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確保城市功能的正常運轉,以及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各種各樣生活設施建設在人們的生活環境中,但也會給設施附近的居民生活帶來一些困擾,如垃圾轉運站、公共廁所、變電站、垃圾焚燒發電廠等都是周邊居民談及色變的厭惡性設施,人人都需要,但誰都不想建在自家附近,從而導致鄰避效應的出現。鄰避效應對于我國建設生態城市和打造宜居環境的進程帶來了嚴重阻礙,本文以鄰避效應產生的原因入手,闡述環境影響評價對于鄰避效應的導控作用與價值體現,分析現階段環境影響評價機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于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機制;鄰避效應;作用
為了適應現階段人們生活質量日益增長的需求,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對于生活設施的需求也越來越全面,不但有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設施,還有供人們娛樂健身的各種設施,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設施的全面設立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在城市的形象樹立上也有著積極的影響,但是生活設施因管理不到位、工藝落后、環保措施不力等不可避免的會對周邊居民產生一些影響,甚至導致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下降,給城市現代化建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1、鄰避效應產生的原因
鄰避效應就是人們樂于支持與使用公共設施,但是不能因為設施的設立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實踐證明,產生鄰避效應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一些老舊設施會產生一些噪音污染、空氣污染。如早期建成使用的垃圾轉運點;二是管理不到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比如一些按規范標準建設的公廁、垃圾壓縮站臭氣無組織排放、污水滲漏到地下污染水體和土壤;三是認識上的偏差對公共設施的抵觸。比如認為垃圾焚燒發電會產生二惡英導致癌癥、變電站輻射影響生育等。因此,居民們雖然支持生活設施的建設,但反對建設在自家附近。近年來,隨著人們維權意識的提升,因鄰避效應產生的維權事件也越來越頻繁。針對這種情況,相關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相關部門也采納了這種解決方案,就是環境影響評價機制[1]。
2、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對鄰避效應的導控作用與價值體現
環境影響評價機制是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之一,是以人民為中心,從人民利益角度出發,在進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同時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對于鄰避效應具有有效的導控作用。
2.1保障了民眾對于環境信息的知情權
鄰避效應產生,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與居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2],政府的相關宣傳不夠,居民對于周邊生活設施的建設規劃不知情,對設施建設的工藝和環保措施不了解,從而在生活設施建設時產生不滿的情緒,甚至強烈反對鄰避生活設施的設立。環境影響評價機制要求及時全面的對民眾公開信息,使民眾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中,保障民眾對于環境信息的知情權,征詢居民對于鄰避設施的意見,從而實現居民的情緒安撫,減少鄰避效應現象的產生,促進城市現代化生活設施建設的進程。
2.2加強溝通提高民眾的參與度
鄰避效應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對于設施的單方面決策與建設,民眾不知情也沒有參與進去,認為設施影響到自身生活質量才會產生極大的反感情緒。環境影響評價機制是幫助民眾了解政府決策與參與項目規劃建設的重要途徑,民眾通過對設施環境影響進行評價來實現意見與訴求的表達,建設單位和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可以匯總民眾的意見,并可以通過聽證會、座談會等方式邀請民眾參與,針對民眾提出的意見做出解釋,讓民眾理解和支持,使各方意見達到統一。環境影響評價機制有效降低了鄰避效應發生的可能性,是民眾對于生活設施的規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從而減輕了民眾對于生活設施的反感情緒。
2.3矯正民眾的認知錯誤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應該處于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中立地位,以保證環境影響評價的公正性,加強民眾對于環境影響評價的認可。一般鄰避事件發生以后,民眾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往往會夸大生活設施對于自身生活的負面影響,這其中也有民眾對于生活設施不夠了解的原因,難以判斷和預估,從而對于生活設施的設立反對情緒大增。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的價值體現在其對于環境影響評價的客觀性,專業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可以科學公正的做出評價,并普及給民眾,矯正民眾的認知錯誤,穩定并消除部分不知情民眾的情緒,為生活設施的建設提供科學合理的理由。
3、現階段施行環境影響評價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鄰避事件頻繁發生,有很大的原因就是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在實際施行中未能完全發揮其對于鄰避效應的應有的導向作用與價值體現,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社會認可度低
由于政府的宣傳力度不夠,民眾對于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十分陌生,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的內容與意義也沒有普及到民眾中,容易導致民眾對于環境影響評價產生誤解[3],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環境影響評價機構都是由政府單方面委托或公開招聘確定,群眾認為環境評價機構都是聽從政府部門的安排,主要傾向政府利益開展工作,對評價結果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導致民眾對于生活設施設立的負面情緒的加深,從而更容易造成鄰避效應的發生。
3.2環境影響評價的機制不夠完善
當前環境影響評價機制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方面還不完善,比如宣傳機制與公眾參與范圍模糊,直接影響了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的有效實施,對于鄰避效應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民眾不知道在環境影響評價中自身的價值所在,不知道如何行使權力,而對于公眾參與范圍的不明確使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無法收集到民眾有價值的意見,有的項目,為了取得較好的民意結果,環境評價機構有選擇性的征求意見,參與意見提出人員的代表性不強,實際受影響的部分民眾在生活設施開建之后才后知后覺,導致民眾對于環境影響評價產生被欺騙的誤解,從而使鄰避效應的發生更加頻繁和激烈。
3.3環境影響評價標準與技術不夠完善
在現階段環境影響評價當中缺乏相應的評價標準,評價技術也不夠完善,比如對二惡英的檢測,這導致公眾與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容易在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果上產生分歧,致使民眾對于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公信力產生懷疑,認為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更加傾向于政府的利益,從而在鄰避效應中失去理性思考,對于生活設施的設立情緒更加不滿。
4、完善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的一些建議
針對目前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在規避鄰避效應中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應當加強探索,完善環境影響評價機制,本文在此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4.1推廣普及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的概念和作用
環境影響評價機制是促進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政府應當予以重視并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民眾對于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的理解與認可,鼓勵民眾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維護自身權益。同時政府或規劃建設部門要及時全面的向民眾公布生活設施的項目信息,保障民眾的知情權,鼓勵民眾參與到項目規劃中,實現多方溝通,多方共贏的局面[4]。
4.2完善環境影響評價機制
相關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科學的制定與實施環境評價機制,對于民眾的參與范圍一定要明確,而且要準確,確保生活設施項目受影響的相關群體真正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中,真實掌握民眾訴求,化解矛盾。
4.3完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標準
環保部門要對環境影響評價制定明確的標準,對于環境的污染程度提供參照條件,提供民眾對于環境影響的監督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的完善能夠實現環境影響評價的客觀性和有效性,可以幫助相關人員順利有效的開展評價工作,幫助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提高公信力與可信度,從而使民眾可以理性的看待生活設施對于自身生活質量的影響,避免鄰避效應的發生。
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對于鄰避效應具有十分重要的導控作用,對于環境保護與城市現代化建設也有著積極意義,相關部門應當重視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的完善和宣傳普及,保障民眾的合法權益,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魁鋒.環境影響評價在規避鄰避效應中的作用與問題[J].民營科技,2018(12):105.
[2]孫偉.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在解決鄰避效應中的作用[J].能源與環境,2018(03):71-72+74.
[3]顏湘波.環境影響評價在規避鄰避效應中的作用探究[J].環境與發展,2018,30(02):22+24.
[4]勵東,陳立鋒.探析環境影響評價在規避鄰避效應中的作用與問題[J].環境與發展,2017,29(05):28+30.
作者簡介:
向澤森,廣州市花都區市政園林建設管理中心,廣東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