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厚磊
摘 要:我國作為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不僅種植技術十分先進,而且也是最受人們喜愛的主要糧食之一。在當前農業技術發展日益迅猛的背景下,小麥無論是品質還是產量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所以本文主要對小麥種植技術進行研究,并通過對其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分析,以期在保證小麥增產的同時,推動我國農業種植事業的穩步提升。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
作為北方重要的糧食作物,人們不僅對小麥有十分深厚的情感,同時其種植收益的好壞,也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糧食安全起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小麥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以及防病蟲害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在保證小麥產量以及品質的同時,提升種植戶的經濟收益,促進經濟水平的更好提升。
一、小麥種植技術應用的具體策略
1.選種。由于我國南北方氣候差異明顯,所以種植技術人員在進行小麥種植前,需要開展選種工作,并結合小麥種植地區的種植制度、地質條件以及種植環境,選取適合該地區生長的小麥品種,并盡量挑選純度較高的品種,才能使其產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如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種植人員可以對小麥種子進行一定的預處理,仔細挑選出顆粒不飽滿與有蟲眼的種子,來保證其發芽率以及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同時,為了降低幼苗期出現病蟲害的情況,技術人員要根據種子的播種量,稱量出適量的藥劑與小麥種子進行均勻的攪拌,或者直接足安則包衣小麥品種進行種植,從源頭保證小麥的高質高產。
2.耕作。土壤中的養分是保證小麥能夠健康成長的基礎,但同時其含有的養分也是定值,所以為了保證小麥能夠在生長過程中獲得充足的營養,種植人員不應該在相同的土地連續播種,以防止小麥養分的供給不足,出現減產減量的情況出現。所以為了保證能夠始終收獲高品質的小麥,種植人員在開展耕作工作時,需要通過輪作倒茬的種植模式,既通過其他作物與小麥的輪作,不僅不會使土壤中小麥所需要的養分缺失,通過其他作物的輪作反而會使土壤中的養分更加充足,從而使小麥產量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
3.播種。為了使小麥能夠獲得更好的生長環境,種植人員在開展播種工作時,需要以種植地區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以及溫度氣候為依據,選擇最適宜的時間進行小麥播種工作,才能使其在最適宜的環境下快速的生根發芽。為了使小麥有足夠的生長空間,需要種植人員做好對壟距與壟深的距離規劃,以70和80厘米的距離為最佳播種距離,十粒左右的種子再加上10℃以上的種植溫度,才是最佳的種植環境。所以種植人員只有在科學種植理念的引導下,才能收到高質高產且不會經歷病蟲害的優質小麥。
4.種植管理。科學的小麥種植理念與技術,必須始終貫穿在種植工作的整個環節,才能使植物在種植人員悉心的管理下健康成長。
首先,在小麥苗期階段時,需要種植人員能夠依據小麥出苗的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距離進行補苗,保證收獲階段的產量。在進入冬季之前,種植人員要及時的進行澆水工作,保證土壤不會因為冬季而過于干燥,并在小麥進行返青后,迅速的做好開展春耕的準備工作。
其次,土壤中的水分不僅能夠維持小麥生長,同時也是保證其蛋白質含量的必要條件,所以種植人員為保證小麥的質量,經常會通過灌溉來保證土壤中的水分能夠滿足小麥的生長需求。由于不同種植地區的氣候條件差異性較大,對于雨量較少的種植區,一般需要種植人員修建小型水庫,以人工灌溉的形式來保證土壤水分的充足。
最后,肥料是保證小麥高產與高質的重要保證,所以種植人員一般都會利用肥料來保證種植工作的順利完成。在小麥播種前,種植人員通常都會選擇一些遲效性肥料摻雜在土地中,以保證小麥種子能夠在充足的養分中快速成長。在播種時種植人員也會選擇相應的肥料,避免因為土壤養分不足而影響小麥種子生根發芽的情況出現,并在其生長的不同階段選擇適宜性的肥料,使小麥產量與品質能夠獲得雙重提升的同時,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
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策略
1.物理方法。為降低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不少追求綠色小麥的種植人員,通常會選擇物理方法來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主要是需要種植人員以除草的方式,及時將小麥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雜草進行鏟除,既能夠保護小麥所需要的土地養分不會被雜草分掉,也不會出現由于雜草過多而引發病蟲害的情況。但由于物理方法需要花費種植人員很多的時間與人力,所以不少機械化除草設備的出現,極大的減輕了人們的負擔,值得被廣泛推廣應用。
2.化學方法。農藥作為預防和治理植物病蟲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一般需要種植人員在進行小麥播種前,就通過一定的配比將化學農藥與小麥種子進行充分的混合后,再開展播種工作,使小麥不會受到蠐螬的危害而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種植人員將樂果乳油按照一定的比例用水進行稀釋后,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噴灑在麥田上,可以有效減少出現蚜蟲的概率,保證小麥的健康成長。
3.生物方法。為減少化學農藥的殘留,種植人員除了可以使用物理防治方法以外,生物防治方法也是很好的選擇。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間的關系,既能夠有效對各種害蟲進行防治,同時又不會污染生態環境。蚜蟲作為小麥在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種植人員注意的害蟲,所以可以通過蚜繭蜂來對蚜蟲進行消滅,既保證所收獲的小麥綠色無公害,又能夠保證其產量的穩步提升。
4.農業方法。由于小麥種植地區的不同,所以地形地貌以及環境氣候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不僅播種時間不同,播種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為保證小麥在成長過程中免受病蟲害的侵擾,需要種植人員在開展種植工作時,能夠根據播種時間以及田間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加強對小麥的保護,定期將生病的小麥植株進行拔出,才能使種植人員利用農業防治方法的有效運用,保證小麥種植工作的順利完成。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滿足經濟的增長需求以及人口數量迅猛增加的發展前景,需要廣大農業種植人員重視對小麥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保證其產量與品質的有效提升。同時,也需要重視人員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通過各種防治方式的應用,極大的降低病蟲害出現的概率,從而獲得高產高優的小麥。
參考文獻:
[1]陳治芳.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14):44.
[2]哈麗瑪·夏坎.小麥種植管理及病蟲害有效防治技術分析與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