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渝
摘 要:現(xiàn)階段我國英語教學缺乏統(tǒng)一的外語教學理論體系,為改進我國外語教學現(xiàn)狀,文秋芳教授提出了“產出導向法”,以提升學生聽力口語水平。“產出導向法”是以學習為中心,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產出導向法”,有利于構建高效的大學英語課堂。本文針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先從“產出導向法”的基本論述入手,分析如何在教學設計以及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用結合,為“產出導向法”理論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構建適合大學生學習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
經濟飛速發(fā)展背景下社會更加看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但大學英語教學并沒有及時轉變教學方向,為構建適合大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學習為中心”的“產出導向法”的應用,有利于注重學生語言運用,將語言知識與語言交際能力擺在英語教學實踐首位,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制定下新的教學策略。
一、“產出導向法”的內涵與核心
我國外語教學普遍存在重講輕練等現(xiàn)象,學生語言產出效率低下。針對這種情況,文秋芳教授綜合我國外語教學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套專門適用于我國的外語教學理論體系——“產出導向法”。“產出導向法”是以Swain的?輸出假說?(Swain,1985)為基礎,基于語言學習的視角,結合二語習得理論,以“學用結合”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分別包含三個假設——輸出驅動假設,輸入促成假設以及選擇性學習假設。“產出導向法”強調產出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認為在語言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輸出與輸入的無縫對接,教學要以輸出為起點,設計教學活動以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要將輸出作為教學任務,保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圍繞“學以致用”展開,切實提升的大學英課堂的教學效率。“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展現(xiàn)大學英語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特點,教師會在課前依據(jù)學生的特點與學習需求,精心布置寫作產出任務,通過多個產出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一)選取合適的教學主題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都具有相應的主題,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不同。實際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依據(jù)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確定教學主題,保證主題內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寫作教學訓練中,可選取實時熱點及新聞——共享經濟、教育體系改革以及如何從中國人的角度講解中國故事等,這些都是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話題。為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加工,例如從中西文化對比的角度,引導學生批判性進行思考問題,在交流活動中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并提升綜合語言應用能力,以優(yōu)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二)教學對象及任務設計
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對象是學生,教師在教學前依據(jù)“產出導向法”,認真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學生學習水平以及英語基礎、學習態(tài)度等入手,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及相應的教學理念,保證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切實參與到課堂中,達到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的目的。任務設計也是一樣,大學英語教學任務,既要符合教學內容與學生水平相近,又要具有相應的挑戰(zhàn)性和探究,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爭論。因此,教師要先提出一些學生可能會感興趣的話題,羅列一些社會熱點話題以及相關問題,圍繞某個話題展開內容探究,進行寫作、口語或者是聽力等活動,實現(xiàn)輸出驅動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完成相應的產出任務。學生在產出任務中,在練習與實踐中學習如何進行不同形式的語言表達等,從一開始的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去學習與練習,選擇性地進行材料學習,掌握英語表達的相應技巧。此外,學生在產出過程中會對自身進行反思,這些熱點話題,多數(shù)都與學生自身相關,學生在學習中會對這些話題進行深層次的解讀與分析,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
(三)教學材料及資源整合
教學材料多數(shù)都是以教材和互聯(lián)網資源為主,學生自主學習時喜歡直接在互聯(lián)網中進行檢索資料,教師多數(shù)從教材內容出發(fā)選擇性地進行材料整合與資源挖掘。不同的教學主題,教師所選取的資源不同,學生則是普遍采用網絡進行資料檢索。例如在科技革命與社會發(fā)展教學單元中,有些教師會選用《虛擬革命》的電影片段作為教學內容,隨著視頻的播放,學生會感受科技帶來了轉變,基于非洲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深層次進行科技探究與分析。教學目標應該具有多個維度,就產出假設來看,大學英語教學產出要從交際、寫作以及聽力等角度組織相應的產出活動。大學生英交際要讓學生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要在英語學習中認識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教師應讓學生用外語講解社會與國家科技、經濟、文化變化等,促使學生掌握外語交際能力。語言目標主要有詞匯、語法以及語篇等,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表達詞匯,例如shake sth apart、remake the world等,并在口語中熟練地使用多種時態(tài)組合,切實在課堂中靈活地進行寫作、聽力以及交際鍛煉等,提升學生的英語產出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產出導向法”應用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把握實際學生學習情況,基于二語習得以及輸出假說等理論,制定“學以致用”的教學任務,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地提升英語教學實踐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林靜.網絡平臺為輔助的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實踐研究[J].英語廣場,2018(11):61-63.
[2]傅曦琛,王俊義.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研究——基于產出導向法和元認知策略[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9,36(01):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