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法邦 火克芳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41—01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結合小學生的天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融入其中,產生輕松、快樂的學習心境,并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努力獲得更多的新知,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站在組織者、協作者、合作者的位置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怎樣才能在教學中結合小學生天性,營造出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氣氛呢?不妨從以下幾點進行嘗試:
一、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調節課堂氣氛
小學生心理特別單純,他們能真切地感知到教師對他們的態度。如果教師上課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學生肯定很難適應,也很難被帶入到學習的狀態中去。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調節課堂氣氛,融入學生中間。如,教師在課前五分鐘可以帶著學生背背詩、唱唱歌,也可以讓學生做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還可以問問學生,這堂課要上的內容。當然,教師還可以問學生的愛好,用“這個我也喜歡,課下咱們可以一起玩”“你這么超前”等語言來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學生在與教師的這些互動中,不自覺地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時,教師再以輕松的口吻說:“接下來看看,我們這課堂要學習些什么,看我們要與哪些新知識碰面,比比看誰學得又快又好,好嗎?”這樣巧妙地利用課前五分鐘,既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輕松、愉快,又能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用動手操作的方法,調動課堂氣氛
有一句話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學生都是6~12歲的孩子,他們的智力正在發展階段,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動手操作,不但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而且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研究表明,在教學中,動腦動手活動能促進學生的感官參與,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手腦結合,不斷思考,學習能力和效率大大提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小學生的智力發育特點、學習需要,巧妙融入動手操作的環節和過程,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使課堂氣氛得以活躍。如,讓學生在課堂上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摘抄在筆記本上;或者讓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好的語句、段落,甚至古詩詞都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幫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充滿樂趣和熱情。
三、教師創新授課方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教師,學生是學生,劃分得很明確。教師就是高高在上,一臉嚴肅地授課,課下除了叫學生到辦公室受訓似乎再不輕易與學生接觸。而新課標教學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與學生打成一片,課堂上面帶微笑地給學生授課,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覺教師就是他們的朋友,是他們學習的協作者、合作者,是他們學習中的引導者而不是主宰者。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如果真能在課堂上做到以微笑面對學生,用春風化雨的語言和學生交流,不但能讓課堂洋溢著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而且還能打開學生心扉,使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提高。
四、巧用多媒體輔助,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多媒體是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不可缺少的輔助教學手段之一。首先,多媒體集聲、圖、色、畫、動漫于一體的優點,能使一些枯燥、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生動、直觀,讓學生易于理解和記憶;其次,多媒體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調節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保證課堂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如,在給學生教學《黃山》一課的內容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中黃山的美麗景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當學生在課堂上聽到優美的音樂,看到課件上一張張美圖時,他們對黃山的喜愛之情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習課文的熱情也提高了。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就要充分了解學生,結合小學生的天性,營造良好的、輕松的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產生樂學、愿學語文的心情,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