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做新聞類題材欄目的時候,對于一些有代表性的新聞事件需要進行調查深入報道,這類題材的報道對編輯工作有個更高的要求,一些社會問題的思考觀點,新聞事件發生的主線,都需要我們編輯在工作中進行整理和加工,這對于提升新聞和欄目的權威性,以及后期的傳播效果都有較大的作用,在具體工作中如何針對調查類新聞素材進行統籌整理,傳播環境打造,重點線索的捕捉,都需要編輯的精心策劃,這也是有別于其他新聞題材的主要之處。
關鍵詞:調查;欄目;編輯;傳播;藝術;策劃
一、新聞調查類報道中的題材遴選和使用
新聞調查類欄目在題材的遴選和使用上要遵守客觀公正的法則,要選擇有針對性和能反映社會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編輯,如果我們在素材選用上,遇見的新聞事件很可能在發生過程中,主要環節被隱瞞或者作假等手段掩飾,用來掩蓋新聞的真相,一般存在企業污染、行業內幕、侵害群眾利益等新聞事件中,對于這樣的素材,我們都可以由針對性地將其納入我們調查報道中去,為欄目的后續選題積累新聞事件,當我們判定可以做深入報答的時候,就可以用媒體的視角去完成取證調查,尋找真相來達到輿論監督和傳播社會正能量的作用,這樣的欄目編輯要堅持公益為主,就是為新聞而創作,為公眾利益服務,所以我們在編輯的過程中要做到內容真實,觀點經得起考驗。新聞調查類欄目的精華在于,能夠真實展現新聞來龍去脈,揭示內幕,加上我們欄目記者的采訪和調查,就可以達到行使媒體監督的權利,這些都是我們編輯要加以重視的關鍵之處。
對于編輯新聞類調查欄目,調查全面還要有深度這是欄目的兩大特殊性,通常情況下,調查欄目的編輯要站在獨立的角度去開展工作,因為屬于深度全面的欄目,我們就要對滿足這些屬性的新聞點就行整理編輯,發掘新聞或者事件發生的原因,不能停留在事件的表象,我們編輯要充分發掘新聞主題背后的信息,找到新聞主線,對里面的人物、事件、影響進行深刻展現,否則不能稱之為深度和全面,根據遇見的新聞素材類型不同,一般情況下深入和調查基本分為三類:突發新聞的調查、專題問題的調查報道、還原真相的調查報道。
二、新聞調查性欄目的傳播藝術樣式解析
(一)調查新聞事件要醒目有代表性
好的新聞題材是工作成功的一半,現在新聞報道屬于快餐時代,新鮮及時轟動更有觀眾關注群體,各個新聞媒體也都在爭奪新聞首播權和事件的獨家報道權,如何讓自己的采訪題材脫穎而出,新聞素材就十分的關鍵,如果真實而有特點,就會換來更多的播放率和收視率,從而吸引觀眾進一步的觀看欄目,如果一個標題平淡無味,很容易在豐富多彩的欄目中被淹沒,甚至沒出生就被扼殺,這樣我們編輯努力的成果很容易付出付之東流,在此也強調新聞素材的重要性,工作中切不可忽視。
(二)高效使用媒體語言的黏性效應
有了抓眼球的新聞素材,我們就要重視導語的組成和作用,甚至出鏡記者的開場白和導語是需要我們編輯的提煉,在提煉創作中導語就要發揮他的作用,將觀眾的好奇與熱心進一步地往欄目的深處帶領,形成黏性,讓觀眾按照編輯設計好的路線來欣賞觀看我們的作品,同時幫助觀眾對新聞事件有一定的理解和認知。
(三)善于歸納新聞的背景材料
善用新聞形成的背景材料是提升作品質量的有效途徑,我們編輯在對待新聞題材時候,不僅要關注新聞事件的關鍵的核心,還要對新聞的背景進行了解和整理,任何新聞的發生都有一定的背景因素,我們在編輯工作中應該對新聞的背景向觀眾做一個交代,合理的利用背景題材,通過我們的文字,全方位的展示此背景下新聞出現的邏輯與背后的現象,對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進行抨擊,體現新聞的反思性與教化性,讓更多的觀眾在觀看欄目的同時而有所感悟。
(四)新聞傳播的形式要不拘一格
我們編輯在進行新聞報道創作過程中,不能只把眼光放在我們的作品上,在新聞的展現手法上也要花一些心思,將新聞的多樣性通過媒體傳播出去,隨著各種自媒體與互聯網媒體的普及,當前的新聞題材形式五花八門,但是我們在運用這些題材的時候要講原則,不能為了新聞而做新聞,知名欄目之所以深受觀眾喜愛,往往他們對新聞題材的提煉不拘一格,而且大量的真實背景呈現到欄目中來,也能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從而換來欄目的品牌度與收視率的提高。
三、新聞調查性報道編輯的一點經驗
在進行新聞調查下欄目的編輯工作種,我們必須要將自己的編輯風格加以突出,同時也要考慮欄目的藝術定位,編輯過程中要對記者調查、當事人陳述、演播室連線等細節要考慮到,根據不同的新聞事件和特點,選擇一個最佳的編輯思路,找到突破口,盡可能地降低一線記者的調查難度和阻力,為欄目的順利播出打好基礎。
在欄目編輯過程中,一個無法饒開地話題就是媒體與政策空間不足,這是一個很微妙的話題,作為編輯也是無法回避的,只有堅持本色,才能真正實現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的氛圍,讓社會對媒體的輿論監督既重視又敬畏,這樣才能維護社會工作和諧。
作者簡介:張琨,河北省遷安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