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喆
摘要:素描藝術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是西方美術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繪畫形式。在上個世紀初素描藝術隨同西方油畫藝術一同被引進中國,在我國的藝術體系中,成了油畫教學的基礎課,但是,我國藝術體系對素描畫的認識,單單只是對藝術造型的基礎體現,對此,本文試圖從素描藝術在中國的教學的發展現狀入手,嘗試尋找當今時代下素描教學改革的出路,并對素描藝術構成要素進行初步的分析,以培養學生在素描學習實踐中的探索。
關鍵詞:素描藝術;創新思維;審美觀念;傳統素描;繪畫語言
一、引言
中國藝術發展道路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之下,與國際進行接軌是十分有必要的,但素描藝術如何融入國際藝術的范圍之內,是否需要全民參與,有待商榷。因此,本文嘗試探討當代美術形勢下的素描發展的歷程。
二、關于素描發展的歷史與現實的探討
自從意大利人卡拉在16世紀創辦歐洲第一所美術學院進行古典主義的美術學院教育開始,素描就以它獨特的魅力影響了全世界許多著名的畫家,并且至今仍在發揮獨特其重要的影響作用。
中國自從20世紀初老一輩如徐悲鴻、林風眠等藝術大師,從西方藝術教育留學歸國之后,創辦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院校并且把西方的藝術教育體系借鑒過來,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藝術教學的體制設置延續至今仍然沒有較大的改變,顯示出藝術教育的相對穩定性。學院派的藝術教育改變了中國傳統藝術教育的師徒授受的“小眾式教學”,將中國的繪畫教學帶入了學院嚴謹、規范化的領域,并且為中國培育出了大批的寫實主義的西方風格的畫家,進而極大程度地推動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
中國的素描教學陷入了“重技巧,輕理論”的瓶頸期,這使中國的素描教師不再擅長于運用理論指導去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新能力。素描教學領域公認的是藝術的獨特性及其創新性,反對創作風格上的表面模仿,但當時的中國素描教育情況恰恰是單一的教學風格充斥著素描教學的領域,從而引起素描的創作以及素描基本功難以對接。如何能讓學生在進行素描訓練的時候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而不至于只是對簡單物品的再現,是從中國的素描教學到當今時代都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素描教學發展在當今時代已經拓展為一門對綜合性的藝術學科。傳統的素描教學偏向于對造型能力的準確把握以及對物質空間、體積的本質理解,運用明暗與線條表達物體的形狀從而達到傳統的素描寫實基本功的解決。但隨著中國素描教學的發展和與西方素描的對比,中國的素描學院式教育也為中國的素描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消極作用并且產生了一些負面的效果,僅僅成了簡單的技術與技巧性傳授,學生在素描學習的過程中對素描造型的語言只能孤立地理解,這造成了素描學生對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理解的脫節、束縛了學生在素描方面的創造力的表現。除此之外,傳統的素描造型藝術訓練難以培養學生在素描方面的藝術靈感,甚至是扼殺學生在素描方面的藝術才能以及創新的能力,不僅難以適應繪畫學科的進步與發展,而且更難適應現代藝術發展的要求。
三、對素描藝術的意義探討
素描不僅是繪畫藝術的基礎表現,更是美術領域基礎教學中的一種表達手段與教學效果。優秀的素描作品體現著時代的內涵和社會意識,它體現了自己的思想并且擁有著永恒的藝術價值。素描是一種表達完整內容并且具備特有審美價值的、具有固有生命力的一種藝術形式,在表達的畫面效果中與欣賞對象的視覺感受中具有完美的統一性。
基礎素描始終給予人類以直觀生動、微妙形象的一種視覺感受,這是素描藝術本體意義外化形式的最終體現。素描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造型能力的培養,素描教師教學目的之一便是培養學生在訓練中嚴謹的作風以及求實的態度。如若學生難以在素描訓練中形成客觀科學的物體分析能力,就難以客觀的獲得物相結構的認知,并且造成敏銳且準確表達物體具象特征的缺陷。素描藝術需要學生樹立正確的繪畫思維方法、描摹繪畫對象觀察方法、作品表達能力以及藝術創造思維的能力。在素描創造中學生要能夠準確把握自己對創作理解對象以及感受對象基礎上,將自身關于素描創作的感受準確的表現在畫面上。
四、關于素描的教學改革探討
(一)傳統的寫實素描分析
寫實素描是一種尊重具體的客觀對象、理解客觀物象的認識與感受中國造型基礎練習和藝術院校采用的主要的素描教學的模式。寫實素描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出物象的真實感受,從而使學生能夠達到在素描創造中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寫實素描教學的客觀依據是客觀存在的物象,素描教師會以一定的環境與光影下的物體的具體形象,培養學生對物象的具體感知能力與觀察思考能力,進而培養出學生為達到基礎訓練所具備的各種造型能? 力以及各種素描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在對學生進行素描訓練的過程中,素描教師為了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以及求實的態度,在素描教學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注重對學生造型的準確和描繪畫面的整體關系的培養。素描教師在進行對學生的課題訓練時,教會他們通過對描繪對象整體與部分之間的比較來確立它們之間的聯系。寫實素描教學要堅持個人藝術知覺于繪畫技法的統一,這是寫實素描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并且它體現在素描作畫的全過程。寫實素描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便是寫生基礎教學,它是培養學生寫實視覺表現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更是促進學生寫生造型與基本方法的基礎能力,寫生基礎教學對于推動學生感覺器官的開發與思維觀察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以及學生在素描方面的智能發展都有著十分突出的重要作用。
