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研究旨在探索英語專業閱讀教學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過對作者所在學校英語專業大二學生開展為期一年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研究證明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與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總體上適合英語專業的閱讀課程教學。
【關鍵詞】翻轉課堂 ?英語專業 ?閱讀教學
【基金項目】本研究為2017-2018年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成果之一,項目編號:59-JY170305,負責人:黃蘭花,參與人:羅紅,李文吉,禤倩映。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122-02
閱讀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取大量語言材料與信息知識的重要途徑。英語閱讀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后閱讀。然而,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未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閱讀課普遍存在著學生閱讀興趣缺乏,閱讀量偏小,課堂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因此,需要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翻轉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該研究通過教學改革實踐和問卷調查法,旨在解決以下問題:1.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否認可?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否有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3.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如何?為了回答上述三個問題,本人與另一名參與該研究的任課教師對我校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大二3個班,共220名學生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并在學期末就教學效果進行了問卷調查,旨在探索英語專業閱讀教學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翻轉課堂簡介
翻轉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源于美國的可汗學院,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顛覆。該教學模式注重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上不再是教師滿堂講,學生被動聽,而是學生課前結合相關教學視頻和教學材料自學,課上帶著問題和老師共同探討,共同解決問題。因此,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結合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略有不同,不過都具有以下特點:知識的傳授不再放在課堂進行,而是課前讓學生結合教學視頻和相關教學任務自學,課堂主要以解決學生的疑問為主,幫助學生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點。因此,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主動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要求較高。如果學生自控力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較弱,而教師又不能很好地引導和監管的話,那么翻轉課堂最終也只能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二、英語閱讀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和實踐過程
1.受試對象
此次英語閱讀翻轉課堂的受試對象為本校英語專業全體二年級學生,學生人數220人。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處于中等偏下,在2018年4月份的全國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中,此屆學生的專四通過率為42.29%(全國平均通過率為46.16%),其中成績達到優秀(80分以上)只有2人,良好(70-79分)6人。受試前,這些學生已經上過一年(2個學期)的英語閱讀課,授課教師不變,授課模式為傳統教學模式。
2.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課程首先要解決學生閱讀量的問題,即學生要有大量的課外閱讀。其次,該課程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因此,該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都是緊緊圍繞這兩個任務進行,具體如下:
課前:教師制作好相關課件,準備好閱讀材料發給學生。學生學習課件,完成老師指定的快速閱讀練習(每周3篇);閱讀感興趣的新聞、短篇小說或其他英語文章(每周1篇以上);閱讀指定的文章(閱讀教材里面3篇文章)和名著(一學期10本)。
課中:首先,老師通過提問的方式檢測學生閱讀技巧學習情況;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檢查快速閱讀完成情況,小組內成員討論快速閱讀的答案,隨后派代表講解解題思路,如講解過程中有問題,老師及時指出并糾正(30分鐘)。閱讀技巧和快速閱讀部分完成后,學生分小組到講臺以PPT的形式分享自己讀過的新聞或文章,老師進行點評(15分鐘)。最后,學生分組以PPT的形式講解教材里面的文章和名著,老師進行點評和補充(老師提前給出講解話題, 30分鐘)。
課后:學生對做錯的題目及時總結和反思,并及時糾正老師指出的問題,根據閱讀材料撰寫閱讀報告。
在此次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任課老師根據教學設計共制作有關閱讀技巧和其他閱讀材料的課件20個,布置快速閱讀練習文章約60篇,名著閱讀20本(其中深度討論與講解7本);每個學生撰寫的閱讀報告共7篇,每篇長度500字以上。大部分學生都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和作業,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展示,教學效果良好。
3.課程考核
在課程考核上,此次英語閱讀翻轉課堂教學實踐與傳統考核方式亦有較大差異。改革前該課程的考核基本以期末考試為主(占總評70%),而占總評30%的平時成績缺乏考核細則,只要學生出勤率高,平時成績就高,區分度不大,因此學生缺乏參與課堂的動力。此次翻轉課堂的考核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具體考核方式如下:
形成性評估(平時成績)+ 終結性評估(期末筆試)
學期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卷面成績)(50 %)+平時成績(50%)
平時成績=出勤(10%)+預習(10%)+課堂表現(5%)+課堂討論、展示(10%)+作業、讀書報告(15%)。
如此一來,學生的平時成績就有據可依,而由于平時成績的比重加大且細化,那些不想學習,甚至不來上課就蒙混過關的學生不僅要“出席”課堂,還要積極參與課堂,才能取得理想的平時成績。
三、效果評價
1.積極效果
在此次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積極地參與課堂互動,課堂氣氛較傳統課堂更為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1)教師評價層面,此次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效果良好。
首先,學生的到課率明顯增加, 從翻轉課堂開展前的80%增加到翻轉課堂開展后的96%。
其次,學生的課堂參與率顯著提高。由于課前布置了具體的閱讀任務和練習,課堂上進行檢查并讓學生分享,展示,提問,平時成績的比重也由30%調整到50%,90%以上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課堂任務,課堂氣氛較活躍。而翻轉課堂開展前,這一比例只有30%。
再次,學生的英語閱讀量大幅增加。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前,大部分同學的閱讀量僅限于教材指定的文章。而開展翻轉課堂教學以后,學生每學期至少完成了10本英語名著和每周3篇文章的閱讀量。
最后,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由于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前主要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被動地聽,學生缺乏主動性,積極性;而本學年通過學生課前自主閱讀,課堂分享并講解,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
(2)學生評價層面,此次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總體較為成功。
學期末授課教師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到193份有效問卷。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認可這種教學模式,并認為這一學年的課堂教學采取了這種教學模式(80.31%)。有近一半的學生(45.08%)喜歡該教學模式,認為該授課模式比傳統授課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己的學習自主性增強(86.21%),閱讀速度有所提高(31.09%),閱讀能力有所增強(33.16%),課外閱讀量有所增加(77.72%),養成了較好的閱讀習慣(21.24%)。
2.存在的問題
雖然翻轉課堂總體效果不錯,但也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翻轉課堂對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控能力要求較高,自學能力差和自控能力不強的學生仍然很難參與到課堂。以這門課程為例,部分學生(20%左右)在完成自己的分享閱讀后,就在課堂上無所事事,玩手機或者做其他與課堂無關的事情,老師點名提問或警告后仍然如此。
(2)學生課堂展示的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效果。以這門課程為例,不同小組的英語水平和學習態度參差不齊,有些小組的分享閱讀準備得很充分,PPT制作精美,講解流利清晰,下面的同學就認真聆聽;而有些小組在臺上直接讀PPT,且發音不準,結結巴巴,下面的同學就開始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
(3)由于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且技術支持不夠,未能在每次課前錄制高質量的教學視頻,也使得翻轉課堂的開展受到一定的影響。
總結
此次英語閱讀翻轉課堂教學實踐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適合英語專業閱讀課程的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值得推廣。不過也存在一些問題,結合前文所指出的問題,如何結合現代化技術設計更加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從而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效參與課堂;在學生課堂討論和展示環節,如何把控好學生課堂討論和展示的質量,仍然值得進一步探索和研究。此外,影響該教學模式的因素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程愛群.活動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閱讀翻轉課堂研究[J]. 文化學刊,2018,(10):139-141.
[2]賀學勤.自上而下翻轉任務型英語閱讀教學實證研究[J]. 外語界,2016,(4):82-88.
[3]李存頡.基于翻轉課堂理論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探索[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1):93-95.
[4]李慧,萬麟.英語閱讀翻轉課堂模式設計[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188-191.
作者簡介:
黃蘭花(1984-),女,湖南衡陽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