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超 任津瑤

[摘要] 為了更好地培養出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建設“標準化、崗位化、多功能”醫學影像實訓基地是重要的硬件支持。配套完備、設計合理的現代化影像技術實訓基地不僅能改善日常的教學條件,還能使學生提前熟悉工作流程,做到在日常實訓中與今后的崗位對接,完成從放射登記、影像檢查、圖像處理、打印成片到完成診斷報告及上傳儲存等多項工作。對于現代化影像技術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研究可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出用人單位滿意的高素質技能型醫學影像技術人才,也對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醫學影像技術;實訓基地;人才培養;建設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7(b)-0126-03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及醫療衛生事業建設速度的突飛猛進,對于醫學影像技術人才有了很多新要求[1]。不僅需要培養掌握醫學影像技術基本理論的人才,還要使其剛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就具備熟練的技術操作能力,也就是做到剛工作就能“獨當一面”[2],而這就需要學生在學期間熟悉職業環境、掌握工作流程,熟練操作技能。建立“標準化、崗位化、多功能”醫學影像實訓基地,可以實現在仿真職業環境中教,在職業崗位上學,提高學生職業崗位技能,為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基礎保障。
現階段,開設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都加快改進了醫學影像技術實訓室的實驗實訓條件,可是因為各個地區發展速度和自身條件的良莠不齊,影響了實訓設備的配備、各項功能的開發及與醫院之間的合作。傳統實訓平臺設備陳舊,缺乏數字化影像設備,實訓面積不足,實訓項目與崗位有較大距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如何對接醫院放射科職業環境與功能,建設醫學影像實訓基地成為一項丞待解決的難題[3]。
1? 建設思路與分析
1.1?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崗位需求
該校于2018年開展天津市60余所二、三級醫院崗位需求調研,調研結果反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主要包括X檢查技術、CT檢查技術、MRI檢查技術、超聲檢查技術、核醫學檢查技術、放射治療檢查技術、介入治療技術等醫學影像相關技術崗位。職業崗位任務包括了解影像設備的原理,熟悉儀器設備使用,掌握各種成像技術操作流程、圖像質量評價和放射防護,具備及時處理小故障并及時進行分析的能力[4]。
1.2? 校內外聯合建設實訓基地的方針
該校與天津市20余所三級醫院影像科合作共建專業,已形成“校院合作、產學結合、共建共享”的育人模式,行業專家全程參與核心課程建設與實踐教學。根據專業調研結果,學校與行業專家組建實訓室建設項目組,聯合開展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由于影像設備昂貴,后期維修費用較大,發揮學校、醫院優勢資源,校內外實訓教學有效銜接,形成“校內重基礎、校外強管理”的實訓基地建設思路。校內實訓基地按照仿真放射科職業環境建設,完成基礎實訓教學,校外利用醫院真實職業環境與優質影像設備,完成與核心課程實訓教學,校內校外有效管理,全面強化學生職業崗位技能培養。醫學影像技術基地整體建設思路,見圖1。
2? 實施的過程與方法
2.1? 實訓基地建設
遵循學校同醫院、企業之間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的原則,根據專業調研反饋的專業技能需要,實訓基地包括:X線檢查實訓室、數字胃腸實訓室、CT檢查實訓室、超聲檢查實訓室、MRI檢查實訓室、影像核醫學檢查、PACS實訓室、設備一體化實訓室、影像診斷實訓室、單片機實訓室、電工電子實訓室、斷層解剖實訓室等。
2.1.1 校內實訓基地? 校內實訓建設參照醫院放射科,模擬崗位職業環境,滿足專業基礎實訓教學,專業基礎課程實訓室包括,斷層解剖實訓室、單片機實訓室、電工電子實訓室,并配備相應實訓標本及實訓儀器,完成專業基礎課程實踐技能培養。專業課程實訓室包括:X線檢查實訓室、數字胃腸實訓室、CT檢查實訓室、MRI檢查實訓室、超聲檢查實訓室、PACS實訓室、設備一體化實訓室、影像診斷實訓室等,由于影像設備價格昂貴,發揮校院合作優勢,購置與醫院捐贈結合共建影像檢查實訓室,與軟件公司合作開發虛擬影像檢查技術教學軟件,為學生提供各種影像設備的虛擬操作,建立小型PACS系統,利用PACS可以多人同時調閱教學片,并進行圖像處理。校內開放性模擬“醫學影像科”實訓基地,營造真實的職業環境,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達到了實訓教學環境與職業崗位環境統一,保障了教學模式改革的需要,滿足項目基礎實訓以及項目核心課程教學做一體分組教學,使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感受職場環境,購置數字實驗人體模型的解決了模擬“醫學影像科”設備可以進行拍照,通過PACS系統,可以讓學生進行圖像的后處理及三維重建。達到學生可以完全模擬醫院影像科的拍攝流程。
2.1.2 校外基地建設? 發揮校院合作優勢與教學醫院合作共建X線檢查實訓室、數字胃腸實訓室、CT檢查實訓室、MRI檢查實訓室、超聲檢查實訓室、PACS實訓室、并在醫院建立多媒體教室,配備相關教學設施,創造了真實職業環境理實一體教學,學生更加了解職業崗位及崗位工作任務,熟悉新型影像設備的應用,建立校外實訓課程運行管理機制,校內與校外兼職教師共同管理,保障了校外實訓課程的順利運行。
2.2? 實訓課程的設計
