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德 杜玉花
摘 ? ?要: 初中政治教師要不斷提升能力和素養,創新優化政治課堂教學模式,達到提升學生政治水平的教學目的。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模式進行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根據教學內容靈活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政治成績。
關鍵詞: 新課改 ? ?初中政治 ? ?課堂教學模式
我國的教育受到以往教學理念的影響,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將教材中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單一地落實教學方案,重視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和教學結果是否理想,忽視教學過程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以發展學生思維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實現推動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
1.初中政治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
初中政治教學內容有很強的時代性特點。初中政治教學不僅包含傳統文化的傳承,更主要的是立足于當前的政治政策,引導學生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中學習并正確運用政治知識。簡單來說,初中政治教學的重點在于當前的環境,其教學需要與時代保持密切的關系,與時代同步發展(1)。同時,初中政治教學內容還有很強的理論性特點。政治教學內容主要是對國家當前政策的解讀,是國家思想的綱領,對于概括與國家政策的表達上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這就促使初中政治內容形成特殊的表達方式,其語言及思維上都具有規范性,教學中需要從表達和思維方式上出發。
2.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改理念,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優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使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的政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推動初中政治教學工作的高效進行。下面從積極轉變課堂教學理念、利用學生的主體性開展課堂教學、結合政治熱點,重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用差異化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與生活結合,實踐政治理論知識等方面分析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模式,以進一步推動初中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進行,實現學生政治學習水平的提高。
2.1積極轉變課堂教學理念。
轉變課堂教學理念是初中政治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首先,教師要重新定位。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注意主導教學,主導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等方面。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學生走到臺前,而教師則走到“幕后”。其次,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是初中政治教學的目的之一(2)。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多引用一些包含愛國思想和行動的素材,以此感動學生,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感。此外,教師還應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團結合作,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教師應培養得力的助手,發揮班干部在班級中的作用,引導班干部協助教師,幫助全班學生共同進步,全面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教師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利用好學生的特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促使學生更好地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2.2利用學生的主體性開展課堂教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組織教學活動,主要承擔教學活動組織者、參與者及引導者的職責,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進而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需要教師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更要重視教學活動的和諧與科學性(3)。在當前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一些時候沒有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而這樣的教學氛圍往往比較嚴肅。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改變這種現象,可以利用新課改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活動,為學生設計交流與合作學習的機會和空間。例如:《民主與法治》是初中政治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這個主題設計辯論活動,正方和反方雙方持有不同的觀點,對教學內容展開激烈的討論。在辯論活動中既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又使學生了解知識的本質,提高教學質量。
2.3結合政治熱點,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政治具有很強的時代性,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政治熱點相結合,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借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初中生的思維活躍,喜歡新鮮事物,也喜歡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獲取新聞資訊等信息。初中政治教師要了解學生在每個階段所需要的內容,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將現實問題與教學知識結合起來,增強政治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強化政治的說服力,使學生自愿接受教學,為教師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奠定思想基礎。同時,將政治熱點引入教學,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時事政治的了解。
2.4運用差異化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在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主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評價學生政治學習成果,導致學生陷入單一的學習狀態,不利于學生理解和運用政治知識。一線教師必須認識到以往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優化。差異化教學方法的本質是因材施教,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學生“分類”,做好差異化教學的前期準備工作(4)。教師在將學生“分類”之后,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不同學習方法。例如:對于政治綜合成績比較優秀的一組學生,要設計具有深度和廣度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索政治的奧秘;對于政治成績一般,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為其設定的學習目標要相對簡單一點,讓學生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拓展學習內容;對于政治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其掌握教材知識。差異化教學法重視學生的個人情況,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2.5與生活結合,實踐政治理論知識。
初中政治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學生的修養和綜合素質,并影響其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初中是學生人生發展和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定位自身發展的“雛形期”。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發揮政治的積極作用,使其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而與生活結合,實踐政治教學的理論知識,是教師發揮政治教學積極作用的重要途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利用生活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政治知識是從事實中總結出來的觀點,如果單純地從字面含義去講解,那么學生理解政治知識的難度就會很高,但如果利用生活講解政治知識,則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并有利于學生將政治知識運用在生活中(5)。例如:在《認識自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播放歌曲“我相信”,為學生營造一個勇敢挑戰自己的學習環境,然后教師可以從教材中提煉出幾個問題,要求學生運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回答問題,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教材知識,還將政治與自己的生活進行對比,在生活中準確定位政治。由此可見,將初中政治與生活結合起來,能夠拉近學生與政治知識的距離,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只是教師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的一種手段,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以“因材施教”為原則,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政治熱情,使其主動學習課堂教學知識;注重政治理論知識的實踐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政治知識,實現政治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董應兵.淺析新課改形式下初中政治教學的策略與途徑[A].教育理論研究(第一輯)[C].重慶: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
[2]許鳳.淺析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課堂“四有”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5(03):127.
[3]程曉紅.新課改指導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J].課程教育研究,2017(37):69-70.
[4]冉勇.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1):80.
[5]郭燕,鄭重.興趣激發、問題設置、情感帶動——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36(10):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