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莉
摘 要:近些年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項目逐步開展起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兒的教學質量,進而提升幼兒綜合素養。而科學區作為科學探究式活動的主要載體,是一種良好教學形式與手段,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有效方式,有利于發展幼兒身心與探索精神,本文將簡單論述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科學區改造新思路,以期給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學策略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 科學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084-001
3到6歲是兒童心智快速發展的上升時期,也是幼兒發展的最為關鍵時期,游戲是“智慧的前哨”,“幼兒的智慧在游戲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教學應寓教學于游戲之中。從這里可以看出,幼兒的某些能力是可以從游戲中獲得的,而課程游戲化的提出正是對其要求的有效延伸。
幼兒科學區活動能促進發展大腦的機能,是幼兒探索世界,認識外部事物的重要工具和有效的途徑,同時也是幼兒感受科學、體驗科學,進而健全身心的重要手段,因此幼兒園科學區的科學探究活動是達到豐富幼兒園課程教學及發展幼兒身心目的十分重要的內容,對幼兒心理的全面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我們不僅要在科學游戲中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更要在教學中發展幼兒的知識、能力、技能和心理活動的內化作用。
一、幼兒園科學區活動游戲化存在的問題
(一)游戲內容選擇不恰當
筆者在本園的科學區活動教學中發現教師往往會把一些內容新穎、具有創造性的游戲作為教學內容,卻忽略了幼兒的實際生活體驗,沒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教學內容過難,不能符合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與動手能力,幼兒的科學探究游戲等不能達到教師的教學預期。同時也存在教學內容過偏,脫離幼兒已有的生活與知識經驗。
(二)材料投放不恰當
老師認識到游戲教學的重要性,盡可能使游戲與科學區活動相結合,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但有些教師把科學區活動游戲化視為教學活動的靈丹妙藥,在教學中想方設法的添加游戲活動,一味強調探究性,不管需不需要,是否符合幼兒實際,偏執的認為這些游戲可以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正是因為如此,科學區的材料投放具有盲目性,不能充分考慮對幼兒的思維引導,更談不上為科學區教學活動服務,從而導致教學目的無效與時間的浪費。
二、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科學區改造的具體策略
(一)材料投放要引導幼兒的積極思維
材料的投放必須考慮材料的引導性,也就是說幼兒可以根據材料的投放做出成品,材料的引導性是科學區教學活動教育性和科學性的重要體現,若我們教師只是一味的強調科學區教學的探究性,而忽略材料的引導性,那么就可能隨意投放材料,而不管幼兒是否可以根據投放的材料做出成品,是否可以引導幼兒的思維發展。所以投放的材料必須是預設是否可以跟結果相適應。以科學活動“加水聽音”為例,相同杯子里注入不同體積的水,便發出不同的聲音,然后在相應的杯子上做好標記。當幼兒進行科學活動時,就可以根據杯子上的標記位置而注入水,使得活動有序進行,若沒有提前標記,由于活動過程的復雜性與結果的不可預測性,會使幼兒失去游戲的興趣。在這個游戲中,標記位置便是游戲投放材料的引導性的表征。
幼兒的心理與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缺乏對事物的抽象思維,需要動作的幫助,他們對事物的大部分認識取決于操作,按照興趣愛好及對投放材料的理解,并結合自身的認知水平與材料發生相互作用,不斷的調整作用過程,最終得出結果,擴大認知。科學區投放的材料可理解成幼兒思維的活動對象,也是教學內容的具體表現,而認知是一個積極主動構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依靠自身感知與活動來形成的,材料是否有趣、可操作,就對幼兒的主動參與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投放能直接形象反映科學知識、激發幼兒操作欲望的材料。還是以“加水聽音”為例,老師可以提供不同形狀與材質的瓶子,也可提供小米、豆子、沙子等輔助材料來代替水,這些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更能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
(二)科學區活動應符合幼兒的生活性
科學活動游戲化并不意味著一味追求游戲內容與主題的與眾不同,而應該關注游戲可以體現創新性,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而這種創新性思維一定是基于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比如“有趣的球”的科學探究活動主題,筆者提供斜坡、平面和小球等材料,鼓勵幼兒發現不同斜度的坡對于小球的運動變化,接著筆者又提供不同長度的斜坡、不同材料的坡面等,引導幼兒發現其中不同的秘密。也就是材料的投放可以分解出若干個操作層次,符合幼兒由簡到難的認知發展規律,讓每一個孩子能享受到科學探索的快樂。
同時科學區活動材料還應該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像變廢為寶的材料,生活化的材料意義在于作用多種感官。在材料使用過程中,幼兒的記憶、觀察、想象和思維能力得到發展,促進幼兒認識和語言等智力因素的發展,促進幼兒情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由于材料都是從周邊環境中獲取,其材料的形狀、用途的不固定性,玩法的多樣性等,對幼兒的啟發性較大,聯想性較寬廣,探索的余地很大,容易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行為,對于幼兒思維的發散性有著很大的裨益。比如幼兒利用各種廢舊用品,如汽車輪胎、易拉罐、布頭、紙片、紙箱等制作梅花樁、小推車、風車、沙包等。
三、結語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培養幼兒健康茁壯的成長,不僅是家庭的義務,更是社會的責任。我們期望每一個幼兒都能成為出色的好公民。課程游戲化下的科學活動在幼兒教育中僅僅是一顆小星星,但無數的小星星也能照耀整個宇宙,讓我們把它做到盡善盡美,努力培養每一個幼兒成為社會之棟梁。
參考文獻:
[1]雷彩銀.構建有效師幼互動,成就精彩科學區域活動[J]黑河教育,2018(07)
[2]黃萍.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游戲支持性環境創設探究[J]成才之路,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