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盈
摘要: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同時,對精神生活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追求。揚琴是我國傳統樂器之一,在演奏藝術得到不斷發展與提升的同時,演奏技法上也有較大程度的提升。在創作手法上越來對多的引入了西方元素,傳統和現代之間的碰撞變的日趨激烈。在當前如何對中國揚琴傳統化音樂進行繼承與發揚,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中國揚琴;傳統音樂;發展現狀
揚琴傳統音樂作為一種獨立的樂種,在舞臺上進行單獨表演的機會較少,而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音樂中的表現力難以充分表達出來,優秀作品比較少,演奏形式缺乏有效性,因此根據中國揚琴傳統音樂發展現狀,針對性采用相應措施,促進揚琴傳統音樂的不斷發展是當下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中國揚琴傳統音樂發展現狀
很多人在學習揚琴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不喜歡學習傳統音樂作品,普遍認為傳統作品缺乏深度和難度,在實際演出或者比賽時,難以派上用場。同時一部分人在彈奏揚琴傳統音樂作品過程中也會有這樣的困惑,感覺音樂曲目的創作背景比較久遠,難以充分表達自身的想要表達的意境。在各種大型比賽中,對于揚琴音樂曲目的演奏,一般以近代音樂或者是現代音樂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選擇了傳統音樂,而這種狀況的出現導致揚琴傳統曲目的演奏掌握在少數人當中,其中民間藝人占多數[1]。在高校教育中,揚琴傳統音樂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從揚琴的理論知識來講,可以分為演奏研究、作品研究、文化理論研究以及教學研究等,其中演奏研究所占有的比例較大,而流派研究的比例則比較小。在對作品進行研究時,多數是設計演奏風格、技巧,只有少數內容和傳統音樂相關。在教學研究中,和揚琴傳統音樂相關的論文也十分少有。從流派上來講,除了比較熟悉的四大流派之外,還有新疆揚琴、背景琴書等,但是這些流派中的音樂多數出現在當地戲曲音樂的伴奏之中,大眾并不熟知,流傳度和影響力都相對缺乏。不同流派中當前存在的揚琴傳統音樂多數經歷了二次創作個改變,經過長期的整理,流傳下來的曲目并不多。如廣東揚琴中的《旱天雷》、東北揚琴中的《蘇武牧羊》等。
二、中國揚琴傳統音樂發展形式
(一)演出形式更具創新性
揚琴演奏藝術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在演奏形式上實現多元化。長期以來,揚琴演奏主要是以獨奏的形式出現,雖然在一部分演奏中也進行了相應改編,創作了合奏、重奏等,但是從當前整體情況來講,主要是以獨奏形式出現,而出現這種狀況的影響因素較多。首先是和揚琴相關的音樂曲目比較少,在進行舞臺表演時,改編的曲目內容難以達到舞臺對音樂的高度要求。其次,演奏者自身的價值觀,也和演奏的實際效果緊密相關,其價值觀直接決定了演奏形式的多元化是否能實現。揚琴演奏多數是以獨奏的形式出現,對演奏者的技法會有較多限制,采用獨奏的方式,即便是使用多聲部織體進行演奏,也很難在音色技法上進行較快的轉換,因此在聲部中難以有所作為。因此揚琴傳統音樂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多發展一些小合奏、重奏,使其藝術表現范圍得到拓展,將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同時在和聲和多聲部上,需要對揚琴的音樂詞匯進行豐富。由于揚琴是比較古老的樂器,中國揚琴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幾代的改良,形成了高中低不同聲部以及不同形制的樂器類型,在演奏中,可以將不同聲部的揚琴組成一個小團體進行合奏,這種方式的使用能夠使揚琴在演奏中將復雜的聲部結構承擔起來,使其表現力得到充分發揮[2]。同時揚琴演奏也可以和鋼琴、西方古典樂器以及西洋弦樂器等融合在一起,改變揚琴原有的演奏方式,將西方古典音樂的意韻蘊含其中,讓聽眾覺得耳目一新,這種組合形式比較新穎,聲音的融合使整個演奏過程更舒坦,也開啟了揚琴與其它樂器融合的創新發展之路。
(二)對傳統音樂進行了繼承與發展
在對傳統音樂進行繼承與發展的過程中,中國音樂學院起到了到頭作用,最先成立了相關課題小組,并且邀請了其它一些院校的揚琴教師。在課題小組中,會對揚琴發展的各個流派、歷程、作品以及技法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并且舉行了一系列揚琴系列活動,舉辦和中國揚琴傳統音樂相關的音樂會,來自全面各地的不同流派,都可以演奏自己不同風格的作品內容,將中國揚琴傳統魅力充分展示出來。
三、中國揚琴傳統音樂學習的重要意義
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偉大的勞動人民創作出了較為豐富的傳統音樂,并且在歷史進程中,不斷推進與變革,現代音樂與西方音樂的滲透,使傳統音樂的顯得格外珍貴,有著重要的美學價值和史學價值。在近幾年,國家領導人在會議和談話中曾經多次提出弘揚本土文、繼承與發展傳統音樂的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對傳統音樂進行深入學習十分必要。
(一)有利于繼承發展地域文化
傳統音樂產生于生活情境中、語言環境中以及風土人情中,揚琴在最初進入我國時,和不同地域之間的民間小曲融合在一起,促進了不同琴書說唱類型的產生,揚琴主要作為各種琴書當中的伴奏樂器,對揚琴傳統音樂產生背景的研究,需要對戲曲音樂的產生背景以及說唱形式有一定認識與理解,只有在此基礎之上,才能更好掌握揚琴傳統音樂中體現的風格以及藝術精髓。
(二)有利于提高音樂審美和藝術素養
