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月
社會在發展,高校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但在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過猶不及”的現象。本文就一些失敗的現象進行分析、解釋,希望為后繼的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或建議。總之,教學改革要以教師為核心,以教學手段為輔助因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個老師,上課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他對自己課堂的掌控程度。而對課堂的掌控程度,又取決于對自己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發動性。發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方式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關鍵還是取決于教師的智慧與能力。
教師是整個課堂的核心因素,不管何種形式的教學,起主導作用的都應該是教師。所以教師應該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和教學目標了如指掌,從而針對于學生培養目標,設定教學過程。前幾年,“翻轉課堂”泛濫,很多教師紛紛效仿,但多數卻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某些高校課程過于高深難懂,即便學生基礎不錯,也下了足夠的功夫,但沒有人的及時指點也很難自己學會;二是學生們在自學初期是需要大量方式方法上的指導,比如如何深思教材、如何搜尋資料、如何檢驗自我學習的效果等,這個工作量其實比傳統課堂備課的工作量更大,而有些教師課下功夫下得不夠,而又把課上時間交給了學生,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只是流于形式罷了。
要想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所付出的勞動要遠遠多于學生,而不是袖手旁觀。指導學生學習方法,遠比直接傳授知識更加復雜、瑣碎。人常說要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授人以“漁”的結果是人人稱道的,但這個過程恐怕要消耗很多的耐心和力氣吧。而一個長期良性發展的課堂,必然與教師的授課方式和課堂、課后要求離不開的。教師的教學過程不僅局限于課上的幾十分鐘,還得映射到課外學生的自學時間。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學習的目的、內容和方法,還得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監督學生有效完成學習任務。至于教學的形式,是采用傳統講授,還是進行分組討論,或是使用“翻轉課堂”,要根據授課內容的需要而靈活轉變,而不是為了形式而追求形式,我們始終不能忘記最終的目的是知識的傳授和學生能力的提高。
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發現的潛能,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要最大程度地去激發這種潛能,既要有基礎知識的傳授,又要有方式方法的引導,還要有教學結果的公平評價,缺一不可。所以近些年,很多學校搞一些系統的課程體系評價標準,機械地把一門課程分成幾個階段,每到一個階段便會進行一次考核,大家就忙著填一些表格,甚至對作業次數都做了相應規定。搞上一兩個學期,這一切便又會流于形式,學生和老師都在忙于應付,而忽略了學生能力是否有所增長。所以,一個健康的教學環境,首先在時間規定上應是相對寬松的,不能處處束縛教師的手腳,也不宜把時間卡得死死的。比如像《高等數學》這一類既有重要的基礎性,又有很大影響性的課程,要給老師、同學多一些討論、交流和學習指導的時間,不能把課時砍到僅夠匆匆傳授知識點的程度。而且,存在很多學科領導專業不對口、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每到研究課改,就一概看形式,完全地流于外在,沒有實質性的進步,甚至于教學效果還有所退步。比如有些院校打著“模塊教學”的旗幟,把原本自成體系的《高等數學》分得支離破碎,所聲明的原因竟然是有些專業不需要某些知識點。所以,若要基層教師、學生進行課改,就得先對領導階層和考核制度進行深化改革,同時要對教師充分信任,掌握大框架,放開小細節,要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才有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否則,很多課改便是勞民傷財。
當然,對于教師的聘用問題也是重中之重的問題?,F在在大學里,相當一部分教師雖然科研能力很強,但在教學方面實在是差強人意。各種學生意見反饋和督導聽課都會很容易發現這類不適合搞教學的老師,但迫于學??蒲邪l展的需要,也就聽之任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蒲袑嵙Φ奶岣吖倘恢匾珜W生的成長需求也很重要。大學生們的大學生活只有一次,他們經過激烈的中考、高考角逐進入大學,都熱切地期盼著能遇上良師益友,讓自己成長得更快更強,讓自己成為祖國的棟梁。但一個教不得法的老師,將是大學生們在青春年華里無法彌補的敗筆。教師這份職業,是一份高壓職業,每天面對的是生動多變的學生群體。所以對教師在言語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和專業知識功底等要求上都很高。但一些低層次的高校,還存在相當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教師,這如何能保證教學質量?對于學校而言,可以發展以做科研為主的教師和以教學為主的教師,以做到各取所需。而不能一味地重科研輕教學,甚至壓得高校教師為了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務都沒有時間好好備課,而且似乎也沒有必要好好備課——教好教壞一個樣,唯有科研實惠多。在這樣的高校風氣下,還會有多少教師潛心研究教學藝術呢?對于能力強的教師,能夠做到教學、科研雙肩挑,當然應該得到贊揚和鼓勵,但也要注意適當減少他們的工作量,以保障每一位教師都有一個寬松幸福的工作狀態。而對于能力偏重一邊的教師,也應鼓勵其揚長避短,在其工作中發揮最大的熱忱和積極性。這就需要調整當下的很多考核制度。
社會在發展,近些年各種教學改革層出不窮,整個教育界應該是在慢慢改變、漸漸進步的。但時至今日,大學里的教學依然存在各種弊端。希望在教師和學生的多方呼吁和努力下,能讓中國的高等教育更好地發揮出培育人才、培育中國的未來和希望的強大作用。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