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昆曲又名昆山腔,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戲曲劇種,昆曲劇目種類豐富,曲調婉轉悠揚,昆曲表演更是優美迷人。近年來,隨著昆曲申遺的成功,又掀起討論昆曲的熱潮。本文從唱腔、旋律等方面分析和探討了昆曲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昆曲;藝術魅力;探討
一、昆曲發展歷程概述
昆曲前身的昆山腔,與海鹽,余姚,弋陽并稱明代中后期的四大聲腔之一。明代中葉的昆曲經由著名的戲曲音樂家魏良輔改革,將民間流行的昆山腔發展成為水磨腔后,昆曲較之以往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和認可,風靡一時,并且多流傳于蘇州一帶,但是受到江南文秀之地風俗文化的影響,昆腔的腔調婉轉悠揚,后來又經過戲曲家魏良輔的改良,使得昆曲的藝術表現力更加豐富,推動著昆山腔發展成為我國戲曲史上藝術成就最高的聲腔的一種。
二、昆曲的藝術魅力賞析
(一)唱腔的節拍、節奏特點
昆曲的唱腔節拍節奏比獨特,其最有特點的就是被人們看作是贈板的曲式結構。這種結構和現代一般的音樂形式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理解起來也并不是那么困難。眾所周知,我國戲曲唱腔的節拍通常被人們稱之為“板眼”,這跟今天音樂上的2/4或者4/4拍比較類似,板眼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等不同的形式。板眼中的第一拍是拍,后面的則被稱之眼。若是你坐下來認真聆聽昆曲的曲調,你就會從中發現,昆曲中的第一拍可以用整個手進行拍,而在這之后的后來幾拍就可以用手指來點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點板眼。昆曲的贈板就是以戲曲的一板三眼為基礎,并且在節奏上還要放慢一倍,演變成如今的2/2拍或者8/4拍這種形式、比如,4/4拍就要增加一板,也就是在8/4節拍中增加了一板,將其變成了兩個4/4拍。造成這一形式出現的因素是由于速度較為緩慢,若是不在這個節拍中間再增加一板,那么由于速度的問題聆聽者往往不能充分顧及節拍中的板和眼,相應地也就沒有辦法進行打板了。昆曲唱腔的曲式結構跟我國傳統的古詩詞、戲曲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昆曲的獨特結構和我國后來戲曲中出現的板腔體結構不同,它的唱字關系的節奏傾向性不大,而且字與字之間的間隔比較寬,節奏變換比較平緩,昆曲只有在有其悠揚婉轉的曲調,更是襯托出一種悠閑自在、神爽自得的情感。此外,昆曲的伴奏更是以音色平和悠緩的曲笛為主,這種曲笛和北方的梆子腔伴奏的笛子也存在一定差別,笛子本身進行了加粗處理,使得笛子的音色顯得更加醇厚,吹法也比較平緩,因而聽起來更加溫潤舒暢,這也正是彰顯了昆曲獨特的藝術魅力。此外,昆曲的樂隊演奏中通常會加入笙,笙是一種聲音較為清脆響亮非常容易產生共鳴的樂器,同時又給人一種歌舞升平、欣欣向榮的美好感覺,樂器的融合更是凸顯出了一種明亮豐滿的音樂氛圍,使人們的整個身心都得到了有效的放松。
(二)昆曲唱詞的藝術魅力
如果在進行深一步的討論和分析的話,昆曲的唱詞就是一種曲詞。若是從我國古典詩詞藝術的角度進行分析,昆曲的唱詞更具有一種經獨特的藝術文化氣息,會給人帶來一種獨特的音樂文字相結合的審美體驗。曲是由詞發展而來,而且其主要特點就是長短不一,人們可以在這些曲詞的長短韻律之間品嘗出其獨特的藝術韻味來。此外,我國傳統的曲式結構主要包括曲牌體和板腔體兩種類型,在這之后又引入了歌曲體和各種不同的器樂組合而成的曲式結構。而且這種情況下形成了不同的曲式結構,這也是對應著不同人群的喜好上,最大限度上滿足他們的不同的需求。而且,毋庸置疑的是人們的每一個階段對音樂藝術形式的選擇也有所不同,各種曲式結構的存在,說明是符合人類社會的精神需求的,也說明它自有其獨特的生存的基礎與發展條件。而且昆曲這門古老的藝術形式能夠流傳至今并成功地進行了申遺,說明昆曲比藝術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仍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優勢所在。昆曲的詞曲也是正契合了這一獨特魅力所在,比如,昆曲《牡丹亭·游園》中的一首曲牌《皂羅袍》中描寫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昆曲中這很多具有詩情畫意的詞句,再配合婉轉悠揚的音樂曲調的融合,加上表演者咬字演唱的渲染、美化,舞臺上的手,眼,身,法,步,更是使得昆曲的文化藝術氛圍愈加深厚。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昆曲是中國古老曲藝的一種,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昆曲自魏良輔改革加工后風靡一時,對我國后來的戲曲唱腔、節拍節奏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更是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昆曲作為一種音樂性很強的戲曲藝術,昆曲獨特的唱腔,婉轉悠揚的曲調,并且是一種獨特的詞曲音樂曲式結構相融合的藝術形式,還是具有相當的藝術生命力,也為更多的人所喜愛,更是彰顯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形式。
參考文獻:
[1]劉雯婧.孤燈下的壯美——淺談昆劇《班昭》的藝術魅力[J].明日風尚,2018(12):269.
[2]彭靖.初中戲曲教學研究以昆曲為例[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128-132.
[3]朱星辰.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的記譜方式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4):129-130.
[4]沈雪婷,顧詩侃.藝術展示魅力 文化提升品位——“走進民族文化博覽世界藝術”昆曲文化登陸浦東機場[J].航空港,2018(4):22.
作者簡介:祁昂,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