡述,為什么喜歡這位作者,作者的寫作特點等。這種課外閱讀分享活動不僅有助于讓學生們了解到更多的課外讀物,還可以讓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進行了解,從而根據學生的課外閱讀實際情況和閱讀喜好,給予針對性的閱讀指導與推薦。
3結語
總而之,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與整合,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以及學生文學素養培養等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這不僅需要語文教師重視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并根據課內閱讀合理拓展課外閱讀內容,還應重視學生閱讀技巧以及閱讀習慣的指點和培養,從而實現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以及閱讀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晶,學海無涯“讀”做舟——淺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與整合【J】.當代教研論叢,2017,(2):55-56.
【2】朱水香,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策略談【J】.黑河教育,2018,(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