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楠
摘 ? ?要: 管理專業化已經成為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實需要和發展規律要求高校管理專業化。本文圍繞高職院校科研管理專業化建設這一中心,通過分析高職院校科研管理專業化發展現狀,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結合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對科研管理專業化建設提出改革對策。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科研管理 ? ?專業化
我國高職教育已開始從擴大教育規模的粗放發展模式進入提升教育質量的內涵建設發展道路,內涵式發展對高職教育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管理專業化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科研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科學性,需要專業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員。相比本科院校,高職院校起步晚,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專業化建設進展緩慢,科研管理專業化水平不能適應現實需要。高職院校要在明確科研的內涵、找準科研定位的基礎上推進科研管理專業化建設,使專業化建設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高職院校實行科研管理專業化的必要性
1.科研管理專業化是社會分工發展的必然趨勢。
社會分工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之一,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的生產力,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水平,進而提高生產效率。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管理從其他工作中分離出來,管理科學迅速發展。不同的行業和職業需要不同的專業化人員依據不同的專業化制度從事管理工作。高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社會分工發展要求高校管理實現專業化。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而且科研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更需要專業化的制度和人員實現專業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2.科研管理專業化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客觀需要。
根據美國教育社會學家馬丁·特羅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低于15%屬精英教育階段,當毛入學率大于15%小于50%時為大眾化階段,毛入學率大于50%則為普及化階段。馬丁·特羅認為,從精英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高等教育發展,會在高等教育系統內的各個方面引發一系列變革。我國的高等教育已從精英化階段步入大眾化階段,入學率的提高促使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內外環境的變化在給高校發展帶來新機會的同時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職能,這三大職能形成高校的管理系統。原有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高校管理工作的責任和難度都越來越大。為了適應高職院校發展的需要,實現高等教育三大職能的科學、有效管理,必須實現管理專業化。
3.科研管理專業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選擇。
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高校科研工作呈現出新的特點,對科研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隨著科技發展的需要,高校承擔的科研項目越來越多地呈現學科交叉的特點,而且高校中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的人員不斷增加,科研項目數量逐年上漲,科研管理人員必須對這些學科知識有所了解,同時掌握專業的管理知識和技術,實現對項目的有序、高效管理。科研管理是一項專業化的工作,需要具備專業化素養的管理人員依據專業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實現。管理專業化是高職院校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必然選擇,也是高職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二、高職院校科研管理專業化發展現狀
1.理念尚未完全轉變,定位不準確。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邁向大眾化,對于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高等教育管理要實現科學化和專業化,這是發展規律也是現實需求。我國高校已經逐漸樹立管理科學化、專業化的理念,逐步推進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起步晚、基礎較為薄弱,管理思想較為落后,對于管理專業化的理念尚未完全轉變。雖然高職院校提高了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但是還沒有完全認識和理解科研管理專業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些高職院校仍然停留在傳統理念,仍然把科研管理等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認為科研管理就是為教師提供科研方面的管理服務,態度是最重要的,對管理水平沒有高要求。還沒有真正認識到科研管理是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具備專業化的制度和專業化素質的管理人員。同時,還會把管理水平等同于教學水平,認為教學水平高管理能力就會強,忽略高校管理專業化的特性。“雙肩挑”人員仍然大量存在于高職院校的管理隊伍中,這既不利于高職院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又會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
