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正式系統(tǒng)接受學校教育的階段,也是學生奠定學習基礎的關鍵階段。語文作為學生小學階段的重要科目,有利于學生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映射到其他學科的學習。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小學語文閱讀水平是小學語文教師不斷追尋的。在教學中,教師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地位,重視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主體能動性的有效發(fā)揮策略展開了詳細的研究,旨在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主體能動性;發(fā)揮;教學質量
一、 前言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深入,社會各界更加關注教學工作,特別是對小學階段的教學重視程度更加明顯。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強調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反思自身的教學過程,不斷融入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發(fā)揮,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教師必須將閱讀教學當作語文教學的重點來抓,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有助于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一)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激情
興趣是推動學習行為順利展開的關鍵。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我們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我們要消除小學生對閱讀的倦怠感,只有這樣小學生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例如,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由于文章理解起來難度系數(shù)較大,導致學生無心去理解,這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考慮到小學生的興趣所在,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作為閱讀的突破點,引起學生求知欲望,學生想要獲得答案,就會主動地進行文章閱讀,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應該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必須將學生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地位,應該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留出足夠的空間,給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只有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尊重了,學生才愿意積極投入到閱讀學習中。例如,在學習《麻雀》一文時,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教師要認真做好對課文的導入,可以向學生提問:麻雀是一種體型很小的鳥類,并且麻雀稍微遇到一點動靜就會飛走,但是老麻雀為什么敢于和獵狗對抗呢?并且在對抗中能夠取勝,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聽到問題后會感到非常好奇,心想:對呀,小小的麻雀,怎么敢和獵狗對抗呢?而且還成功了,太讓人難以置信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了出來,然后教師順勢提問:當獵狗見到小麻雀后是怎么做的?老麻雀是如何與獵狗進行對抗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學生的求知欲被大大地激發(fā)了出來,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閱讀,而小學生也帶著這一系列的疑問開始了細致的閱讀,讓學生自由地劃分學習小組,探討文章的主旨,對學生展開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
(二) 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小學生發(fā)揮自身主體能動性的關鍵。語文學科是一門知識點較為復雜的學科,不僅有利于小學生思維水平的拓展,而且有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生更加順利的度過學習生涯,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十分有利。因此,開展閱讀教學,教師應該強調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在良好的閱讀習慣推動下學生可以更加主動的投入到閱讀學習中,簡化閱讀學習過程,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此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查找資料的好習慣,遇到實在理解不了的成語學會查詞典,養(yǎng)成積極尋求答案的好習慣,長此以往閱讀效率會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也能夠得到有效的發(fā)揮,閱讀的積極性不斷提升。
(三) 意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做到因材施教
每一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習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以寬容的態(tài)度接納學生,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對策,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安排一些難度系數(shù)大的閱讀;而對閱讀能力薄弱的學生則安排一些基礎閱讀,這樣閱讀素材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不斷提升。
(四) 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
要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要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教師就要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多多引入各類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到自主閱讀的學習經(jīng)歷,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勤動手、勤動腦、勤動口的好習慣。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更加積極融入到閱讀中,積極思考,積極辯論,尋求答案,這個過程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被充分發(fā)揮出來。例如在學習《松鼠》一文時,教師可以提出“松鼠是住在什么地方的?松鼠平時吃些什么?松鼠會不會游泳?”等一系列問題。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組織好提問,循循善誘,讓學生逐步深入的理解文章,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逐步理清文章的重點以及文章的順序。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將問題拋給學生,并且結合提出的問題以及問題的難度系數(shù),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學生在其中的主體能動性更有效的發(fā)揮出來,學生活動空間變大了,思考的時間也更加充分了,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更多了。
三、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教師應該注重有效教學方法的選擇,從思想層面上重視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循循善誘,不斷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提升下小學生綜合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167.
[2]林秀毓.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好家長,2017(7).
[3]顏軍.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6(7):18.
[4]袁艷梅.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31).
作者簡介:
張晨,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陸家鎮(zhèn)菉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