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清
摘要:纖維藝術作為現代公共藝術常用的藝術手法,在藝術界產生的影響之大,不容忽視。軟雕塑作為纖維藝術的衍生分支,在纖維藝術中占據不小的地位,軟雕塑則是纖維藝術更為具體的表現形式,它使得纖維藝術的樣式更加獨特,手法更加先進。本文通過探討軟雕塑藝術在公共空間的表現手法來體現軟雕塑的社會價值。與之同時,以綠色設計為前提和實用設計相結合,使軟雕塑藝術不再成為不實用的藝術或空置藝術。
關鍵詞:纖維藝術;綠色設計;軟雕塑;公共空間
一、軟雕塑的現狀與發展
(一)軟雕塑的概述
在纖維藝術中,軟雕塑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纖維藝術是軟雕塑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它會使用天然纖維,人工纖維,化學纖維有機纖維通過編、結、纏、繞、貼等一系列方式構成軟雕塑體和纖維雕塑體。我們可以見到的軟雕塑大致為人工紡織品,藝術裝置等。而軟雕塑則是用麻布、繩子、乳膠等制成藝術品。它與纖維藝術有著相似的材料,而區別在于這些材料會因為引力而形成不同的形態,是材料展現自然形態的一種方式。
(二)軟雕塑國內外發展狀況
1、國外
軟雕塑源于西方,但是國內外對于軟雕塑都有自己的發展。在西方,軟雕塑最初被稱為壁掛藝術,壁掛藝術指的就是掛在墻上的一種裝飾性藝術,他們被稱為懸浮在空中的藝術品,它有多種制作工藝,有毛織、印染、棉織、刺繡等。歐洲和美國對軟雕塑都有不同的稱呼,在當今歐洲統稱為現代壁掛,而在美國則稱為纖維藝術或軟雕塑。雖然稱呼不同,但是其具體內容都是因材料的柔軟和形態各異且富有雕塑的造型感而得名。
2、國內
在中國也有許多因時代變遷而產生的軟雕塑,最為出門的有女紅藝術和北京絹人。女紅是指古代女子必備的針線刺繡的技能和產生的作品。從石器時代山頂洞人用針縫制獸皮,到男耕女織的農業社會,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中就有“工”這一詞。工指的就是女紅。女紅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刺繡,刺繡歷史悠久,在男耕女織的社會,刺繡成了女性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藝,這也是軟雕塑在中國最初的形態。
二、軟雕塑在公共空間中的作用
(一)軟雕塑在公共空間的情感表達
1、材料方面
材料作為藝術品的載體,是表現藝術語言的基本元素,軟雕塑采用的材料十分廣泛,如棉,麻,絲,布。不用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工藝手段和結構表現方式就各不相同。這些材料可分為天然材料和化學材料兩大類,天然材料是指在自然界中生長形成或與其他自然界物質共生在一起,可直接用于紡織加工的材料。從植物礦物和動物身上獲取的天然的纖維材料。這些都是天然的材料。一些芳綸,光導纖維和金屬纖維則是化學材料。物理屬性會讓人對材料產生不同的感受和審美屬性。如金屬材質的高反射和高光澤度,粗麻材質的素雅平淡,羊毛材質的溫暖柔軟。人們最熟悉的就是纖維材料,具有與生俱來的感染力,這種感染力源自材料本身。材料是藝術最重要的一部分,了解材料的固有屬性,發掘他們的隱藏屬性,這才是藝術家應該做到地對材料的把控。
2、色彩方面
軟雕塑的色彩,是由自身的固有色和環境所產生的環境色共同配比決定的。軟雕塑的色彩由光學、染色學、心理學等組成。人們在認識新的事物時,第一眼會注意察覺的就是物體的色彩,色彩帶給我們的感覺是最重要的。所以色彩在軟雕塑設計中要注意面積大小,色彩的主次,層次合理等。軟雕塑設計要注重整體色調的統一和局部小色彩之間的對比。色調的統一對觀者的整體視覺感受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整個軟雕塑藝術設計的色彩氣氛。沒有色調的色彩平淡無味,把色彩歸納總結起來,才能讓人在觀賞藝術品是擁有良好的鑒賞體驗,從而產生美好的審美。
(二)軟雕塑在公共空間的社會價值
1、實用價值
軟雕塑藝術產品是由手工制作和機器生產共同組成,因為它有著手工制作的獨一無二性和機器生產的可批量復制性,所以軟雕塑藝術品是對于渴望藝術和實用價值兼得的用戶的一種最好的選擇,這些產品的設計不斷創新,別具一格。目前,軟雕塑的材料被用于眾多文創產品的制作,其優勢是較低的價格、簡單的工藝和較強的靈活性。它可以讓許多人都能夠擁有,大眾的藝術才是經久不衰的藝術,軟雕塑在一定程度刺激了經濟的發展,社會審美的進步。
2、精神價值
