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軒



摘要:演奏李斯特作品對于技巧性有著較高的要求,這些技巧性中除了應當注重音色情感炫技的處理,還有就是踏板的處理。鋼琴踏板的使用對于曲子情感的表達也有一定的影響,以李斯特《嘆息》為例,在演奏中踏板運用的情感體現這一視角來展開論述,提出自己的一些關于踏板使用中的情感體現的觀點。
關鍵詞:踏板;李斯特;情感體現;嘆息
一、鋼琴踏板的運用中的情感體現
(一)不同踏板運用的不同情感體現
我們的鋼琴踏板的模樣雖然看起來沒有什么不同,但其實作用是大不相同的。鋼琴踏板我們可以大致的分為:音后踏板、抖動踏板和切分踏板等。不同的踏板使用展示出來了不同的音響效果因而間接性地影響了曲目情感上的表達。
切分踏板通過對聲音的延長為曲子的情感而增添了一定的色彩潤色的作用。
音后踏板的使用使得音樂的前、后樂句進行的連貫并且自然,音樂的流動使得情感的流露更加自然。
抖動踏板的使用可以確保和聲干凈的進行,保持樂句的清晰和旋律性,使演奏情感表達得更為理智。
(二)鋼琴踏板的使用原則
1、在踏板的使用之中我們應該避開二度的音程使用同一踏板,這樣會產生不諧和的聲音。
2、在同一個和聲之中我們可以使用同一個踏板直到和聲結束。
3、結合譜面運用踏板,踏板的運用與譜面上的標注也是緊密聯系且不可分割的。
二、李斯特嘆息中踏板運用與豐富的情感體現
(一)踏板使用原則與情感體現的聯系
結合上方譜例我們可以看到從第一小節開始有四組一樣的織體處在同一和聲之中。在一開始的練習中,筆者因為沒有儲備足夠的踏板知識因而使用了兩次踏板,但是老師說他們屬于一組和聲之中,因此這四組和聲我們可以使用一組踏板踩到底,使用一個踏板演奏這四組琶音,先營造出一種朦朧的氛圍,為其后面的旋律進入做了一個鋪墊。嘆息這首曲子更像是一副油畫作品,旋律像是光線明暗的對比交織,彈奏時需要采用很微弱的漸強,漸弱,給人以時濃,時淡的感覺,使主旋律線條的清晰、流暢。所以我們使用一個踏板并逐漸加深踏板,使得音樂色彩變濃,從而引出后面旋律的出現,然后再對每一組不同的和聲換一次踏板,使得曲子聽起來干凈清晰又合理。
其次踏板的使用之中我們應該避開二度的音程使用同一踏板,這樣會產生不諧和的聲音。
例如上方譜例是嘆息的第二十一小節,和第二十二小節,右手旋律的二度走向是一個不諧和的音程,可在每一組單音八度換一次踏板,以此來得到干凈的和聲,清晰的旋律,再借助右踏板的潤色與左踏板的弱音更好表達出音樂中smoz subito (突然消失)這一情感的體現而避免不和諧。
結合譜面運用踏板,踏板的運用與譜面上的標注也是緊密聯系且不可分割的,在嘆息中我們對于踏板的使用除了加入自己的理解,對和聲的分析,更應該遵循著譜面上的標記來進行演奏,踏板的使用在一部分感性的存在同時更有理性的存在,萬萬不可根據一時的樂感以及無理由的突如其來的情緒想法而毫無章法的使用踏板。
(二)如何運用踏板體現在嘆息中要表達的情感
李斯特的練習曲也非常地注重情感的表達,情感是李斯特練習曲中一大特色。那么這些情感的表達在演奏過程中,往往更加的需要踏板來加以潤色,但不可以只憑著自己的樂感來加上踏板潤色,筆者認為,踏板潤色是產生在一定的技巧上的,比如在一開始的四組相同的織體中我們就用到切分踏板,根據一開始譜面上的標注,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從漸弱到漸強再從漸強到漸弱的一個棗核形的句式走向,倘若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把踏板一下子踩到底,開始的音量就會比較的重一些,從而導致我們后來的漸強并不會是十分的明顯,因此在一開始我們應該輕踩踏板,逐漸一點一點地加深右踏板,并配以左踏板來進行輔助,從而達到棗核式的音樂走向。
在曲子的華彩段落中我用到了文章開頭所說的抖動踏板,一連串的音符一圈一圈下落的感覺,使用快速的抖動踏板并配合手指技巧以及弱音踏板,做出其螺旋式的音樂的效果,來表達其音樂愿望。同時踏板也可使得音色和音量得以變化,從而更容易模仿其他樂器的音效,或是烘托出更為強大的音效,塑造出來一定的音樂形象。
三、結語
踏板是鋼琴的靈魂,作為雙手演奏的輔助,隨著歷史的發展,鋼琴的踏板使用也變得一步一步地完善,從而出現在了我們現在演奏的譜面標注之上,很多時候對于踏板的演奏要求總是一個模糊的界限,所以有時候表達出來的音樂情感和音樂效果并不是那么的完整,總是會有些偏差,對于現如今的我們而言,踏板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譜面符號,他值得引人深思,在一個簡單的譜面標記符號的背后一定是包含了很多很多不同的情感體現的。
參考文獻:
[1]陳渝奇.李斯特音樂會練習曲的情感意向的顯現——以《音樂
會練習曲“嘆息”》為個案研究[J].黃河之聲,2019(02):4-6+11.
[2]王思卓.李斯特音樂會練習曲《嘆息》的分析與演奏詮釋
[D].湖南師范大學,2017.
[3]廖心童.談鋼琴演奏中對踏板的運用[J].黃河之
聲,2018(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