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想記
【關鍵詞】 體育教學;滲透;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84—01
一、抓住心理特征,滲透思想教育
青春期是青少年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青少年生理成熟水平顯著提高,其心理表現在智力發展、情感和意志、個性及言語都有其獨有的特征。因此體育教師要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參與慢速或中速跑、步行、各種球類以及體操、田徑、游泳等能使全身器官得到鍛煉的運動。通過運動使學生慢慢地形成許多具有明確道德意識的社會性情感,如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義務感、正義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在體育課上,體育教師還要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例如在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后收拾器材,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重要契機。在上課前,叫學生搬運器械(如墊子)時,要求學生不許拖、拉;領取的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許用腳踢、不能扔;發現有不愛護公物的現象及時制止,對于熱心協助老師整理場地的同學給予當眾表揚。通過讓學生輕拿輕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意識,以及勞動的觀念和主動為大家服務的意識。還可建立體育課布置場地器材的輪流制度,經常開展評比、表揚,教給學生各種技能方法,使學生愛勞動、勤勞動、會勞動。
二、創設有趣情境,滲透思想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合理創設情境,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做準備活動時播放一段音樂,效果非常好,學生不但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會隨著音樂節拍進行運動,動作有力而到位。在課的基本部分,在學生練習跑步或組織學生競賽時,播放《亞洲雄風》,無形中會激勵學生的斗志,收到一定的效果。課的結束部分在做放松活動時,來上一段柔和舒緩的音樂,會幫助學生身心放松,及時消除疲勞。如果在場地、器材非常緊張的時候,就要充分利用場地,巧用器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簡單、有限的器材用活了,學生也會感到新鮮,能激發興趣。如對于短繩,除各種手搖跳外,還可做繩操或“踩老鼠尾巴”游戲;或把幾條接起來做“四角拔河”比賽;也可放在地上做蛇形跑、“過獨木橋”等等。在練習各種姿勢的走步時,可利用籃球場的邊線讓學生踩線走,踩到線外判為掉入河中,這樣把枯燥的行走課變得很有趣。如果操場邊有樹,可用拔河繩系在兩棵樹上,讓學生手足并用爬橫繩,如果途中脫手或腳踩地均判掉入“深淵”,這種游戲能鍛煉學生的攀爬能力,培養學生的毅力品質。
三、觀看體育競賽,滲透思想教育
可帶領學生觀看國內外體育有趣競賽,或以故事、演講形式講述革命家、偉人們的體育鍛煉事跡;或簡要地介紹我國燦爛的體育文化,中國健兒為祖國榮譽奮勇拼搏的動人故事等。如前不久在我國舉行的第43屆世乒賽中,我國運動員經過奮力拼搏,不負眾望終于奪得了全部項目的冠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實踐證明,通過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想、理論與觀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遵守紀律、團結奮進的集體主義精神,誠實、公正、謙虛、有禮貌的高尚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自信心和拼搏進取的精神及頑強的意志品質;還可以培養學生豁達開朗的性格和不服輸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體育教學應從“育人”的目標出發,堅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備課,將“心理健康”的內容寓于整個體育教學之中,提高學生整體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獨立地從事科學體育鍛煉的能力,為其終身體育打下堅定的基礎。
四、校內舉辦賽事,滲透思想教育
可在校內舉行體育比賽活動,通過競賽激勵學生力爭上游、奮勇拼搏。評比能使學生較容易地意識到個人的努力程度將影響集體榮譽以及集體榮譽給其帶來的影響,讓學生自覺協調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榮譽感。體育比賽活動形式多樣,作用又不盡相同,能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比如,有時鍛煉很累,手掌會磨破流血,有時甚至會從器械上掉下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努力把握基本技能,而且還要教育學生樹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難而上的精神。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