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錦 林艷麗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白內障圍術期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對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影響。方法 選取該院于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5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則采取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情況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經預見性護理后,患者FBG、2 hPG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術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僅為9.1%,對照組則為30.9%,兩組相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性白內障圍術期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穩定血糖水平,值得臨床借鑒實施。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白內障合并糖尿病;圍術期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a)-0115-02
糖尿病性白內障也被稱之為代謝性白內障,主要患者自身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晶狀體局部因此發生微循環,導致晶狀體產生代謝異常,最終引發白內障,該病多見雙眼發病,起病急且病情進展較快,白內障極易成熟[1]。臨床對白內障疾病主要采用人工晶體植入術或白內障手術摘除進行治療。血糖較高是引發白內障的主要因素,同時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代謝極易紊亂,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同時會對患者術后視力的恢復造成嚴重的影響[2]。因此,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對患者的血糖控制進行干預,對其術后康復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對此,該院將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圍術期分別實施常規護理與預見性護理,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55例。對照組有男31例,女24例,年齡58~79歲,年齡區間(69.12±5.37)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17±1.62)年,視力光感<1.0有33例,0.1~0.4有22例;觀察組有男34例,女21例,年齡60~77歲,年齡區間(68.83±4.91)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4.03±1.54)年,視力光感<1.0有35例,0.1~0.4有20例。兩組患者于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相較趨于平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眼壓、視力、晶狀體度數以及控制血糖等措施,并給予心理干預、健康教育及體位指導等。
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下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①心理護理。白內障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內心狀況,結合不同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其對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充分的認知,更積極的配合手術治療。
②血糖控制干預。術前對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對飲食自控力較弱的患者需耐心給予安慰指導,使其充分理解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遵循醫囑適當給予患者胰島素治療,防止血糖發生過高或過低的現象。特別注意胰島素用量較大患者的餐后血糖,防止出現低血糖現象。若有低血糖史患者,可在餐后適當給予少量的餅干等食物,穩定血糖。
③術前護理。由于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大多患者病程較長,眼部常有合并并發癥,難以散大瞳孔,因此進行散瞳時可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適當延長散瞳時間,點眼多次,確保瞳孔的散大狀態。做好全身和眼部清潔,培訓患者正確點眼藥水方法,術前1 d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預防感染發生。
④術后護理。囑咐患者術后盡量多休息,防止頭部劇烈晃動,不可低頭、彎腰、用力的打噴嚏或咳嗽,防止術眼壓力震顫、過高。術眼無菌紗布遮蓋并用無菌眼罩覆蓋,叮囑患者不可磕碰患眼,以防外傷造成患眼傷口開裂或出血等情況。術后指導患者多使用蔬菜水果、低糖食物,防止血糖水平出現紊亂,對手術效果及術后切口愈合造成影響。
⑤術后專科護理。術后注意全身情況的觀察,耐心傾聽患者主訴的不適癥狀,若有劇烈疼痛需考慮是否合并前方出血、感染、包扎不當或眼壓增高等問題。每日換藥時密切觀察患眼有無紅腫、傷口對合情況、結膜是否產生分泌物、角膜是否有水腫渾濁、眼內有無感染、前方有無出血等情況。術后如果出現高眼壓可根據醫囑給予250 mL濃度20%甘露醇注射,或口服異山梨醇。術后12 h是眼壓增高的峰值,期間需密切觀察患者術眼癥狀,若有嚴重腫脹感、嘔吐、惡性等癥狀需立即告知醫師行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BG(空腹血糖值)、2 hPG(餐后2 h血糖值),使用常規血糖測量儀,測量3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測定結果;②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眼壓增高、角膜水腫以及前房滲出。
1.4 ?統計方法
文中數據處理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血糖改善情況對比
觀察組經預見性護理后,患者FBG、2 hPG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術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僅為9.1%,對照組則為30.9%,兩組相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超聲乳化晶體植入術是臨床治療白內障的重要手段,而合并糖尿病患者來說,由于其機體免疫力衰退、血糖代謝異常等問題,術后極易發生眼壓增高、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對手術效果及術后康復造成直接的影響[3]。因此,在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需對其血糖進行合理的控制。預見性護理是在傳統護理模式上所延伸處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由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展開全面、系統的分析與準確判定,使用臨床醫療知識,找到潛在、現有的一些護理問題,并做出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將護理問題徹底解決,達到降低護理風險的目的[4]。該文通過圍術期患者中實施預見性護理,術前對患者的心理干預,詳細講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手術治療方式等,消除患者內心的顧慮;合理應用胰島素,強化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時指導其科學飲食計劃。術后對手術切口情況密切觀察,對并發癥進行預見性的護理干預[5]。
該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經預見性護理后,患者FBG、2 hPG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術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僅為9.1%,對照組則為30.9%,兩組相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預見性護理具有明顯效果,該研究結果與鄒丹等人[6]的研究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性白內障圍手術期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采取預見性護理,不僅能有效穩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值,還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病情康復,值得臨床借鑒實施。
[參考文獻]
[1] ?姜慧,王鳳玲.胰島素泵在糖尿病合并白內障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9):18-20
[2] ?高彩琴,李鴻儒.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31):179-180,183.
[3] ?郭瑞瑞.整體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性白內障老年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5):158.
[4] ?吳小玲,陳曉雅,譚麗容,等.白內障手術患者術后發生感染性眼內炎相關因素和圍術期護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4):578-581.
[5] ?郝麗,齊月,孟海燕.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中使用胰島素泵及護理體會[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6):125-126.
[6] ?鄒丹,王琳,劉芳,等.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的康復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1):110-113.
(收稿日期: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