另外,高職院校對于科研的定位仍然不明確,認識存在偏差。第一,沒有真正認識到科研對于整個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都停留在形式上的重視,沒有把科研擺在應有的位置,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投入不足。第二,沒有正確認識科研的目的。認為科研是學校的“面子工程”,片面重視科研的“量”而忽視“質”的提升。第三,沒有從高職培養目標出發,結合本校實際確定科研的重點。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科研上是“一把抓”,涉及面廣但實力不強,沒有把重點放在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的科技開發研究和應用性研究上。科研定位的不準確,從根本上影響高職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影響科研管理專業化的建設和發展。
2.專業化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科研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環節,需要多層面共同完成,除了學校層面的管理外,還需要基層管理,主要包括二級學院管理和項目組管理等。隨著高職院校對科研重要性認識的提升,學校層面的管理正在逐步完善,但是仍然有行政化的痕跡,專業化機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仍需提高。同時,科研基層管理缺位嚴重。由于機制和人員的限制,多數高職院校都沒有設置分院系一級的科研管理機構,這一層面的管理工作都是其他人兼職完成,不能很好地履行二級管理職責,使得管理出現斷層,影響管理效率從而影響科研工作的開展。
管理專業化要求科研管理人員具備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養,但是科研管理只是高職院校諸多管理工作中的一項,沒有受到特別的關注,缺乏科研管理人員專業化培訓制度和職業發展路徑。教育主管部門和其他機構都有面向高校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的培訓制度,較少有專門針對科研管理人員的職業、專業化培訓。影響他們專業化能力的提高,限制他們的發展空間,從而影響工作積極性的發揮。
3.管理人員專業化素養和能力參差不齊。
高職院校科研管理分為校級管理和基層管理。校級管理由學校的科研管理部門專職負責,主要負責科研項目、專利、成果獎項的申報、立項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基層管理包括二級學院管理和項目組管理,由分院管理人員或者專任教師兼職承擔。這樣科研管理人員就有了專職和兼職之分,由于他們的工作重心不同,管理專業化水平參差不齊。對于專職的校級科研管理人員,隨著學校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他們更加重視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這些管理人員一般對科研管理這項工作都具有較好的認知,具有較強的處理事務、推進項目的能力。雖然部分校級管理人員不是專業教育管理出身,但是經過長時間外在工作環境的熏陶、積累和內在的感悟,他們的職業能力、專業化水平都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但是二級科研管理人員和項目組管理人員則不同,他們都是兼職人員。二級學院主管科研的領導一般科研能力較強,在申報科研項目和成果推廣方面占有優勢,但是具體的科學研究不能等同科研管理專業化,加之他們還承擔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有些還有較多的教學任務,難以兼顧;高職院校基本上沒有專職的科研秘書,二級學院的科研秘書都是兼職,在需要時臨時安排承擔二級學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他們本身承擔了許多瑣碎的行政事務,很難有精力和動力思考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科研管理工作,更不具備現代管理意識和專業化思想;具體項目組管理人員都是專任教師,屬于教學崗位,主要任務是教學,同時還承擔著項目研究工作,教學與管理的性質和特點差別較大,他們往往習慣于教學思維,對于管理工作鮮有思考,管理專業化水平不高。
三、高職院校科研管理專業化建設思路
1.樹立專業化理念,找準定位。
高職院校從領導層到管理者再到專任教師都要加深認識和理解科研既是高職院校的基本職能,又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科研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高職教育發展、高職院校服務社會、教學水平提升、學科建設與專業發展都有重要作用。更深一層,認識和理解科研管理的專業化性質,認識到科研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事務性行政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化特點。高職院校科研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影響著科研本身水平和能力的發揮與提升。必須轉變思想,樹立專業化管理理念,以此為指導,進行科研管理專業化建設和改革。
