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發展,電子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都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其自身所具備的多元化、趣味性和便捷性等都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加有效的幫助,所以教師對這一方面的內容加以有效運用,讓其在中職音樂知識的教學中發揮作用,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展開吸收和學習。本文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運用建議,希望能夠為廣大教育事業工作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職音樂;教學策略
傳統的音樂知識教學,教師多傾向于對學生進行口頭講述,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注意力和目光,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失去了學習興趣。而在當今時代下,人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現代化計算機技術,教師在進行中職音樂知識的教學時,可以對此加以適當的融入,利用其自身所具備的良好優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目光,使其能夠對所學內容充滿興趣,進而積極主動的投身于學習,提高自身的音樂知識。
一、通過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興趣
在傳統的音樂知識教學中,部分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枯燥,只是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口頭講述,然后就讓學生自己進行演唱和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感覺到被動和壓抑,學生難以接受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會失去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具備的趣味性來展開知識的教學。
例如,教師在進行《滿江紅》的歌曲教學時,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播放,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將自身的注意力和目光都放到課堂學習中去,從而在不知不覺間學會這首歌,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工具來進行歌曲背景的介紹,講述作詞者岳飛的故事,使學生在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時,還能夠養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懷,憎惡奸臣小人,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起到了良好的幫助。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夠良好的養成,對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知識產生有利影響,學生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興趣后,才能夠更加積極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汲取,為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二、通過多媒體技術開展情境教學
在進行日常的音樂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來開展一個情景教學模式,通過設計合理有趣的情景,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從而讓學生在一個更加輕松活躍的環境中放松身心,體會到音樂的樂趣。傳統音樂知識的教學沒有顧慮到學生的注意力,師生間的關系僵硬,課堂環境低沉,所以教師就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開展情境教學,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
例如,教師在進行《誰不說俺家鄉好》的歌曲教學時,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來進行情境模式的開展,即播放背景音樂《誰不說俺家鄉好》,然后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自己的家鄉,將課堂主體完全歸還學生,從而使其感受到放松,擺脫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自己把持課堂的局面。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將課堂學習氛圍進行渲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進而在拉近生生間的關系時,還可以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融洽和諧,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能夠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變得更加積極,從而能夠促進學生主動的進行知識的吸收和學習,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為其今后的發展和學習提供更加有效的幫助。
三、通過多媒體技術拓展學生知識面
在傳統的音樂知識教學中,部分對教師所使用的教學輔助工具只是教材或錄音帶,學生能學習到的音樂曲目有限,這些有限的工具無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習,對學生今后的長遠發展和學習無法提供有效幫助,所以在日常的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知識拓展,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為今后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有效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進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曲教學時,可通過多媒體工具進行播放,然后在學生會唱之后,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如“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紅色歌曲?”“除了《義勇軍進行曲》你還知道什么關于祖國、共產黨的歌曲?”等,然后學生通過思考后進行回答“大刀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然后教師再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分別進行播放,讓學生聽。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進行日常的知識學習的時候,自身的知識面能夠進行良好的提高拓展,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通過學習紅色歌曲來進行革命意識的培養,對其今后的發展和進步都能夠提供更加有效的幫助。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日常的中職音樂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自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音樂知識的吸收和學習。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投入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通過其自身所具備的優勢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積極地投身于學習,從而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在今后的發展和學習中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湯茵.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及優化策略[J].科教文匯旬刊,2018(18):100-101.
[2]徐婷.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注意及優化策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8(22):44.
[3]潘中華.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信息周刊,2019(16):297.
作者簡介:鄧顯春,天柱縣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