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虎 魏仲蘭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傾聽習慣;原因;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20—01
在小學階段,傾聽,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對于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小學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尚未發育成熟,活潑好動,不容易集中精力,在傾聽上也存在一定的障礙。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進行教學,多關注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教會學生對教師語言的辨識能力和對文本話語的記憶能力,這將有助于學生正確識別和理解教材內容,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不善傾聽的原因
1.教師缺少指導意識,很難把握學生傾聽時機。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一些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年齡較大的小學教師,在教學中缺乏與學生互動的意識,缺乏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一些教師雖然在課堂上有一定的指導意識,但指導方法不到位,使得學生的傾聽效果不理想,甚至適得其反。
2.課堂教學缺乏吸引力。這是學生缺乏傾聽欲望的主要原因之一。《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發展適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模式。但有一部分語文教師仍然沿用傳統教學手段進行授課,枯燥的課文內容和讓人昏昏欲睡的講課方式極難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在備課、授課時沒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無論是課堂教學設計,還是情感投入上,都無法滿足當代教育的需求。從長遠來看,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生傾聽能力的退化和缺失。
二、培養學生傾聽習慣的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夯實傾聽基礎。教師應從小學生角度優化教學方式,適時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欲望,為其未來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實踐中,比較常用的教育方法有趣味游戲法、適時提問法和鼓勵激勵法等,教師要靈活運用這些方法,突破傳統教學的瓶頸。以聲母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入“我是誰”游戲。該方法先是將23張卡片分給不同的學生,學生拿到卡片后可以和同桌討論字母的發聲和拼寫方法,然后組織學生按照聲母順序進行朗讀,輪到的學生要迅速站起來準確朗讀。通過幾輪的訓練后,學生會努力對卡片上的內容進行記憶,學習積極性也更加高漲。類似的方法還有“你做我猜”“開火車”等,都能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變“要我聽”為“我要聽”。
2.身先示范,做好學生的表率。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一個好的榜樣能夠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多多傾聽學生的發言,本著平等的心態與學生交流,同時注意在交流中多回應,在學生發言后多指導。因此,教師要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通過這樣的互動,教師不僅在聽中掌握了教育信息,學生也在說中學會了傾聽。如,以小學二年級《找春天》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張春天的圖片,讓學生尋找春天的影子。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組內討論的基礎上再與其他學生分享,而其他學生在傾聽的時候也對自己的發言內容仔細斟酌。通過“聽中說”和“說中聽”的結合,學生的傾聽能力和思維習慣都得到了培養。
3.制定傾聽規則,注重傾聽效果。在新課改背景下,許多教材內容都設置了大量的互動交流環節,目的是想通過盡可能多的課堂互動,讓學生參與進來。如,規定學生聽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聽清楚發言者的內容,并能概括出發言要點;要做到不插嘴,不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傾聽,還可以指出發言者的問題,并予以評價等等。這些規則要求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安排。通過制定傾聽規則,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互動交流中,還能無形中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如,以《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要求一名學生回答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在這位學生回答后,可以要求另一名學生進行評議并補充,再讓第三位學生對前兩位同學講的內容進行復述并補充,以此類推。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達到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目的。
總之,有效聆聽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機會,不遺余力地引導學生善于傾聽,持續不斷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通過對學生進行傾聽能力訓練,教師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技能,實現自我更好的發展。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