應從崗位對接的角度出發邀請醫學影像技術行業專家共同論證,以制定出一套有要求、有方法、有層次、有步驟并能進行評價及思考的實訓體系。實訓項目應該充分考慮影像設備更新的速度,內容包含新設備的操作方法,新的擺位方法及技術,新的行業標準及新的質量評價方法。并且在完善實訓課程設計的前提下及時更新相對應的實訓指導手冊[5]。
內容包括:組織大一新生到校內及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學前教育,參觀實訓室、實訓設備及崗位工作流程,明確學習方向;理實一體分組教學,先由教師示范,再帶領學生分組練習,學生必須邊做邊敘述要點及注意事項;對于昂貴設備課程,可以先在校內實訓基地的模擬設備上練習,待可以熟練規范操作后再到醫院進行實操,達到真實崗位對接;每學年為大二學生安排6周的醫院見習,熟悉崗位環境;定期開放實訓室,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進行練習等。
2.3? 實訓教師的培訓
應加強對各實訓基地帶教教師的培訓,培養“雙師型”人才。定期組織各個醫院的帶教教師來校進行統一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經過前期在各醫院的調研中發現每個醫院影像技師的標準都不統一,其中不乏有違規操作和省略操作的陋習。針對各種狀況首先由校內負責教師提出要求,講解實訓過程中應包含的內容、流程及授課重點。再請各科室的行業專家講授最新的行業標準及注意事項,統一各醫院的規范操作方法。這樣既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技術方法也規范了各個醫院的操作流程。
2.4? 教學效果的檢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需要在實訓課程結束后對學生們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相比傳統的考試考核方法可以采用更具趣味性的“影像技術技能大賽”來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度。大賽要求全體學生參加并由專業教師進行打分、評定、講解,得分高者給予合理的獎勵來提高參與的積極性,最終選出代表在專業及教師面前進行展示。每年教職工體檢影像相關的項目也可以放在影像實訓基地,由學生進行體檢操作,這既節省了學校每年體檢的開支也使學生得到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2.5? 實訓基地管理機制
影像實訓基地大多設備昂貴維修成本高,學生誤操作造成設備損壞的可能性也相當大,配套的管理制度應包括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規范方法及管理制度。內容應有設備的簡介、規范操作方法、流程、注意事項、出現問題如何安全處理及維護保養方式等。
3? 研究與思考
3.1? 互聯網
當今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能否與醫院及企業合作利用現代化的傳輸設備,建立“圖像傳送課堂”,及時傳送實時圖像,讓學生人在課堂仍可身臨其境觀摩真實工作場景,這樣可以完美解決影像科面積小而見習學生過多的問題。
3.2? 微課和慕課
能否把典型的、非常難理解的操作課程讓帶教老師模擬演示并進行講解,經過錄制和后期的配音及文字加工做成微課或者慕課的形式進行播放。優勢在于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反復觀看,加強理解和記憶,也彌補了普通教學中細節不易觀察、難點不易掌握的不足[6]。
4? 結語
相比傳統的影像實訓基地,現代化影像實訓基地在設備更新換代的頻率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在不影響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又增加了工位,完美解決了實訓平臺小、功能少以及與真實工作崗位偏差大的缺點,學生的技術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實訓基地也為培養雙師型專業人才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建設方面則應該繼續堅持學校、醫院及企業的三方合作共贏局面,校內完美模擬真實工作環境,校外完成崗位對接,為影像行業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施問全.醫學影像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24):167-168.
[2]? 劉紅,何培忠,周進祝,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8):146-147.
[3]? 李迅茹,楊德武.構建面向社會需求的高等職業教育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實訓平臺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7, 14(3):134-136.
[4]? 周媛媛,程杰西,李超彥,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趨勢的調查與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5):15-16.
[5]? 胡婷,黃靜君.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崗位需求及培養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5):51-52.
[6]? 穆劍玲,王嬌,馬怡群,等.院校合作高職影像技術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醫療衛生裝備,2016,37(7):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