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其所學內容的趣味、難易程度等因素。凡是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以及可以促進教學實踐的諸種因素均可視為課程資源。然而,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我們所使用的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教材,在農村的實際教學中有時候難度過大,任務超重,加之教學時間緊迫,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從而抑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因此,充分開發和有效整合英語課程資源,對于豐富英語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有裨益。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程資源;整合策略
【作者簡介】楊淑敏,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第三中學。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基于初中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研究,課題編號:1604105。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提道:“在不違背科學性原則的前提下,教材應該具有一定的彈性和伸縮性,既要反應課程標準的要求,也要便于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補充。”在這幾年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我就如何創造性地整合初中英語課程資源作了初步的嘗試,現在從以下幾方面說說對課程資源整合的看法:
一、課程資源整合的必要性
1. 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需要。《Go for it!》教材內容量大,話題新穎,信息多角度,每個單元環節多,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想把每個模塊的每個環節都處理完美是不可能的,我們應根據課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實施課程資源整合―大膽地進行取舍增補或重組。
2.優化教學策略的需要。任何一種教科書都做不到perfect,既有其優勢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際中結合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對教材進行整合、取舍,改進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策略,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需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的課程理念,以提高對新課程的適應能力。整合教材,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這也是新型教師應該具備的一項素質。按部就班的教學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相反,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優化教學內容,將學生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相結合,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動機,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課程資源整合的策略
1.整合不同年級的教材內容。將七、八、九年級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更多地適用于中考一輪復習,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中考“話題”復習法。這樣的教學省時、省力,不僅保持了相同話題單元間的連貫性,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避免了按部就班 簡單重復;活躍了學習的思維,達到高效復習。例如,復習“Travelling”話題時,可以將七年級下冊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中的交通方式及三大句式,七年級下冊 Unit 7 Its raining!中的天氣表達方式,七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的衣服的名詞七年級下冊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和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中談論的活動結合起來,以旅行為話題,把有關旅行的方方面面涉及的事情練習起來,既復習相關的詞匯,又涉及了一定量的語法及句式。不僅復習舊知識,還水到渠成地形成小文章,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2. 整合不同單元內容。同一教材,不同單元內容的整合其實是單元之間的順序調整。可依據學生的興趣和認知特點及教學需要對各單元的順序進行調整。考慮到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新教材往往把一個學習內容(如一個語法現象)分散在幾個單元或幾冊書里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把某些知點提前進行講授。例如:八年級下冊的現在完成時,可以系統的講述完成時的使用再依次處理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And 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還有在八年級上冊教學中,教師可以將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和 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結合起來,講述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3.整合同一單元內容。同一單元內的整合指教師根據單元內知識的邏輯順序,對教學內容作重新調整,從而更好地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1)增補。如:在學習九年級Unit 5Whats it made of? 時我們根據中考閱讀可能會遇到的一些表材料的單詞:wool,wood,plastic,silk等;在七年級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中增加了許多蔬菜、水果以及飲料名稱。當然,因為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我們不要求每位學生都掌握這些單詞。
(2)刪減或更改。人教版教材的許多聽力選材跟單元的主題一致,是對單元內容的進一步深化。但有些聽力太長,生詞太多,練習設計得太難(動手寫的內容太多),如果教師按照教材的設計上課,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會受到傷害,所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可作適當刪改。例如:八年級上冊Unit 4 1b中,要求學生填寫一些影院的名稱,意義不是特別大,教師可以對題目進行刪減或更改,設置一些新的題目,針對形容詞最高級的一些單詞來填寫。
(3)組合。人教版中的Speaking,Reading和Writing有時候都圍繞的是同一主題或話題,這時教師可以將三者進行組合。先從說開始,再到讀,然后布置學生去做Writing。其好處是遵循了循序漸進,從易到難的原則。這點在七、八年級使用的多些,如八年級上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在有了be going to句型和Reading的鋪墊后,Writing My new years resolution水到渠成地就完成了。再如:九年級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4)順序調整。調整教材內容或活動順序,使其更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每個單元的第一課時都是本單元的目標語言的學習和操練,我們一般都呈現單詞后,出現核心句型然后進行對話練習,在這一環節我個人認為把1b和1c順序顛倒一下,讓學生充分練習句型后,再聽1b效果更好。這樣不會打破課堂的完整性,而且更有利于學生對新句型的消化。
三、教材整合的注意事項
1.符合英語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要求在不違背科學性的前提下,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取舍和調整。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教材編寫者的課程思想和編寫意圖,持“尊重教材”的態度,因為教材的結構保證了其內容到形式的整體統一,是體現課程思想和編寫意圖的載體。所以,教師在整合教材時要把握好“度”,一定做到“不違背科學性的前提下,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取舍和調整”,切不可隨意整合。
2.適合學生的水平。教材的整合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適于學生水平,易于接受。教材是專家們精心研究編寫的,具有適合大部分學生學習使用的特點,但不能滿足教學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要。如果教材的某些環節或結構不符合學生特點或水平,而老師還要按部就班進行教學,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耽誤時間,降低課堂效率。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要求、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水平恰如其分地整合教材,切勿脫離學生實際盲目地套用課外資源。教材的任務已經很重,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適當地整合,切勿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補充有關內容時要敢于大膽舍取。
3.有利于教學活動進行 。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生學習的活動,教師整合教材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而教學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如果覺得教材里的教學活動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活動的需要或不適合學生的實際,大膽對教材進行補充、刪減或替換,以便有利于學生學習活動的進行。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具備科學、合理地整合課程資源的素質,而整合資源也需要技巧。我們需秉承“教學應該依靠課本而不依賴于課本,超越課本而不脫離課本”的理念,在教學的路上繼續探索、研究,通過教材整合更好地服務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