高職院校要科學客觀地評估自身現有條件,準確合理地確定科研定位,進而促進科研管理工作績效的提升,科學準確的定位是高職院校良性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要從內容上重視科研,加大對科研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力度,建立導向性和傾斜性的科研政策,調動教師開展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形成以科研促教學、以科研促管理的良好氛圍。注重科研“質”的提升,培養高質量的科研項目和成果,而不是片面追求“量”的增加。立足本校,從教育教學實踐出發,進行職業技術教育體系、辦學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和課程體系等研究,解決職業技術教育教學實踐中涌現出的問題和困惑。立足地方,面向生產第一線,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從生產實際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成果轉化、技術開發和產品開發為目標,開展科研和技術服務。同時,主動參與地方政策機制、發展戰略研究,為地方發展提供最佳決策、戰略、思想和方法。
2.完善管理機制,實現制度的專業化。
針對基層管理缺位的問題,高職院校要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機制,強化基層管理,建立由學校科研管理部門、二級院系管理機構和項目組組成的專業化三級管理體系,形成一個由多部門分工負責、分級管理的管理鏈。各部門各司其職,進行專業化管理,形成良好的協同管理機制。學校科研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學校科研規劃、科研管理相關制度的制定,科研項目和成果獎勵的審核上報,科研經費預算分配,科研項目跟蹤檢查管理,提供科研信息服務和對外交流協調等較為宏觀的工作。二級院系負責本院系科研工作的部署和落實,科研項目進度檢查,科研經費管理,科研團隊建設等具體工作。項目組的工作更加具體細致,主要負責本項目研究工作的實施,包括本項目組成員的具體分工,資料搜集整理,儀器、設備、實驗材料的使用,經費的具體使用和審核,最終成果的轉化等。二級院系管理是科研管理鏈中的關鍵環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上可以與學校科研管理部門共同探討有關專業、技術的問題,為學校科研管理出謀劃策;對下可以與項目組直接聯系,將學校科研管理部門的信息及時傳遞給項目組。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二級科研管理,加強二級科研管理建設,配備強有力的管理人員,提高管理專業化水平,保證管理的有效性。同時,規范項目組管理,加強科研團隊建設,調動基層科研和管理的積極性,提升項目的質量和水平。
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教育培訓與培養機制和激勵機制。教育主管部門和其他相關機構應當建立專門針對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職業和專業化培訓機制,進行定期培訓,使科研管理人員及時了解科技政策、管理文件和辦法的更新。為高校科研管理同行之間創造交流和討論機會,促進科研管理人員及時總結經驗,改進提升。高職院校要注重對科研管理人員的培養,在保證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有計劃地支持管理人員在職攻讀相關專業學位,同時為他們創造培訓和進修的機會,尤其是時效性強的指導具體實際工作的短期專門培訓,使科研管理人員有更多機會更新和充實專業知識,開闊視野,培養專業技能,提升專業化管理水平。
3.加強管理人員專業化培養,實現人的專業化。
管理的根本在與管理者,管理者的業務水平是影響管理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科研管理是一項技術性比較強的工作,需要一支懂科學、善管理、高素質的“專業化”隊伍。高職院校必須加強科研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建立管理人員準入、培訓、考核、激勵等系統化的職業發展機制,使科研管理者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從而促進科研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的提升。專業化要求科研管理者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高職院校科研管理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高職院校科研管理的特點和規律,遵循規律開展工作;知識結構合理,具備較強專業知識的同時知識面廣闊,具備一定的科研功底;與時俱進,及時抓住科研的新動態,把握新特點,更新知識,優化自身知識結構,跟上科研工作發展的步伐;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服務意識,務實講究原則,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工作中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善于開拓創新,以先進的管理理念為指導,提高技能水平,善于運用先進技術手段、現代化方法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管理科研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徐霞.論高校管理專業化的必要性及實現路徑[J].現代教育科學,2011(1):119-120.
[2]王有存,張樹青.高校行政人員專業化必要性可行性探討[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6):106-109.
[3]錢海鵬.高校科研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7(6):31-34.
[4]張想玲.高校科研管理人員專業化的新思路[J].新鄉學院學報,2016(11):50-52.
[5]李鳳艷.高校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5:15-19.
[6]胡冬艷.高職院校科研管理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職教通訊,2016(14):40-43.
基金項目:1.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博碩基金項目“基于定位分析的高等職業院校 ? ?科研管理專業化研究”(編號TZYBS-15-7)。2.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人本管理的高校管理人員職業發展研究”(編號:2018SJA 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