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雨欣
摘要: 長期以來,廣播電視媒體在傳播新聞、引導輿論方面肩負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在飽受新媒體強烈沖擊的形勢下,電視新聞節目依然以其傳遞過程中的時效性,現場感及面對面的傳播方式吸引著絕大多數的受眾。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聞節目主持人傳統的主持方式略顯單一和刻板,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需要。受眾希望新聞節目的播音員以主持人或記者的形象出現,能夠以獨特的視角,用豐富多彩的語言解析社會萬象。主持人節目形態逐漸在新聞節目中顯現,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工作內涵與語言風格也在發生著改變,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由規范性逐漸向藝術性轉變。
關鍵詞:新聞類節目主持人;語言藝術
一、引言
主持人語言藝術是主持人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及表達方式等方面的總廓,也是主持人節目能否取得佳效,引起共鳴的關鍵。打個比方,在文藝欣賞中,喜劇片段讓人笑,驚險鏡頭嚇人一跳,就是因為創造者通過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平凡的故事情節形象化了,所以才能撥動受眾的心弦,使心靈與情節產生碰撞,引起共鳴。主持人語言藝術也是這樣,欲取得最佳效果,就要努力探索語言的內在規律,講求語言的藝術效果,這樣才能把節目提升到一個高度,并且碰撞出受眾積極的思想火花,使其用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自身的消極因素。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中的藝術性趨勢.體現為語言的規范化、語言的生活化、語言的感染力以及副語言的配合。
二、新聞類節目主持人語言藝術的內涵
新聞節目有它的獨特風格,主持人在傳遞信息時不可能隨心所欲,語言的運用必然受到時代、政策、內容等各方面的制約。節目主持人與嘉賓、選手等節目參與者之間交流的主要手段就是“說話”,而“說話”則直接體現了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藝術修養。不同的新聞事件,不同的觀察視角,必須要運用合適的語言表達風格,嚴肅的、批判的、感人的、喜慶的等等,新聞語言的表達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怎樣在多重制約之下體現出藝術性,讓受眾更樂于接受,是新聞節目主持人語言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節目主持人不僅要現場反應機敏及時,更要借助“說話”這一現場互動的有效溝通交流表達手段充分展現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藝術修養規范,其規范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主持語言的規范性
規范性運用語言是電視新聞類節目主持人必須掌握的基本功,而在規范性運用節目主持語言的同時更要增添時代要素,符合時代需求,符合觀眾的口味和心理承受能力,避免為了追求所謂的電視效果,而言辭不當,進而超出觀眾心理承受能力。同時也不能刻意去迎合受眾的趣味,而造成電視節目本身質量的低下。
(二)文化內涵的提升
新聞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不僅要規范,而且更要體現其深厚的文化內涵。這是因為電視新聞類節目主持人語言的選擇和運用除了彰顯主持人自身的文化功底之外,更折射出節目本身的品位和定位。因此,對于文化品位深厚、內涵豐富詞語的熟練運用,不但會提高現場語言的表現力。更能增加主持人及節目的深刻魅力。新聞節目由它的性質所決定,往往嚴肅莊重的內容較多,而以主持人形式出現的新聞節目在整體風格上有了一定的改變因此。
三、電視新聞類節目的關鍵要素——語言藝術表達
(一)語言表達承載節目內容形式
在新聞現場報道中,大多需要報道者根據報道現場的情況,即興組織語言進行報道,要求其選詞用語必須規范,邏輯嚴謹,敘事清楚,主持人在與受眾交流時更應注意語言態度的轉換和控制,在不破壞節目風格的前提下,使用生活化的語言對新聞節目進行串聯,這樣可以收到非同一般的傳播效果,引起雙方之間思想的共鳴,引導現場話題持續深入,為觀眾呈現其更為真實感性的一面。
(二)語言表達決定節目質量
主持人語言表達直接決定著節目質量,這一點對于新聞類節目主持人的要求更為凸出和明顯。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這場特殊的戰斗中,央視的各位新聞節目的主持人不僅在第一時間客觀地向觀眾報道著現場的情況,同時,他們在新聞節目中的極其恰當的語言表現,也深深感染著電視機前的每一位觀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趙普在直播時聲音哽咽潸然淚下,然后說出了“我們愛這片土地”。顯然這不單純是客觀真實的新聞語言,但是正是這種感染力極強的語言,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因此,新聞類主持人面對特殊場景應做到靈活應對,插科打諢,讓觀眾感到舒適放松,并將這種情緒傳遞給觀眾。
(三)語言表達折射主持人功底
一個優秀的新聞類節目主持人不僅要有飽滿的熱情、平易近人的溝通風格,更要通過自身的語言溝通技巧深入挖掘參與節目的每個人不為人所知的一面,要有極強的控場能力,并通過語言表達來傳遞這種控場能力,一個優秀的新聞類節目主持人良好的語言表達不僅會對節目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會讓自己成為節目的聚焦點。
四、提高電視新聞類節目主持人語言藝術修養策略
(一)拓展知識結構,增加知識積累
傳播者的形象在信息傳遞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它對傳播的進行和成效有著相當的影響。新聞類節目主持人要努力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公道正派,取信于人。所謂形象是指人的音容笑貌,舉止言行及其感應效能在受眾心目中的反映。尤其是新聞主持人,他是以聲音來傳達各種信息的,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努力塑造并十分珍惜自己的形象。因為它是同受眾對象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載體。觀眾對電視新聞主持人的態度是建立在語言和形象共同作用的基礎之上的。而良好的新聞主持人形象,會給受眾帶來藝術的享受。這就需要節目主持人提前做好功課,拓展知識結構,增加知識積累,掌握節目走向和節奏、切實發揮電視新聞類節目的本體服務功能。
(二)學習生活語言,拓展表現手段
電視新聞類節目主持人的語氣、語調甚至是表情達意,都統統附載在其所運用的語言表達方式上,具體表現為遣詞造句的應用。新聞類節目主持人應多學習生活語言,不但使得節目更真實,更容易讓觀眾從心理認同和接受。如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歐普拉·溫佛瑞就要求自己在面對家人和朋友時,要認真地聽對方講什么,要認真地回答對方的問題,并且用語不能隨便,要講究。新聞節目主持人是運用語言向聽眾傳達政令、與聽眾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傳播知識,啟迪受眾的。主持人除了具備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外,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豐富的閱歷和精深的知識作后盾,使語言既有相聲般幽默、演講般的跌宕,又有戲劇般的耐人尋味、散文詩般富有哲理等特點,與受眾心心相印,相得益彰,達到所期望的價值取向。由此可見,新聞主持人節目能否引起受眾共鳴并不完全取決于主持人的主觀愿望,而且還在于主持人語言藝術水平的高低。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發展,觀眾的口味已經不適應當前過分被營銷和炒作的節目。因此,對新聞主持人的各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新聞主持人的語言藝術修養方面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不斷曝出的“學歷事件”、選手與雇主之間對掐的作秀場面中,新聞主持人的語言藝術已經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亟須進行自我完善和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討論如何提升新聞主持人的語言藝術修養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王琴.我國新聞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藝術探究[J].廣州大學學報,2004,14(6):80-82.
[2]張家煒.淺析新聞電視主持人語言藝術[J].成都大學學報,2011,36(1):95-99.
[3]洪寧.新聞電視主持人語言風格研究[J].電影文學,2016,12(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