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學生素養的關鍵環節。要想推進閱讀的深度與廣度,教師可開展群閱讀,以原有文本為依托,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師生對其建構、討論進而達成共識。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徐冰,江蘇省海安市墩頭鎮吉慶初中。
對于教材文本而言,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以前總以梳理知識點、講解語法難點為主。其實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當以拓展閱讀為主,繼續培養學生地跳讀、找讀能力,并通過多文本的閱讀、多文本的融合,形成交織文本,組成一幅鑲嵌畫,這幅畫就是第二課時的總收獲。
對閱讀而言,新議題的設置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尋找切入點靠船下篙。因此在設置議題的時候,教師要把議題與學生當時的認知巧妙地結合起來,為之后的比較做鋪墊。不能為議題而議題,使之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空架子,成為遠離學生的一個空中樓閣。當學生表達不流暢時,他們會不斷練習,以讓自己有交流的機會;當他們說錯的時候,其他組員會給他糾正出來,評價與反饋也在議題中展開。
首先,教師要巧于尋找議題。換言之,設置議題要考慮學生的接受度,議題所涉及的英語水平要與原先的文本相當,或略高于原有水準。以牛津英語9AUnit5為例,通過對原文本的閱讀與梳理,對問題的設置與討論,學生知曉譚盾的音樂就是一個混合體,將中西方音樂元素完美地對接又精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接著教師將原來的主題“Music without boundaries”進行拓展,教師設置的閱讀文章是 Zhang Daqian與Picasso之間互贈作品的故事。讀完之后,教師問學生這兩個分別代表中西方最高水準的畫家為什么還要彼此交流與切磋呢。學生回答道,The westren style and Chinese style can join together。這是原教材文本里的句子,被學生活用到此刻的情境里,竟然卻恰當不過。很快學生就悟出這樣的議題, Paintings are without boundaries.這個議題是學生對群文閱讀的一次思考,也是對原文本的一次超越。可見群文閱讀要“引”,而不是粗糙地給予。
多數學生總是人云亦云,如復讀機般上完一節節英語課。教師要在課堂上通過群文閱讀激發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將他們的閱讀思維向深處漫溯,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群文閱讀就是讓學生切換不同的文本進而引發他們在認知上的沖突,使思維從狹小走向開闊。思維總是在做一做,想一想中產生的。這個做與想的過程教師要參與進來,給學生恰當的群文。對學生而言,在規定的時間里讓他們閱讀新的文本,以求在既定的目標內使其思維盡可能地生長。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適時地順著學生的思維轉,給他們更多思考的空間。有時候不經點撥,他們的思考會局限在某一個點上,引發不了新的認知。對于第二課時的閱讀而言,教師要盡量將學生的思維有新的發展,對文本有新的理解,而不僅僅局限在原文本的詞匯里。教師選了下面這段文字,有關電影《流浪地球》的部分描述。The sun was dying out,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built giant planet thrusters to move Earth out of its orbit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in this age of a wandering Earth came out boldly and fought hard for everyones survival.群文閱讀也要尋找一些時新的文章,以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對這段文字就充滿極大的閱讀期待。讀完之后教師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can you find out what is without boundaries。學生從原文本的認知走出來,通過兩位畫家互贈作品,發現了繪畫無國界。現在學生又要從這個認知出發,去找尋新的視域。在新文本里,學生的新舊認知發生了沖突,他們會在對比中確立新的思維路徑。學生將關鍵詞落在文章最后一個詞“survival”上,于是他們發現survival is without boundaries。群閱讀只是交給學生一段沒有生命的文字,學生卻從中發現了鮮活。可見群文閱讀要激越學生對認知的真相的探求。
學生要學會在閱讀中思考。閱讀就是跟文本對話,跟作者交流,跟里面的人物進行一次靈魂的相遇。這個相遇是一個切磋的過程,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是一個彼此交換想法的過程。
群文閱讀有它得天獨厚的語言優勢,有它內在的文化底蘊,學生在提問中、討論中、體驗中會漸漸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從而能讓共識的表達熠熠生輝。仍以這課為例,教師讓學生閱讀聾啞舞蹈家邰麗華的成長經歷與驕人成績。字里行間學生佩服她的那份堅強與執著。學生分組討論從中能學到什么呢,讓學生結合之前的文本進行思考。以小組為單位,他們會更燃起一種集體意識。學生的思維會被點燃,他們閱讀的興趣也漸漸濃厚,每個人都想為團體掙得一點榮譽,每個人也都想在互動中表現自我。但學生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容易進入一個死胡同,當出現這種冷場現象時,教師不能直接給學生答案,要讓他們繼續保持探究的態勢。首先讓學生靜靜地去思考,這是一個難能得機會,是思維在破殼之前得一點萌動。學生想到的是She is famous,she is successful,she works hard。這時教師說,She is disabled,but…,學生很快就會想到,There is also no boundaries between the sound and the disabled.共識,不是強加給學生的,是他們在合作中頓悟出來的。
群文閱讀是想通過不同的文本給學生呈現一個斑斕的世界,給他們的思維注入一泉活水,進而催生新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