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淵沖“三美論”從“意美”“音美”和“形美”三個方面對詩歌翻譯提出了要求,一個成功的詩歌譯本,一定要在“意”“音”和“形”三個方面盡量再現原詩的特點。在美國詩人Ella Wheeler Wilcox的現代自由詩Solitude的漢譯實踐中,許淵沖的詩歌翻譯“三美論”的實用性、指導性和可行性均得到有力論證。
【關鍵詞】許淵沖“三美論”;詩歌翻譯;運用;Solitude
【作者簡介】羅曉佳(1981-),女,四川宜賓人,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英語教師,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
引言
翻譯中會涉及的文體主要有小說、詩歌、散文、劇本、議論文、說明文等等,而各種文本翻譯中,詩歌翻譯特別讓譯者感到頭疼,因為詩歌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是一種藝術性和語言性都高度濃縮的一種文體。著名翻譯家許淵沖教授對詩歌翻譯提出了“三美論”,為詩歌翻譯的實踐提出了全面實用的指導性理論,為詩歌翻譯的實踐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理據。本文將在筆者的詩歌翻譯實踐中來具體說明許淵沖“三美論”在詩歌翻譯實踐中的實用性、指導性和可行性。
一、許淵沖的詩歌翻譯“三美論”
著名翻譯家許淵沖教授對詩歌翻譯提出了“三美論”,即“詩歌翻譯不僅應忠于原文,還應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意美”即,意境美,比如象征意義、雙關意義、言外之意等。還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為“意境美”。詩歌的意境美是最重要的要素,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所說的,“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為本也;氣質、格律、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隨矣。”可見,詩歌翻譯中,如何把“意境美”盡量在目的語中進行轉換再現是極其重要的。譯文的意境要像原詩一樣能美得感動讀者。“音美”是指詩歌的平仄、節奏、押韻等,譯文要像原詩一樣有優美動聽、朗朗上口的韻律和節奏。對于詩歌翻譯者來說,必須要精通英文詩歌和中文詩歌的“音韻學”,而這兩種“音韻學”有相似點,又有各自特點。在此基礎上,詩歌翻譯者在翻譯詩歌,特別是翻譯格律詩的時候,要在譯文中要體現原詩的“音韻美”。“形美”要求譯文盡可能保持原詩的形式(如句式、長短、對仗等)。原詩的“形”,也是詩歌的要素之一,是詩歌所要表達的綜合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或缺。詩歌的譯本,應該在“形”上,盡量體現原詩的特點,才能稱為“相對忠實地再現原詩的重要特征”。許淵沖教授在自己的詩歌翻譯實踐中,一直親力親為將其著名的“三美論”付諸詩歌翻譯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就,為翻譯文學貢獻了大量優質的詩歌譯作,其“三美論”的翻譯理論為千千萬萬后輩翻譯從業人員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持。
二、許淵沖 “三美論”在詩歌翻譯實踐中的運用
在許淵沖 “三美論”詩歌翻譯理論的指導下,就具體的詩歌翻譯實踐而言,可以簡單從三個方面來歸納詩歌翻譯的基本原則。第一,要做到“意美”,譯者首先要讀懂原文,把原文的精髓把握住,然后用恰當的譯語表達出來,在忠實于原文意義的基礎上,盡量傳達原文的“意境美”;第二,要做到“音美”,譯者首先要明白英語詩歌和中文詩歌各自的韻律特點,才能從音韻的角度做好詩歌的翻譯;第三,要做到“形美”,譯文就要盡量模擬原文的句式,在句子結構上不要跳躍太大,除非是英語和中文語法不一致的地方,另當別論。
在許淵沖 “三美論”在詩歌翻譯理論的指導下,筆者試圖將美國詩人Ella Wheeler Wilcox的詩歌Solitude進行英漢翻譯。下面,我們就來先解讀一下這個詩人和這首詩的基本情況。
埃拉·惠勒·威爾科克斯(Ella Wheeler Wilcox,1850-1919)是十九世紀美國著名作家和詩人。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她的名字還算比較陌生。她的詩平實質樸、清新自然、韻律精美、意境邃遠,意想典雅而纖麗,被許多報紙雜志書籍爭相刊登,也受到無數詩歌愛好者的喜愛,其中有13首作品被選入 《最受喜愛美國詩歌選集》,而Solitude(《孤獨》)則被讀者評選為最難忘的詩歌之一。
埃拉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寫詩,《孤獨》最初發表于1883年2月25日的《紐約太陽報》。她是在去參加一位官員就職舞會的路上萌發了這首詩的靈感。當時,同車的一位黑衣女子哭了。埃拉就坐在她旁邊,一路上都在試著安慰她。下車后,詩人心里非常壓抑,在照鏡子的時候,她想起了那位黑衣女子。于是,她寫下來Solitude這首關于孤獨的一首詩。
人在孤獨中出生,在孤獨中死去。人的一生,不管處于什么階段,都要面臨“孤獨”這個永恒的問題。讀詩,是一種感悟,不同的人生閱歷,讀詩的心情和體會也都有不同。但好的詩篇,總能發人深省、動人心弦,Solitude便是這樣一首令人口齒噙香的佳作。如何樂觀地面對“孤獨”,如何與“孤獨”和平共處?或許,我們在Solitude這首詩中,可以找到答案。原詩以及筆者的譯本如下:
Solitude
By? Ella Wheeler Wilcox
Laugh, and the world laughs with you;
Weep, and you weep alone;
For the sad old earth must borrow its mirth,
But has trouble enough of its own.
