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玲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就要從中年級教學特點出發(fā),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階段,就要做好教育創(chuàng)新工作,利用有效教學手段來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進行了簡要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現代教育理念下,就要從全民閱讀入手,做好教育培養(yǎng)工作。小學階段作為提升學生思想認識與幫助學生掌握方法的重要階段,就要求教師要清楚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意義所在,確保所開展的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做好詞句訓練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階段。所以在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就要從幫助學生鞏固與發(fā)展知識的角度出發(fā),為后續(xù)教學開展奠定基礎。因此,在中年級語文閱讀中教師就要把握教學重點,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實效性的同時來發(fā)揮出教育作用。通過前期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字詞基礎,且在文章中所面對的大多是已經掌握的詞語,但是雖然學生已經了解了這些詞語,然而在具體的文章環(huán)境中卻并不知道應當要怎樣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認識到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做好詞語訓練工作,幫助學生掌握理解詞句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如在組織學生學習《珍貴的教科書》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聯系上下文的角度出發(fā),理解“珍貴”的意義所在。其次,要從文章中的核心知識點入手,在完善學生語文知識結構的基礎上來加深對句子的理解。由于一些文章的結構比較復雜,所以也就影響到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因此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組織學生進行句子訓練,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內容。如學生在學習《春天的雨點》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文章中選擇典型的句子,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在課堂教學中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春天的雨點作為“雙關語”對點明文章核心的意義,然后就可以選擇關鍵詞來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通過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將學生帶入到文章中去,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從而在利用關鍵詞的基礎上來掌握文章內容。最后,引導學生掌握總起句與過渡句的意義。在文章中存在著總起句與過渡句,而這些句子對文章的影響也是相對較大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利用這一類型的句子,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來掌握使用方法。如學生在學習《趙州橋》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趙州橋不僅堅固,而且美觀”這一內容出發(fā),引導學生在分析的基礎上來感受到過渡句對文章的影響。通過對這一句子進行分析,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句子的前半句是對前半部文章的總結,下半句是對后續(xù)文章的提示,所以在文章中發(fā)揮出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準確的理解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同時也可以掌握過渡句的使用方法。
二、堅持以讀為本
(一)做好朗讀教育
首先,在教育中教師就要做好范讀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好朗讀的技巧。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已經閱讀了一定的文章,但是卻并沒有形成對語言的敏感性,從而表現出了語感不足等問題,如一些學生在閱讀中面對長句子時并不知道應當要怎樣斷句,或是在閱讀中出現不通順等問題。所以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但是也要避免采取單一的指導方法,而是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育。由于這一階段學生的模仿能力相對較強,所以在學習中很容易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言行,因此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可以從示范朗讀上來進行教育,尤其是對于一些長句子或是學生難以準確讀好的句子時,就可以借助示范朗讀來引導學生學習。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不論是教師范讀還是學生朗讀,都要從具體的要求上來進行,這樣才能確保閱讀的順利開展。如在閱讀以前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在傾聽他人閱讀的同時,找出存在的不足。通過傾聽他人的閱讀也可以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集中注意力來找出問題。教師也要針對學生在閱讀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從而提高閱讀的質量。其次,提高朗讀的層次性。對文章進行多次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技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從朗讀教學出發(fā),確保閱讀的準確性與流利性,這樣才能掌握文章中的重點。然后就要融合自身的情感,進行再次閱讀。教師也要控制好教學節(jié)奏,確保教學的循序漸進性。在第一次閱讀中就要從找準字音出發(fā),幫助學生掃清字詞障礙,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第二次閱讀中,就要從句子出發(fā),尤其是對于一些長句或是生澀的句子時就要反復閱讀,直到掌握停頓等。在第三次閱讀中就要從概括文章內容出發(fā),在完善文章結構的基礎上來思考文章中心思想。但是在這一閱讀中就要保持默讀,從而對文章進行概括。在第四次閱讀中就要找出重點句子,同時還要分析出引領文章的句子等。在第五次閱讀中就要感受重點字詞的精美點,從而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在第六次閱讀中就要融合自身的情感,在體會文章內容的同時來讀出韻味。
(二)做好默讀指導
在面對中年級學生時,教師就要從引導教育上出發(fā),組織學生進行默讀,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可以說默讀在速度上是相對較快的,同時也可以刺激學生的大腦,促使學生進行思考。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在培養(yǎng)學生默讀能力的同時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思考習慣,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在默讀中,教師就要向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在默讀后進行探討,從而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時,教師也要參與到學生中去,掌握學生的默讀情況與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匯總,在課堂中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提出問題
在閱讀教學中并不單純是要完成閱讀,同時也要結合自身的想法來提出問題。所以在教學中就要在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同時來把握重點知識,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閱讀中不僅要掌握文章大意,同時還要領悟文章中的言外之意,通過仔細品讀,以此來掌握文章重點。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從學生特點出發(fā),給學生創(chuàng)建出活動的空間,在控制自身教學活動的基礎上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同時還要找出文章中的重點詞句,以此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文章總結。
三、做好語言積累
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語言積累作為教育中的重點,就要從理解的角度出發(fā),在朗讀教育的基礎上來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受到文章內容的影響,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詞句習慣。所以在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就要從課后練習出發(f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來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同時還要從編排特點入手,在組織學生進行有效訓練的同時來發(fā)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學中就要從培養(yǎng)學生思想認識上出發(fā),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如學生在學習“與時間賽跑”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引導學生摘抄名言警句上入手,通過將其制作成為書簽等,以此來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欲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教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下,中年級閱讀教學中就要從學生特點出發(fā),在綜合學生水平的同時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確保教學方法的合理性,以此來實現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薇.談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上旬),2018(17).
[2]楊瑞紅.淺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8).
[3]李群.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作業(yè)設計策略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