軟雕塑藝術帶給人們的精神享受是那些物質帶給人們的物質享受所不能及的,他們能讓人在藝術的世界中得到升華,讓人不斷的反思自己的問題,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沖擊,從而獲得更高的靈魂提升,這一直是哲學家說的追求精神的問題。讓藝術脫離物質的范圍,進入精神的世界,也是一些藝術家畢生的追求。
藝術家不斷地嘗試通過視覺繪畫,聽覺音樂,觸覺裝置來探討精神的充實。軟雕塑藝術就從而誕生,為了讓藝術能夠帶給人們精神的享受,藝術家們不斷創新,用新的手法、工具、材料、技術來創作與時俱進的裝置藝術,從而表達出對精神世界的敬畏之心。
三、現代軟雕塑藝術在現代空間中的影響和意義
(一)軟雕塑藝術與空間秩序的突破
在哲學范疇里,世界離不開物質和精神兩大部分,建筑的屬性就是實,所以建筑產生的問題就是實實在在的物質類的問題,與之相反的,軟雕塑藝術是虛幻的不存在的精神問題,他們在空間中的問題是建筑范疇的實質問題??臻g秩序是規范軟雕塑藝術品和空間的標尺,是創作者始終追求的和諧統一。為了使藝術品所在的空間相對統一完整,必須讓現代雕塑藝術與空間的結構方式相統一,這也就是構成舒適美好空間的目的。
軟雕塑藝術突破了空間時間和動態視覺三個維度傳統的概念,讓藝術家在創作時突破了思維局限,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創造力,對空間的感受隨著理念的轉變而產生更多的體驗。軟雕塑藝術的空間定位可根據適宜的環境和空間結構來組織,靠著視覺聽覺觸覺的三維感官,形成不同的空間形態,空間感受。打破了空間秩序的常規,讓人們對固有的觀念產生了轉變。
(二)國內軟雕塑藝術案例分析
國內有許多經典的軟雕塑案例,由著名的國外建筑設計大師安德魯設計的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是十年前建成的,在上海眾多的音樂戲劇表演藝術中心中非常具有影響力,為市民提供具有世界水平的各類藝術表演。但中央大廳空曠的設計顯得不盡人意,現狀的中央大廳其實就交通過廳,人流不能在此處聚集,加之中央大廳的尺度過于龐大和色調過于簡單,讓人沒有停留的理由。這就誕生了作者創作一個公共藝術裝置的想法,創造一個近人尺度可以進入的紅色空間,這樣可以改變空間體驗。作者最初的創作理念是希望裝置是輕便的,預制的,便于安裝的,因此大界是最適合本次設計的合作對象。把創作關注點轉移到了音樂表演,想要運用高科技的手段將聲波通過真實存在的形態表現出來,聲波的起伏就是裝置的起伏。演奏有和聲有獨唱,有高音有低音。這些起起落落能夠讓裝置的立面更加靈動,創造出的韻律感更加和諧。在中央大廳產生這樣的起伏圍合空間,充滿創意的靈動,給整個空間注入了新的生機。這就是Red LaLa Land。
復合玻璃纖維構成了整個裝置,由白變成紅是它的主色調,由下往上從淺紅到深紅的過渡色,使人對整個空間感覺十分溫暖,如同靈光閃現般的火焰。裝置采用了數控機器人建模技術,這是歐洲最先進的機器人纖維制造技術,數卷玻璃纖維絲在紗架上匯聚成一束,由大界機器人智能生成不同的形狀和大小,配合玻璃纖維這種復合材料,創造出生動活潑的裝置,這是現代技術材料和軟雕塑藝術相結合的一次嘗試。
(三)國外軟雕塑藝術案例分析
因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燈光節誕生的藝術裝置,有個獨特的名字叫“綻放的幻象”,由設計師為阿姆斯特丹燈光節建造。呼應“仿生”的主題,這個藝術裝置將自然中的燈光、形態和顏色等元素結合起來,深挖基本元素之間的復雜關系,與時間、環境和人發生共鳴,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當今設計師設計的產品除了要有創新感,還要給人們帶來全新的觀賞體驗,要和其所處的環境——即城市、景觀和文化的交匯之地相協調。球形的根狀組成了整個裝置,表面附以花朵形狀的點綴,一邊有著長度達到3000米的軟管材質纖維。
這個裝置宛若盛開的花朵,邀請人們參與到其中;然而因為它有特殊的幻想,沒有特殊的意義,仍保留有讓人無法捉摸的部分。因為裝置特殊的反射性,所以能讓它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但同時也無法掩飾他的獨一無二的特性。
四、結語
經過這次畢設對于軟雕塑的研究,我發現軟雕塑與纖維藝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纖維藝術裝置中適用的材料,創作理念,在軟雕塑中也同樣適用。國內外的軟雕塑發展至今已經衍生出屬于自己的特色的裝置藝術,但許多國內的裝置藝術還處在材料的探尋上,我們需要結合現代的一些制作工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出符合現代社會工藝和材料的裝置藝術。讓裝置藝術深入人心,讓藝術不再小眾化,讓裝置藝術服務于社會各個階層,這也是每個公共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