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鳳
【關鍵詞】 英語教學;口語溝通;漢語;控制與利用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28—01
中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漢語,無論什么學科總習慣用漢語進行思維。在進行英語學習的同時,也總要與漢語聯系起來,利用漢語學習英語,使得教師在英語教學時對語言的轉換成了難題。
在英語教學中如果不以口語溝通為教學基礎而過分以母語作為授課介質,教師使用方便,學生便于理解;特別是教師在缺乏圖表,缺少實物教具,不會熟練使用多媒體設備,尤其是教師口語水平不高,表達不靈活,缺少專業訓練的情況下,為圖省事,借助母語作解釋和說明,就難以形成英語教學的氛圍。另外,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習慣于對每個單詞,每個句子都要在腦子里進行一道英譯漢的翻譯程序,或者用漢語的語法現象來理解英語語法,一定要把英語的某個詞同漢語的某個詞對號,這種“中國式”的英語教學,是不能跟上正常英語口語的語流、語速和思維,也完全不能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及適應實際交際的需要。因此,避免漢語干擾,加強口語溝通,培養英語思維,正確處理漢語在英語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從嚴控制,恰當運用,是英語教學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一、目前英語課堂口語溝通存在的問題
目前農村初中英語課堂口語溝通基本上還處于機械操練階段,這種操練并不能實現真正的交流,具體表現為:
1. 以聽對話而后提問題的方式進行口語教學,實際上學生并沒有參與口語溝通行動;分組對話,學生只是口頭重復,在背誦的基礎上進行對話表演(即role-play),學生只是對話參與者的代言人。
2.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行設計英語對話,實際上是用自己的腳本演戲,這種訓練即使發揮到極致,仍然是演員的角色體驗,而不是生活中參與者的真實語境體驗。
二、英語課堂口語溝通策略
英語課堂語境下的交際訓練需要由教師進行精心設計,要把接近真實語言環境的特定語境引入課堂,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達到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目的。
1.課堂上盡量避免漢語干擾,營造學生張口說“真話”的氣氛
(1)課前或課后設置討論活動。討論活動為學生創設輕松運用語言的語境與機會,幫助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把語言知識和技能主動轉化為交際能力。在討論中,學生說自己所想,是自己真實情感的流露,為學生的口語溝通創造氛圍。
(2)設置說“真話”的真情實情。如講義務教科書八年級英語上冊 Unit1 2c 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節假日(旅游)以后勞累的真實情景,教師可以拖著疲憊不堪的神態,打著哈欠進課堂,學生自然會問:“Mr ~(Miss~),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 ”
T:? Im tired.
這是基于課文,又不拘泥于課文,且超越課文的真實情況下的對話,是英語口語的自覺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在真實情況下表情達意的能力。不僅如此,這種真實情景的創設還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2.正確恰當使用教師的課堂反饋語
教師反饋語是課堂口語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盡可能避免用漢語反饋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課堂反饋語使用得好,不僅可以促進師生間真正的交際,而且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創造活潑、輕松的課堂氣氛。此例句中,“Why”是針對學生的答語意義作出的,這個問題是真實的,是教師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是可以增加學習者的語言輸出和引起更多師生間有意義的交流活動的問題。當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課堂上用目標語說出能表達自己思想的句子時,他們的口語水平也會得到較大的提高。
3.增強口語交際的有效性,嚴格控制和利用漢語
(1)凡能用英語進行的工作,如講解、練習、測驗、布置作業及講評等,都要盡量用英語進行,但在理解某些抽象的單詞和復雜的句子時,如果沒有學過的舊詞可尋,可利用漢語解釋。
(2)低年級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階段,教師應盡可能使用口語來滿足學生聽、說英語的期待心理,但在點明發音方法、書寫筆順和語法要點時可適當使用漢語。
(3)動作、手勢、表情的配合使英語口語更加生動,也符合啟發式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但在不能用英語組織教學時,可以適當使用漢語。
上述英語教學條件必然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加強口語訓練,控制和利用好漢語,這不僅利于學生英語興趣的培養和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迫使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有利于自身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