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波
【摘要】小學生的心理是其一生成長發展時期的關鍵時期,做學生健康心理的引路人,做他們成長的護航者,要求我們當下教育工作者都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努力,因此上好每一節心理健康課就十分的必要,本文就這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相關的論述。
【關鍵詞】心理健康 ?小學生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189-01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對于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孩子們形成健康的心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們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出現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將對他們的一生的成長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所謂的身心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括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良好的心理健康。為他們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來談一下如何上好小學心理健康課。
一、小學心理課教學必須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讓我深知,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他們未來成長的基石,因此我們的課堂在教學理念上就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要學會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管理自己;認識、掌握周圍環境,同環境相適應;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應付危機,擺脫困難,增強面對環境與壓力的能力和勇氣;使學生去除特殊癥狀、改善行為、化解負面的思想與情感;指導學生選擇、決策和制定行動計劃;鼓勵學生通過探索,尋求生活意義,認清自己內在的潛能,使其能過健康的有意義的、自我滿足的生活。只有教學目標明確了,才能讓我們的心理健康課貼近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讓學生們健康的成長。
二、課堂教學中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小學心理課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特點,小學心理教育內容一般要明確以下五個方面讓學生的身心得到發展。
1.健康與身體發展問題。
2.學校教育與生活問題(學習缺乏計劃性、學習習慣欠佳、讀書不專心、厭惡學習、逃學曠課等)。
3.人格問題(多愁善感、害羞、自卑、過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與人不能相處、情緒不穩定等)。
4.家庭與家屬關系問題(父母獨裁,對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與學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社會與道德問題(說謊、不禮貌、小偷小摸、常提綽號、打架、欺負女生等)。
三、小學心理健康課教學過程中要掌握幾項原則
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協助和服務,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當我們對全體學生的教育工作做得全面細致時,學生的問題便少發生,或容易解決。因此我們在學期初制訂心理教育計劃時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確定健康教育內容時一定要考慮面向全體的問題,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特別是在教學中要多關注那些內向、沉靜、靦腆、害羞、不太引人注目的學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有效的教育。
2.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平等的權利。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度,按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這個原則是做好心理工作一個重要的前提,教師只有做到了尊重和理解每一個學生,才能讓師生之間達到心靈溝通,從而產生一種 “共鳴”的感覺。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時,學生才會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績和進步,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學生如果被教師尊重和理解,他就會更加的信任教師,愿意向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苦悶。通過這樣良好的師生關系,會讓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更有意義。
四、充分利用好以下幾條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課堂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種心理因素,優化學生心理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增進文化的同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滲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教育過程,也是學生心理活動過程、心理發展過程。同學校其他心理教育形式相比,課堂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上具有廣泛性、整體性。它不是針對某一種心理缺陷來有針對性地輔導、咨詢或訓練,而是對學生的整個心理世界而言的。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在多校化的學校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教育
讓學生多參與教學活動,突出活動,但又不是純粹的活動,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去認識他們面對的一切,讓學生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學生心理素質發展不是靠“聽”得到的,它是通過主體自身的活動實現的。在各種活動中,學生所有心理器官都直接與客觀世界發生聯系,從而豐富心理世界,發展心理素質。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的有關活動,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動為主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動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隨時抓住問題作為教育的契機開展生動、直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去實踐、體驗心理健康的知識等。通過這些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受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于生活。
3.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的主渠道形成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僅局限于校園內,應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改變家長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好的舊觀念,指導家長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環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行。
綜上所述,小學心理健康課對培養孩子良好品德是至關重要的,它關系到孩子的一生發展,更關系到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保障,實踐證明只有孩子們的心智得到健康發展了,我們的教育才會得以順利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