(二)現代素描設計的分析
作為現代素描形式之一的設計素描,與傳統的過于注重課題的在線的傳統繪畫素描不同,它更注重物立體感覺與三維塑造、物體光影的轉變與刻畫。現代設計素描與藝術設計專業的聯系更為緊密,從而形成表現形式更加專業化、藝術空間更加廣闊、表現形式更加新穎的現代藝術。現在設計素描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對客觀物體的再現,而是以通過素描認知自然、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從而更加接近現代設計與藝術新形態的創造。現在設計素描將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關于美的反應能力予以強化,并且現代設計素描還可以強化學生的現代設計意識、豐富學生的素描,造型藝術想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在形體方面的想象能力以及造型藝術的綜合創造能力。
(三)關于現代素描創新的探討
素描訓練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扎實學生的基本功,素描教師要做的是讓學生在素描基礎的訓練中,盡可能地達到一種素描技術能力與思維能力、理性與感性再現于藝術表現的動態平衡。
1.關于素描繪畫語言元素的探討
線條是組成素描畫面的基本元素同時也是素描藝術表現最基礎的元素。線條所能夠展現的藝術語言是其他繪畫表現形式難以替代的,線條可以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現出或是喜悅、或是悲傷、或是憤怒等等不同的情緒特征,線條絕對不僅是素描教學中輪廓儀結構的替代,它更是一種獨立表達素描繪畫節奏美的一種體現。
素描教師要教會學生將觀察對象得到的意向感受轉變為能夠接觸的具象畫面,要在構圖上能夠給觀察者在視覺上合適舒服的感覺。除此之外,素描學生要學會對素描對象的擺設安排符合個人選擇的角度以使其擁有不同的密切關系,從而表達出自己的素描繪畫語言與藝術想法。
2.素描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探討
藝術學院在對學生進行素描在教學培養中,一方面要注重創設一種促進學生培養能力提高的環境,另一方面要充分激發學生在素描創造方面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素描教師不但要交給學生應該有的素描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傳授給學生終身受益的素描學習方法與素描創造創新思維。
素描教師在進行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中,要讓學生學會利用造型規律與空間規律表達自身獨特的表現方法與手段。而學生自己也可以通過對物體自然形態的重組與變形,創造出獨特形象的素描表現藝術,在感覺與判斷中找到素描表現的創造性因素與表現手段。素描教師在學生進行素描訓練時,要注重保護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與想象創造能力,使之能夠在素描藝術的道路上并行不悖地均衡發展。
3.對素描審美意識培養的分析
素描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情感的發現,加強學生在素描訓練中審美情趣的教育,素描學生自己也要發現身邊的美并且將美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素描的過程是用形象的思維規律去發現描繪對象的美、發現具有審美價值的具體物象,素描造型的要求便是把對具體物象的認識提高到藝術高度的美來認識,從而發現具體物象的美感與視覺的節奏感。
4.對素描整體觀察的分析
素描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如何去發現素描訓練中出現的問題,而且要教會學生如何去解決在素描訓練中出現的各種技法或者是理論上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素描整體觀察法便應素描訓練觀察問題而生。素描教師要在素描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觀察描繪對象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對描繪對象的觀察力與記憶力,進而推動學生在素描繪畫方面的創新與智力的發展,這才是素描教學的最終目的。如何對一個描繪對象立體的觀察與理解它的造型固然十分重要,但是素描學生懂得將描繪主體的造型與它周圍的空間環境進行一定程度的聯系,避免在素描中出現孤立觀察則更為重要。因此在素描繪畫中,整體觀察是素描造型藝術的一個根本法則,而這個素描的整體觀察的實質是為了將所描繪的物體整體的控制在自己的視覺區域之內,以便隨時比較。所以說,素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素描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對繪畫對象整體觀察的習慣。
五、結束語
素描藝術發展便是美的發展。素描藝術要想得以長久的發展,便應當大膽突破、探索創新。在素描藝術發展的過程中,傳授者與學習者要時刻注重素描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創造出的素描作品美的感覺,進而推進素描藝術在中國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英,張亮.美術教學中素描的技術與分析——評《素描的訣竅》[J].中國教育學刊,2019(08):122.
[2]王晴,徐銀京.美術繪畫專業素描基礎課程教學的研究[J].北極光,2019(05):42-43.
[3]辛潔,楊寧.美術專業素描教學思路和改革[J].美與時代(中),2019(05):109-110.
[4]陳沛捷.素描藝術的發展綜述[J].美與時代(中旬),2014(0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