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一、部編版語文教材的使用
(一)部編版語文教材的新變化。一是課文的變化:課文數量減少,教學內容方式調整,更豐富有效。二是單元結構體例變化改變教學:分單元組織教學,若干板塊的內容穿插安排到各個單元。三是如何體現知識體系和能力點:重新確定語文的知識體系,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知識點、能力點。教師備課的時候應該用到教師用書、單元導語、思考題、綜合性學習等這些渠道進行教學。四是如何做好語文知識的教學:重新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了解各學段的教學目標,對新教材的內容、目標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用好新教材。五是三位一體教學框架區(qū)分不同課程:是為了區(qū)分精讀課與略讀課。精讀課老師要講的細、精,用舉一反三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味。略讀課文是讓學生自己讀,把精讀中學到的方法用到略讀課文中去,體現學生主體性。六是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體制:專門治學生讀書少的病,所以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書,意在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七是識字寫字教學如何做到科學性:在拼音教學中,要注意兩點,第一,對漢語拼音的要求不宜過高,這無非就是識字的拐杖,第二,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了鞏固所學的音節(jié),音節(jié)詞的拼讀和兒歌誦讀相結合,激發(fā)興趣,之后隨文識字,達到寫字教學的目標。八是如何提高寫作教學的效果:打破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師克服隨意性,避免應試式的反復操練,努力做到中心突出。寫作課是有難度的,所以不要有過高的要求,不要傷害孩子的心情。
(二)識字教學和拼音教學教學先后順序的變化。這一次調整為先識字再教拼音;讓學生知道想認識字要學好拼音。這次教材增加了傳統(tǒng)文化元素。例如第一課《天地人》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滲透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蘊含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理念。
(三)新教材中增加了新的板塊。“和大人一起讀”,將課外閱讀納入了課程中,引導學生要大量閱讀,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并能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從而愛上閱讀,充分的調動家庭教育的力量,大量的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在內容上增添了“連環(huán)畫課文”,連環(huán)畫課文的特點是不全文注音,僅難字注音。這樣來鼓勵學生運用識字成果,自主閱讀。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猜讀,特別是借助圖畫猜讀。強調了拼音不是閱讀的唯一憑借,圖畫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四)新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尊重兒童的天性,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語交際,從交際的實際入手,通過兒童最喜歡的游戲入手,讓他們在游戲中發(fā)現交際的最基本要求。討論交流時聲音要讓別人聽到,其他同學還要學會聆聽。
二、認識教材發(fā)生的變化,利用教材,實現有效教學
(一)利用圖片,增趣味性。編者針對每一課的內容都精心挑選了插圖,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利用好這些插圖。例如《日月水火》的插圖,通過實物以及象形文字這些直觀的表象來識字,既符合現階段孩子的思維方式又可以通過圖片提高他們的識字興趣。聽故事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在拼音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給孩子們講故事,引導高能力的學生自己編故事。這部分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的備課,將本課所學的拼音有效的融入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去發(fā)現。在課文教學方面,插圖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幫助他們來理解課文內容。
(二)明確目標,有的放矢。對于每一板塊的教學,都要有明確的目標,不做無用功,不給孩子增加負擔。拼音板塊,要明確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教學中我們不能增加拼音的難度,學生只要能正確的拼讀拼音,標準的發(fā)音,能通過拼音識字,就達到了我們教學的目標。對于寫字要重視漢字的占格、筆畫、筆順的教學。通過教師示范、學生練習、好的作品展示、學生練習等環(huán)節(jié)逐步的提高他們的興趣,有效的利用課上練習時間。減少學生的寫字負擔,引導他們發(fā)現漢字的美。而不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寫,機械的識字、寫字。對于課外閱讀這一部分應盡量減少占用課堂時間,可以學習實驗區(qū)的教師編制適合我們實際的讀書卡,做好家庭讀書記錄,從而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的方式。
(三)學生為主,貼近生活。學生是我們教學的中心,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將我們的內容回歸兒童的生活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課堂就是我們現實的情景,啟發(fā)孩子們思考課堂中要怎么做,引用到他們明白課堂中教師講話要大聲,同學發(fā)言要大聲,其他同學要認真聽。源自生活也要回歸生活,真正的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和大人一起讀也是貼近生活的表現,這部分內容我們課堂中涉及較少,但是要讓學生分享他們和大人一起讀的成果,在分享中回味閱讀的快樂,愛上閱讀。
(四)關注整體,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語文園地增加了“快樂讀書吧”“和大人一起讀”2個欄目。8個單元,識字教學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識字,分擔了課文識字的教學任務,把使用頻率高但又不好在課文中呈現的字編排起來,共完成會認任務、會寫教學。這樣就有利于和學前教育銜接,引導孩子從口語過度到書面語,引導學生讀書的興趣。教材中增加了和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內容。部編版教材新增加了字詞句的應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更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實際應用,我們的現實生活離不開交際說話,而語文最基礎的作用就是教我們更好的表達。在教學中要有整體的意識,把字融于詞中融于句子中,引導學生多表達,多積累詞語。教材中的每一個板塊都是有機的整體,拼音用來識字,識字用來閱讀,閱讀用來發(fā)展思維,學習表達,積累知識,從而更好地生活。在逐步的積累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五)教師認真?zhèn)湔n,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備課是教學的前提,無論教材怎樣變,只有認真的鉆研教材備好課,才能實現課堂的有效性。首先在備課中我們教師應該認真研究課文的每副圖,利用好圖片。其次認真?zhèn)湔n確保我們所講出來的知識的正確性,不能應為是低段的教學而忽視了教學的準確性。最后每次備課都要認真思考課堂的引導,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他們去觀察、發(fā)現,表達,豐富課程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學語文的快樂,愛學語文。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