音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而是和文學、建筑、意識行為、哲學之間存在緊密聯系,音樂中強調了與生活和社會之間的聯系,重視與科學思想、人文社會之間的結合,音樂的形成是多元文化發展的需要,而創造音樂和學習音樂也是提升個人文化內涵的重要方式。揚琴中的傳統音樂之民族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揚琴傳統音樂的了解,能夠加強對文化的社會認識、藝術認識,對于人心理結構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四、關于中國揚琴傳統音樂發展的思考
(一)高校揚琴教學中注重方法技巧的講授
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揚琴,在高校中,應該多設置一些和揚琴相關的專業,進而在學習中逐漸了解和掌握民族音樂中精髓,加強對演奏方法的講授。在傳統音樂演奏中,樂曲的神韻比較重要,在實際演奏中,音符越是簡單,對于演奏者的掌控力要求越高,揚琴演奏中,應該將古典文化和藝術之間的融合呈現出來[3]。除了在高校中開設專業課程之外,也可以開設民間課程,將其納入到揚琴教育中的一部分,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使教學更加具有藝術氛圍,同時也能實現傳統繼承與發展之間的平衡。
(二)成立相應研究機構
在揚琴傳統音樂發展過程中,可以成立專門機構,加強對其研究,將各個區域中的學術專家集中在一起,構建研究平臺,進行專項研究,使其影響力逐漸提升,更好的實現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播。研究機構的設置具有一定的使命性、時代性、前瞻性,能夠促進揚琴傳統音樂學習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三)積極對其它樂器發展模式進行借鑒
在2015年,上海曾經舉辦了琵琶傳統曲目比賽,對琵琶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有較大促進作用。因此揚琴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借鑒這種模式,舉辦相應比賽,加強大眾對揚琴傳統音樂的認知,使傳統音樂逐漸實現大眾化、普及化。
(四)對揚琴傳統音樂懷有崇敬之情
揚琴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在多元化社會背景下,要想實現了不斷的創新與發展,就需要具有一定誠意,因此我們需要尊重傳統、前輩,以及在傳統藝術中蘊含的豐富內涵與特色,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覺性,在實踐和參與中實現對傳統藝術的傳承是一條必經之路。在學習民間傳統音樂時,我們需要仔細聆聽、細細品味,對音樂背后的故事進行深入了解,使其鮮活性將我們充分感動,這也是民族藝術發展的深刻內涵。
五、揚琴傳統音樂演奏的藝術特征
(一)追求美學
在進行揚琴傳統音樂演奏過程中,體現了傳統的對美學的追求,其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首先,具有一定的時代共性與民族性,總體來講,演奏的音樂能夠表現出強烈的活力,穿越歷史。其次,揚琴傳統音樂演奏中,不僅呈現對美學的追求,還體現了一定的包容性,揚琴雖然是從國外傳入,但是在長期發展中已經具有了民族烙印,因此在遇到外來文化時,很難被外來文化同化,在體現民族性的同時,也體現了其包容性。
(二)注重情感表達
中國揚琴傳統音樂演奏中,比較注重抒情寫意,在表達藝術的同時,也注重情感的體現,演奏者通過對演奏內容中情境的再現,進一步體現情感的深入,打破了生活的局限性,進而獲得了一個相對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情感表達是揚琴傳統音樂演奏中一個重要特征。而在實際演奏中,需要在情感上保持一定的邏輯性,遵循以情為美、為真的原則。
(三)講究氣韻
氣韻是在中國藝術審美中獨有的一種方式,在中國揚琴傳統音樂演奏中,氣韻中的氣主要是指氣息,這也是在揚琴演奏中最重要的內容,它影響擊弦動作中產生的發力,以及手臂相關動作的連接,也會影響對音樂對比度的傳導。其中的韻是演奏中比較高的一種境界,其中主要表現在節奏和情感上。在中國揚琴傳統音樂演奏中,講究以柔克剛、剛柔并濟,用比較含蓄的力量體現出蘊含的美感。
(四)呈現價值取向
揚琴在進入我國之后,逐漸在民間普及和發展,其主要表現形式是為唱歌伴奏,在鴉片戰爭之后,在沿海地區得到了較快發展,并且在說唱音樂與地方戲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揚琴傳統音樂演奏也有了一定發展。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音樂特征、風格存在著一定差異性,但是在價值取向上存在著基本的一致性質,體現生活追求,代表了民族的審美理想。
六、結束語
總之,中國揚琴傳統音樂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形式、技法上都發生了一些轉變,而為了使揚琴傳統音樂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注重多種元素的引入,豐富演奏技巧和方法,使揚琴演奏曲目更具可聽性,在未來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通過對揚琴傳統音樂的學習,不僅能夠更好的了解傳統文化,也能更好的了解地域文明,提升音樂審美和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周珊.中國揚琴傳統音樂發展現狀的思考[J].音樂生活,2015(12).
[2]孔令玲.淺談揚琴在我國民間音樂中的應用與發展[J].音樂大觀,2014(15).
[3]屠金梅.廣州民族樂器廠民族樂器改革活動初探[J].北方音樂,2018,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