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平
摘要:提線木偶戲在中國歷史悠久。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社會進步,它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繼承和發展提線木偶戲的策略,以期為類似藝術的發展提供參考。木偶戲在中國是一部珍貴劇種。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下,現代娛樂行業興起對戲劇造成嚴重影響,形勢不容樂觀。近年來,國家以及地方政府增加了對木偶戲的支持,其中一些被納入至《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木偶戲發展傳承做出貢獻。
提線木偶戲表演是該我們國家劇種里面罕見的類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受影視娛樂形式的多樣化影響,木偶戲的生存和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因此,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強了對木偶戲的保護支持,同時將一系列木偶戲添加至國家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代表作名錄之中。本文主要以五華提線木偶西切入,從實踐與理論雙方面探究如何在現代中繼承并發展木偶戲藝術,提出相應的見解建議,以期為相關藝術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提線木偶戲;傳承;發展
一、以“五華提線木偶戲”為例談其發展歷程
五華提線木偶戲是明朝初期從福建引進的。它已經流行了600多年,歷史悠久。通過了解得知五華縣木偶劇院成立于1951年。自成立以來,該劇院一直以提線木偶為主導。五華提線木偶劇院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堅持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路線,使五華提線木偶發展很好。五華的提線木偶造型精美,畫線技巧靈活,獨特生動,鼓舞人心。對話內容多種多樣,主要基于當地的客家話。創新并發展了許多困難的特技。
木偶線通過多條長線綁在木偶身體的各個部位。演員使用一對靈活的手連續拉動繩索,以控制木偶表現出各種動作和表情。小木偶在背景聲音下做出精確而逼真的動作而且帶表情。一個演員控制一個木偶。木偶的身體有多個部分需要拉動,并且需要多條長線。演員只有一只手,最多可以拉四個或五個部分。為了解決提起問題,設計師將部分線固定在帽子的帽檐上,并將帽子戴在演員的頭上,因此帽子既是表演服裝又是表演道具。另外,提線的一部分用手柄綁在一塊小的鉆孔板上。一只手負責揮桿控制,另一只手則拉繩以控制木偶,從而表演起來比較靈活。如今的木偶基本上都是基于角色的,而動物木偶卻很少。木偶根據劇情的需要安排“演員”。在慈善表演期間,我們發現該情節主要側重于傳統美德的傳播,并從一個喜慶的場合開始。精美的動作營造出歡樂的氣氛。在表演過程中,孝順,仁愛,友誼,互助,文明等以小故事的形式傳播,并以流行的情節來贊美真,善與美,虛假與邪惡。更有趣的是,“角色”對話由本地“講話”主導。提線木偶戲使用最流行的表演形式來傳達最容易理解的東西。
二、提線木偶戲的藝術價值和特點
提線木偶戲的重點是“身體魅力”,而人類戲的重點是“形態魅力”。將提線木偶戲與人類表演進行比較。如果不能進行人類表演,那么木偶表演也可以表演,從而使觀眾充滿想象力。木偶還可以執行困難的動作,其動作與語言皆為表演者操作執行,此種方式同樣可體現人形木偶藝術特征。在各種類型的木偶戲中,提線木偶戲具有最生動的舞臺藝術形象,最廣泛的表演和最復雜的表演動作。它屬于一個極難操縱的木偶劇院。
提線木偶戲歷史悠久,藝術特色獨特,體系完備。它既可以表演傳統曲目,也可以表演現代戲劇,并且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從藝術價值的角度看,制作精美的木偶戲的木偶設備,節目的制作時間較長,木偶的傳承困難,學習時間較長。通過古代畫家努力后,木偶已經達到最高藝術效果,具有較強吸引力。其次,以教育價值層面而言,木偶劇院通過組織觀看方式,對群眾起著微妙的教育作用,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貢獻。木偶藝術表演與黨的政策方針、宣傳路線等相結合,可推進當地文化發展,以實現提高宣傳范圍的效果;第四,以觀賞價值的角度看,木偶戲獨特,受歡迎,可以進一步豐富和激活人民的文化生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第五,從友誼的價值來看,木偶戲在海內外中國人心中是難忘的。通過木偶戲可有效擴大對外文化演出與交流,加深了解,增進友誼。第六,以研究價值而言,木偶戲藝術可經受歷史考驗。它在創作,生產,營銷,運營,管理等方面積累眾多經驗,對于人才培養和藝術傳承也存在行之有效的方式,擁有中國特色,研究價值較高。
