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是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思維能力的提高就能夠創新,人類社會就會進步發展。因此,我們廣大教師肩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任。我們作為數學教師更是責無旁貸地承擔著這一重要使命。本文筆者就從教學實踐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途徑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要求“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备鶕@一要求,我們就要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定為我們的教學主要方向,特別是我們所教的小學數學學科,它以其抽象思維而著稱,嚴密的邏輯思維正是小學生這個基礎階段得以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堅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原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具有創新的精神,他們才能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關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
一、激發興趣,引發智慧
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當有了興趣才能夠去學習,否則枯燥乏味的知識學生是不會學習的,他們更不會去動腦,也不會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我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也會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樂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以生活實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當人們得知所學的知識能夠指導實踐,應用于實踐,就會產生極大的樂趣。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懂得數學的用途廣泛。比如,我在講授“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推導”的內容時候,就讓學生自己去親手實踐操作,讓他們把圓柱體分成為長方體,并叫他們得知圓柱體的體積公式之后,讓他們去認真地觀察思考,思考一下這個分割后的近似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是否一樣?然后我給他們出數字題,讓他們親自計算一下,學生感到非常有趣,學習起來自然就動起了腦筋。
二、激發創新,勇于思考
創新是當今的主要話題,更是時代的主旋律。我們在創新的大背景下進行教學就會去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我們在創新教學的基礎上就能做好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事情。
(一) 營造學生主動思維的教學情境
學生主動思維,積極思考問題,就需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若是以傳統的那種高壓勢頭進行教學,教師處于一種課堂教學中的主體部分,學生極其被動地認真聽講,仔細地記錄著老師所講的內容,忙忙碌碌沒有思考的余地,課后死記硬背老師所講的內容,其結果是只能培養出考試答題的機器,根本談不上思維能力的培養,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發展了。因此,教學氛圍的營造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那種“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要積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氛圍中,要激勵學生勇于思考,勇于發言,大膽地去想,要形成一種和諧、平等、民主和愉悅的教學氛圍,這樣學生就會放開手腳,他們就會有疑問而問,就會展示他們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的創新精神就會迸發出來。比如,我執教“認識升與毫升”一課的時候,我并沒有按著平時的教學步驟去進行教學,而是同孩子們一起都從自己家里拿來計量器具,讓孩子們親自操作試量,在量的過程中,和孩子們一道進行討論、問答、分析……最后總結出規律,得出結論。我主要采取了認識不同量具的量程—量取—得出結論這樣的步驟。這堂課效果非常好,不同于過去那種概念、例題講解、練習鞏固等步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二) 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我們過去的教學扼殺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主要是教師實行的是滿堂灌教學,以教師的講為主,學生缺少思考的自由空間。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學習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去放飛的思維去想問題,更要積極地鼓勵學生思考,鼓勵他們質疑發問,允許學生問不同的問題,不能諷刺打擊孩子們的創新火花,讓他們在課堂的知識海洋里遨游,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真正的培養。
三、 抽象為直觀,促發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很多概念、法則和定律的內容,這些知識往往都是帶著非常濃重的抽象邏輯思維,對于小學生年齡小,思維比較弱勢,這是個比較困難接受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我們就要讓他們能夠易于接受的形象思維,我們可以通過直觀的形象思維加快他們的理解,減輕他們的接受難度,然后再一點點地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比如,我執教“角”這一內容的時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先是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實物,像三角板、五角星和張開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這樣他們就抽象出對于角的印象,然后再通過實物進行操作演示,看到角的變化,這樣學生就會總結出來角的概念,還能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準備。
總之,我們作為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提高我們的教學方法,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宗旨,鼓勵孩子們積極思考質疑,形成有利于孩子們思維發展的教學環境,引導他們勇于創新,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
作者簡介:
于鳳影,吉林省扶余市,吉林省扶余市陶賴昭鎮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