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霞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初中英語教學早已經不是一門需要學生們死記硬背的學科了,它正沿傳統教學中只傳授學生簡單的書本知識逐漸轉變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方向不斷發展著。同時,任何的一門自然學科并不是獨立存在的,更是在踐行以新課標的要求來培養和促進學生們綜合能力的發展為目的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科融合;教學優化
1影響初中英語有效教學的原因分析
1.1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不到位
傳統英語教學中英語老師占據主體者的角色,容易忽視學生們在語言學習中的體會與感受,導致學生日益成為英語老師和英語課堂的附屬者。學生們日益接受跟隨教師的思路,總是囫圇吞棗般地將知識點“吞咽”,知識的理解與消化并不到位。學生們缺乏創新學習和靈活學習的方法,常死記硬背的學習英語單詞和英文課文,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得知,時間稍長學生們容易對知識點失去印象和記憶,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也明顯受阻,影響初中英語的有效教學。
1.2英語教學方法的局限
新課程改革推動傳統英語教學理念和模式在新的教育體系下落幕,但系統化教學模式仍是大多英語老師的教學偏好。初中英語老師的教學活動常受到教室、教材等因素的限制,難以借助多元的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活躍英語課堂,新時代的青年們對教師一味的“講”缺乏好感,而英語老師單調的教學方法影響學生們對英語知識的深度理解,阻礙學生們英語學習技能的發展,長期“授之以魚”的教學風格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
1.3師生間有效互動缺位
英語是大多學生的第二C母語,語言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們動手、動口和動腦,從字母、詞匯和短語中不斷累積語言學習技能。英語課堂中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能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們口語表達問題、語法思路問題等等,但部分老師的英語課堂留給學生們表達的時間是少之又少,難以實時獲得學生們英語學習的反饋,整個英語課堂在英語老師的“一言堂”下沉悶且乏味,打造精彩的英語教學僅僅是“空想之談”。
2初中英語學科融合
2.1英語教學與德育學科的融合
與其他的自然學科相通的是,英語教學同樣也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這就要求廣大的英語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英語課本中的德育內容。比如在教授外研版九年級Module5Whataretheshirtsmadeof?的過程中,學生們既學習了一般現在時被動語態的相關知識,同時也了解了我國傳統的藝術品(孔明燈、剪紙)的藝術和具體的制作過程,這一方面增強了初中學生對我國的品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而且在英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們的創造與創新精神;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們作為華夏兒女的自豪感,同時引發了學生們對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認識與思考,可謂一舉多得。
2.2英語教學與美術學科的融合
初中學生正是對形象與抽象事物較為敏感的時期,這個時候他們的記憶力也是最好的。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們涂涂畫畫,并與美術學科有機融合在一起,一定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3英語教學與語文學科的融合
眾所周知,英語與語文學科都屬于語言范疇,其功能與價值都是為交際應用而生的,二者之間也有諸多融會貫通的地方。像語文教學中的漢字分別都是由63個漢語拼音構成的,而英語教學中單詞則是由48個音標構成的,所以語文和英語都是由不同的音組成的完整的漢字與單詞;而學生們通過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語感會遷移到英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論是對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效率的提升,還是對英語知識學習的信心提升,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4信息技術與課文教學相結合完善課堂結構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在教材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一看都會”,所以完全不知道學哪里,也不知道該重點記憶什么,與帶題目的閱讀材料相比,學生對課文缺乏足夠的重視,信息提取能力及綜合性語言思維都有待提升。還有部分學生因為基礎較差,則在聽課過程中跟不上教師的思路,久而久之也就對教師的課堂講解過程不再關注,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進程及學生自身綜合語言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探索信息技術與課文教學的有機結合,以更加完善的課堂結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呈現更加精彩的課堂內容。
3初中英語教學優化
3.1設計有目標性、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想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獲得良好的體驗,那么教師在設計教學課堂時,就需要與學生的生活以及他們的興趣進行有效結合。所以,在教師設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
4結語
總之,英語的學習并非難事,特別是《課標》給老師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發揮的平臺,只要用心設計,我們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于自己恰如其分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學生對英語課充滿自信心,把課堂變成樂于學習的場所,課外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參考文獻
【1】王夢夏.初中英語教材跨學科分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