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現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學的關鍵目標不應是單一地側重向學生講授書本知識,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與提升。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工作當中可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老師要鼓勵學生進行主動學習、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捕捉信息、掌握知識、分析及解決問題過程之中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這樣就可以為高效物理課堂的開展奠定牢固的基礎。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初中物理;高效課堂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可以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它能夠使得學生在開展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建立起新的認知模式以及知識架構,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有效性。在教學實踐當中,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恰當的應用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及素養。
一、在物理教學過程當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的探究興致
物理與生活密不可分,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是物理知識、物理概念及物理規律形成、建立的前提條件。基于此,在實際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從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著眼點,把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機結合,勾起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這就使得學生對生活當中的現象能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
例如,教學“透鏡”內容當中,老師借用眼鏡作為道具來展開講課環節,在物理課堂中讓學生仔細觀察近視鏡與老花鏡的鏡片,使得他們很形象直觀地掌握了中間厚、邊緣薄的是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是凹透鏡。當學生對凸透鏡和凹透鏡結構擁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后再對其展開更深入的探究學習。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可以運用物理知識來進行解釋,老師可在物理課堂教學當中引入此類現象,指導學生展開分析與探究活動。比如在教室中有時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光的反射現象導致的;魚缸中的魚肉眼看起來比實際位置要深主要是光的折射現象導致的;汽車在行駛當中周圍的樹木在飛快地后退,這主要是由于參照物不同引起的,等。在實際物理課堂教學當中引入生活實際的實例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使得學生的切身生活經驗被激活,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學生較快地融入物理課堂當中,使得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二、在物理教學過程當中,要營造教學氛圍,啟發學生的探究靈感
學貴在疑,在學習當中出現了問題,才能夠引起學生的思索及其探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妥善方法。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活動當中,老師要營造適當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調動學生的思維意識及求知欲望。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悉心設置有關問題,這樣讓學生在充滿問題意識的教學氛圍中善于思考,啟發他們的探究靈感。
例如,進行“浮力”教學過程中,老師為了讓學生掌握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這一知識點,在物理課堂中設計了這樣的疑問:“同學們,誰知道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誰能說說它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密度及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條件下的什么因素有關呢?”這時,學生們的靈感得到了啟發,部分學生回答與質量有關,有學生反駁說與質量沒關系。這時候老師接著發問:“假如與質量有關,輪船在海面上航行為什么不會下沉呢?一片薄薄的鐵片有時候掉入水中很快沉入水底,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學生們陷入了沉思,老師趁著這個機會用彈簧測力計進行演示實驗,老師把體積相同的鐵塊與鋁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上面把它們沉到水中,這時,老師讓學生們觀察計數相同與否,并對其中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又設置了重重問題,在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中有步驟地演示影響浮力的因素有哪些。通過這樣的教學氛圍的營造,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啟發了他們的探究靈感,學生在層層設疑的引導下開展探究學習,課堂效率明顯提升。
三、在物理教學過程當中,要進行科學指導,解決學生的探究問題
在物理探究式教學活動當中,老師要進行角色轉變,從之前教學中主導者的角色向引領者和組織者角色轉變,適時地與學生一起展開討論,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真實想法與探究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老師要予以妥善的指導和適時的解答,幫助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順利開展。在探究式的物理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老師要做好引領與指導的工作,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針對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適時點撥,這樣有利于物理高效課堂的優質進行。
例如,在教學“壓強”知識點過程中,老師為學生準備了有關的實驗器材,像水杯、水、注射器、瓶塞、抽氣管等一些物理實驗器材,目標是讓學生探討怎樣驗證大氣壓的存在。學生通過探討之后,學生用注射器把水杯里的水吸進來,這樣就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繼而把注射器的口堵住,對活塞用力抽拉,這樣做有些吃力,如果將手松開之后就會抽拉自如,這就證明大氣壓很大。接下來老師又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學習,讓大家討論一下怎樣設計“估測大氣壓”的實驗活動。學生討論時,老師引領學生對壓強的計算公式P=F/S進行回憶,老師對學生進行適當提示,假如測出一定面積上承受的大氣壓力,這種情況下就能夠測出大氣壓強。讓學生針對怎樣測出大氣對活塞的壓力及活塞的面積這樣的問題展開自行討論。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尋找到測量方法。物理教學過程當中通過探究式學習,學生的解題思路拓展了,思維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這樣學生就能有效地展開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當中,老師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開啟新的適應教育趨勢需要的教學模式,重視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增強,課堂教學效率保質保量完成。
參考文獻:
[1]吳迪.新課標下中學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2]周榮信.淺析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中的研究式學習[J].小作家周刊,2015.
作者簡介:
陳維鋒,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