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要:在當時的社會時期,以當時的時代特點來創作符合當時文化背景的藝術語言,表現著當時時代的大環境。就像文學藝術在時代中的變遷,從文言的之乎者也到現代文學的言簡意賅,無不體現著時代的大背景。這是以當時的視角來表現當時的特色,那么在如今的視角下的播音主持藝術創作,在表現特定時代的藝術作品或者體現一些過去的時代感時,如何以正確的形式和技巧來反映當時當地政治經濟、人物心理等作品,就需要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好播音主持藝術語言的時代感。基于此,本文對播音主持藝術語言的時代感進行了簡單的探討,以供相關人員的參考。
關鍵詞:播音主持;藝術語言;時代感
一、引言
時代感的存在是由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所決定的,因此在我國經濟發展翻天覆地的幾十年間,播音主持藝術的語言風格也在各個時期里有著不同的藝術感染力。這就像是我們在穿衣風格方面所產生的變化,從最開始的顏色單一保守,再到后來的色彩豐富開放,其實都是環境給人帶來的影響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轉變。事實上,每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播音主持語言風格都有其獨特的韻味,所以當我們以現在的心態去播送從前某個時期的作品或稿件的時候,如果不能準確的在語言中帶入鮮明的時代特色,就很難勝任更高層次的播音主持工作。
二、各時代的播音主持藝術語言
(一)延安時期的新華廣播
新華廣播在當時抗日浪潮及復雜的國內政治局面下創建并開始播音,這是黨為了鼓舞中華民族的抗日熱情和宣傳黨的戰線部署。這一時代的特點就是激情、憎恨和信仰,因此這一時期的播音主持藝術的語言也充分體現著這個時期的時代感。以愛憎分明、斗志昂揚、氣勢堅定的語言時代感來鼓舞當時受盡屈辱的中華民族。將自強不息的戰斗精神傳遞給千千萬萬受苦的人民大眾,為中華民族的勝利鼓勁加油。
(二)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前的時代感
新中國成立,人民歡欣鼓舞期待新的生活,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百廢待興,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面臨著重重困難。這時候需要人民以積極的心態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去,需要億萬人民具備奉獻精神,需要領導干部真正地體貼剛從戰火里走出來的困苦群眾。新中國成立之初,還遭到國際上一些國家的封鎖,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以及曾經攜手并進的周圍大國的責難,需要給人民群眾積極的信號和動力,堅定偉大事業的決心。
這一個大的歷史時期,涌現了很多播音大師以及感人至深的播音作品。例如夏青等人的“九評”系列——“事實是雄辯的,事實是最好的見證人,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事實吧”。這樣堅定、自信的播報,為中國人民在20世紀50年代的中蘇論戰里堅守住了道路自信。機關、學校、街頭……集體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播音已經成了一種特殊的歷史記憶,可以說這樣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代人的性格。
正是有這樣的鼓舞和肯定,在新中國的建設里,也不斷地發現令人贊嘆不已的典型人物,他們的事跡對于清苦的人民來說,是曙光,是盼頭,是親人一樣的溫暖。
齊越播送的《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通過切身的體會,用感人深切、情緒飽滿的播音風格,把焦裕祿的一心為民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僅塑造了人物典型影響至今,更是把典型人物的精神傳達給了千千萬萬的人?!墩l是最可愛的人》中,朝鮮戰場上志愿軍的不畏艱難、保家衛國,這些都是通過老一輩的播音藝術家傳達給了人民群眾。正如齊越所說“我是中國人民的播音員、中國共產黨的播音員。我傳達的是中國人民戰勝艱難險阻走向勝利的聲音,我傳達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堂堂正正的真理之聲。我以此引為自豪”。這一歷史時期的播音藝術家們肩負著“堅定信念,傳達真理之聲”的重任,自然具備了堅定、鼓舞、情緒飽滿的播音語言特點。在創作手法上,吸取了各方所長,在堅持黨性原則的立場上,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播音員,也是為后來的播音主持事業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積蓄了力量。
(三)改革開放后的時代感
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成了當時社會的首要任務,其經濟形勢開始出現多樣化,人民的需求要呈現了多元化。此時的播音主持藝術的語言也發生了重大的調整,以適應人民的需求變化。其語言形式也從過去的“播”向“說”或“說播聯合”的形式變化,以更加自然、貼近人民生活的特色來表現當時的時代感。
(四)新時代的時代感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互聯網絡的興起和各種移動終端的出現,播音和主持的語言風格也開始向多角度的格局特色層面進行轉變。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當前的電視廣播節目為了滿足時下受眾和資本的需求,無不爭相尋求模式上的突破和標新立異。尤其是在當下綜藝選秀節目異軍突起的大環境下,有越來越多的演員和歌手都扮演起了主持和播音員的角色。這是一個常見現象,但是我們在其中卻要明確的一點,就是不可將其作為這個時代的特色主持語言風格來定論。
三、播音主持藝術語言時代感的把握
在不同時期,播音主持藝術語言和時代感的表現也在不斷地變化,但是在變化的過程中必須需要堅持黨性原則,需要堅定政治立場。播音主持人員需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為人民傳達黨和政府的政策和方針,引導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同時播音主持人員需要在播音的同時,不能脫離受眾,要不斷分析和了解受眾的需求,使信息的表達方式能夠引導和感染受眾,要與受眾的情感和生活體驗產生共鳴。正是在這些細節中才能體現出時代感。時代感是對意識形態的一種傳承和發揚,特別是在新媒體平臺興起的當前,播音主持人員需要正確地看待新媒體平臺對傳統媒體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正確地看待傳受關系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受眾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了解和分析,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展示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溝通技巧,與受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不僅是一種挑戰和考驗,也是一種發展契機。
四、播音主持藝術的自身特性與時代感的關聯
有很大一部分播音主持人在現下這個年代里,開始過分地強調自己的主持風格,他們認為這就是自己優于他人之處。但是殊不知,任何的個體都無法超越整體,成為那個跳出全局的幸運兒。因為,社會環境決定了語言的時代感,所以每個個體只有順勢而為才能在時代的洪流中保持穩健前行。因此,當代的播音主持人員就應當在尊重時代感的前提下,找尋自己的風格,只有根植于時代和社會環境中汲取養分,才能留給觀眾們深刻的印象,進而創造出流傳后世的優秀作品。理論上說,一個人的主持風格雖然是獨有的,但是卻也正是源于這種唯一才組成了這段時期的語言風格,因而我們說播音主持的自身特征和時代感息息相關,我們應當積極地做好全面的規劃。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如果說時代感是某一特定時期的歷史產物,那么語言就是其衍生的物質基礎。因為只有當代播音主持人能更好地掌握表達的技巧,才可以從時代的回響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風格。由此,研究每個時期藝術語言中的時代感就成了播音主持從業人員的必修課,因為只有對此有所精準地把握,才能在未來多變的社會形勢中規劃好正確的前行方向。
參考文獻:
[1]王玉.藝術無標準表達有規范——評《播音主持藝術語言表達》[J].傳媒,2017(18):102.
[2]王海波.播音主持藝術語言的律動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4(19):142+151.
[3]王倩.從藝術語言到語言藝術——對播音主持專業培養目標的思考[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9(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