Sing, and the hills will answer;
Sigh, it is lost on the air;
The echoes bound to a joyful sound,
But shrink from voicing care.
Rejoice, and men will seek you;
Grieve, and they turn and go;
They want full measure of all your pleasure,
But they do not need your woe.
Be glad, and your friends are many;
Be sad, and you lose them all,—
There are none to decline your nectared wine,
But alone you must drink lifes gall.
Feast, and your halls are crowded;
Fast, and the world goes by.
Succeed and give, and it helps you live,
But no man can help you die.
There is room in the halls of pleasure
For a large and lordly train,
But one by one we must all file on
Through the narrow aisles of pain.
孤獨
文|埃拉·惠勒·威爾科克斯
譯|羅曉佳
你微笑,全世界都會陪你微笑;
你哭泣,卻只能獨自一人哭泣;
因古老而苦難的大地須自尋歡樂,
然而它自己的煩惱已經足夠多了。
你歌唱,群山報你以回應,
你嘆息,空氣答你以寂靜;
愉悅之聲定有回音無數,
憂郁之音卻將消逝全無。
你快樂,人們樂于與你相伴,
你悲傷,他們便會轉身走遠;
他們想要分享你所有的快樂,
而非你所有的悲傷。
保持快樂,你會擁有很多朋友;
沉溺憂郁,你將失去所有朋友,
沒人會拒絕與你共飲美酒佳釀,
而生活的苦澀需要你獨自品嘗。
你慷慨設宴時,宴會廳里賓朋滿座;
你禁食齋戒時,世界與你擦肩而過。
成功和給予是你生活的動力,
但沒人在衰老之路助你一臂。
快樂的殿堂里,
容得下一列寬敞氣派的火車,
而我們必須一個接一個地,
穿過苦難歲月的狹長過道。
三、譯本分析
像我們的唐詩宋詞一樣,傳統英詩也有嚴謹的格律韻律,正如有學者指出:“如果不基于某種韻律規則,英語詩歌便不可能成熟”。對于詩歌翻譯,筆者的基本原則是:原詩是格律詩,譯本也應該是格律詩;原詩是自由詩,譯本也應該是自由詩。原詩有韻腳,譯本也應該有韻腳,實在很難押韻,就以達意為準,可以不必押韻,因為我們不能“因韻害意”,立意和押韻相比,立意更重要。原詩如果沒有韻腳,譯本其實不用押韻的。
Solitude這首詩是一首現代自由詩,因為,詩行與詩行之間的音節數并不一致,也沒有明顯工整的韻腳。乍一看每句詩行的末尾都沒有押尾韻,但仔細一看,這首詩有一些押頭韻和行內韻3[2]的地方,比如sing和sigh,feast和fast是頭韻;在 “Succeed and give, and it helps you live”這一句里的give和live是行內韻。并且排比句和對比手法的使用,讓這首詩讀起來有明顯得節奏感。因此,筆者在翻譯此詩的時候,用了排比和對比的手法,將這種節奏感模擬出來。那么,這首詩需要押韻嗎?筆者的原則是,原詩沒有押韻,譯文是可以不用押韻的,更不能為了押韻,用一些很別扭的表達去翻譯。但是,“國人好韻”這一點也是一個事實。譯文翻譯出來,也是給讀者看的,譯文好不好,還是讀者說了算。并且,韻腳重復出現,能夠輔助呈現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所以,筆者在翻譯這首詩的時候,在忠實于原文內涵意義的前提下,能夠押韻的地方,我還是押韻了。但在那些為了押韻而損害了詩歌的意境和表達的流暢性的地方,筆者就沒有刻意押韻。只是,原詩的頭韻和行內韻,處理成了譯文的尾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體現了原詩的“音美”和“形美”。
關于“意美”,重點就要把原詩的內涵意義表達清楚。比如“Feast, and your halls are crowded; Fast, and the world goes by”這一對句應該怎么翻譯,需要好好思考。譯者就要思考feast和fast在這里分別是什么意思,經過查閱字典和結合原文句意,分別翻譯為“你慷慨設宴時,宴會廳里賓朋滿座;你禁食齋戒時,世界與你擦肩而過。”“The echoes bound to a joyful sound, But shrink from voicing care”這一句也不好翻譯,voicing care怎么理解?整個一句話是什么意思?仔細推敲以后,可以翻譯為“愉悅之聲定有回音無數,憂郁之音卻將消逝全無”。這樣處理,就體現了“意美”“音美”和“形美”。
四、結束語
雖然許淵沖的詩歌翻譯“三美論”是在其英譯中國古典格律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但這一詩歌翻譯理論,同樣適用于英詩漢譯的翻譯實踐。詩歌翻譯者首先要喜歡讀詩,并善于讀懂詩歌,而且能夠用詩的語言翻譯原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詩歌譯者應該也是詩人,不是指一定能要能創作詩歌,而是指能夠讀懂詩歌,并且能夠用詩歌的語言把原文翻譯出來,創作出在“音”“形”“意”三方面都具有詩歌特點的譯本。
參考文獻:
[1]Kimbrough, Robert. Sir Philip Sidney: selected Prose and poetry[M].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1983.
[2]劉坤尊.英詩的音韻格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許淵沖.中詩英譯探勝[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