三、提線木偶戲目前發展現狀
由于木偶演員年齡的老齡化不斷上升,而年長的一批演員又開始逐步退出木偶戲的舞臺,現在的傳承人后代也都不大喜歡學習木偶藝術。對古老的木偶藝術的欣賞不感興趣,更不愿意繼承著古老的藝術精華,導致遺忘的宗族傳承形式,就這樣慢慢地被忽視掉,目前怎樣能讓年輕的一代欣賞客家木偶藝術,并且為木偶戲團注入新生的血液,是現在的木偶戲團發展存在的難點。
需求促進生產是永遠不變的定理。木偶戲的觀眾人數在減少,表演的人數在減少。自然,提線木偶戲的收入并不高。付出的努力幾乎不與回報成正比,愿意學習制作木偶戲的人數也急劇下降,導致繼承者不斷縮水的惡性循環。
四、現狀原因分析
當代生活的快節奏和傳統歌劇藝術的慢節奏很難匹配。經濟和市場的全球化將不可避免地帶來文化傳播的全球化。一方面,現代媒體的發展促進了各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創造了多樣化的文化模式和受眾選擇。但另一方面,它也導致人們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和審美品位發生了巨大變化??梢哉f,中國傳統戲曲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早已不為人知,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市場基礎正面臨嚴峻挑戰。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加,當代人很難有閑暇之余去咀嚼緩慢而深刻的古典藝術?!翱觳汀眾蕵贩绞娇梢灾苯蛹ぐl人們的感官,幫助人們調整心情或暫時擺脫現實的束縛。這種現代和當代的“快餐”娛樂和文化環境創造了一種快節奏的娛樂消費模式,而慢節奏的木偶戲則顯得格格不入。當今的文化和藝術正變得越來越工業化,流行文化似乎已成為現代人炫耀其“先進性”的標志。因此,人們急于趕上潮流,并排除了傳統的歌劇,例如提線木偶戲。提線木偶戲介入當地民間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方式被封鎖,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與觀眾的距離越來越遠。
五、發展和傳承提線木偶戲的策略
面對危機,我們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有效地保護和發揚奇妙的提線木偶戲。首先,應構建并完善保護“非遺”的各級機構。健全木偶藝術表演發展傳承科研隊伍,根據現有木偶戲傳承情況,科學系統的制定保護方案,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構建系統詳細的檔案,以便達到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保護目的。二是構建木偶藝術長效傳承機制。擬定年度計劃,明確繼任目標,組織繼任者培訓班,激發木偶藝術家積極參加對木偶戲的保護,表彰并獎勵對保護傳承工作有突出貢獻的人們。并且,在藝術學院中開設了一些課程,以使學生熟悉木偶戲表演藝術。第三,創新改革木偶藝術。應當擺脫傳統表演思維,讓木偶戲劇目和主題能夠適應現有時代技術與文化的發展。提線木偶可通過改變木偶形狀,依靠現代技術將木偶設計得更加逼真。另一方面,可通過結合電影,創新傳統主題并使其充滿時代感。第四是為兒童木偶戲奠定基礎。各地區選擇本地重點小學,設置兒童木偶班,實施兒童木偶表演活動,為木偶傳承提供新種子。第五,將演出市場擴大。應當加大宣傳,完善演出經紀人制度,組織人員在學校、農村及工廠等場地進行活動演出,并與傳統節日相結合,增加演出渠道。通過對外文化交流方式,可增強木偶戲的知名度,增強木偶戲的影響力。第六,必須增加政府的支持力度。政府財政部門應加大投入,更新劇場的木偶劇院、音響設備、服裝及舞臺,促進演出效果及質量提高。逐漸提高木偶戲藝術表演者薪酬待遇,進而增強演藝人員責任感與榮譽感。并制定相應補貼標準,支持木偶藝術的傳承與實踐,讓木偶藝術真正成為后繼藝術。
參考文獻:
[1]林煒鈴,陳金華.基于RMP分析的泉州提線木偶戲旅游開發[J].科技和產業,2011(8):26.
[2]沈繼生.晉江南派掌中木偶譚概[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45.
[3]張京城.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