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鋼
【摘 ? ?要】初中階段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有效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培養興趣,提高能力,為今后的深入學習打好基礎。對于初中生來說,數學學習不再陌生,但是相較于小學數學,課程內容更加復雜,教材知識更加抽象,計算越發繁瑣,這都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困難,再加上初中生自控力弱,自主學習能力低等特點,導致數學教學效率低下。教師要正視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變傳統陳舊的教學方式,探尋新的教學手段,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案例教學法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運用開來。
【關鍵詞】初中數學 ?案例教學法 ?運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072
案例教學,顧名思義,就是以案例為載體,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并增強學生學習效果的教學方式,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組織者,明確了這個前提,在數學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輔助多種有效的教學形式,保證案例教學的高效開展。比如,合作交流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師生互動型教學模式等。本篇文章將以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為例,深入研究案例教學的具體運用,為數學教學的高效開展提供理論依據。
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的積極作用
1.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初中課程內容比較繁瑣抽象,對于思維能力以及想像力不足的初中生來說,想要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存在一定的難度。再加上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學習效果不容直視。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運用案例講解的方式向學生們傳遞課本知識,更加具象明了,降低了數學學習的難度,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能力水平,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更加快速的消化吸收課堂上教師講解的內容,且運用起來更加靈活,增強了數學學習的實效性。
2.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傳統的教學課堂氛圍沉悶,學生興趣不強,積極性不高,課堂效率很低,融入案例教學后,豐富了教學形式,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夠有效解決數學教學中產生的問題。畢竟,案例教學的展開形式多樣,且強調的是學生的教學主體,將學生放在了主動學習的位置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長此以往,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得到提高,學習效果自然能夠得到強化,有了這個基礎,自然而然,課堂效率也能夠得以提高。
3.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案例教學的運用,打破了生硬刻板的教學課堂,有助于學生在相互探討的過程中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并逐步培養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興趣的推動下,教學課堂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的目的也發生了改變,增強學生能力是當前最主要的目標,教師要以興趣培養為突破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讓學生在不斷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增強多方面的能力,如創新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促進自身能力的全面發展,為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案例教學的開展前提
1.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將學生放在教學主體位置,是案例教學高效開展的前提。教師要明確這一點,在實際教學的開展中,采用新式教學方式,為培養學生自主意識提供有利的學習環境。比如,輔助于合作教學開展案例教學,能夠有效達到上述目的。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能力水平,在充分尊重個人意愿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為幾個興趣小組,然后再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案例的學習探討。相較于個人學習,小組合作更具有帶動性與感染力,即使是不想學習的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也會情不自禁的加入到學習中來,且在思維的不斷碰撞中,經驗方法的不斷分享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同時,也為數學教學的高效開展奠定了基礎。除了合作交流教學,還有很多能夠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要根據課程需要,將案例合理貫穿于整個教學課堂,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2.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領導作用。教師要認識到一點,即初中階段的學生自覺性不強,自控力不足,將教學課堂完全交給他們是很難實現教學目的的,在這種教學現狀下,教師要起到主導作用,做好案例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帶領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比如,當學生們在探討案例的時候,教師可以深入到學生的交流中去,及時把握學生的探討進度與掌握情況,并為學生的難點疑點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避免合作學習走入死胡同,出現尷尬的氛圍,同時,也能夠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避免學生趁機聊天等情況,從外部對學生起到一個約束作用,長此以往,能夠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從學生內心深處生出自發學習的想法,教學效果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
3.保證案例選擇的合理性。案例是展開案例教學的載體,案例選擇的合理性是數學教學高效開展的前提。教師要明確這一點,在進行案例教學前,遵循一定的原則,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高效開展做好鋪墊。
(1)密切聯系學生能力水平,嚴控案例難度。運用案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如若選擇的案例過難,非但難以達到教學目的,還可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降低他們的學習熱情,這是數學教學中最不愿看到的情況。案例選擇過于簡單,又難以對課本知識進行更為深刻的講解與發散,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故而,在案例教學開展之初,教師就要對學生的能力水平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輔助于分層教學,確保案例的難度與學生的能力相符,增強數學教學的效果。
(2)結合中考考點,選擇案例。現階段,考試仍然是考察人才的主要方式,大部分學生都要經歷中考這座獨木橋,故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仍然是當前比較重要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案例的選擇要密切結合中考考點,開展針對性的數學教學。一方面,學生能夠對中考考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進行重點學習,另一方面,盡早的接觸中考試題,能夠對試題難度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做到心里有數,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一個更為明確的目標,學習效果會更加顯著。
總的說來,案例教學的合理運用能夠有效增強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創新創造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運用能力等,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余景波.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興趣為師,信心為基,邁出數學的腳步[J].文理導航(下旬),2011(8):11-11.
[2]陳瓊.試論初中數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山西青年,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