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當前對孩子的成才教育,父母已不再局限于學科教育,更注重孩子的藝術素質教育培養,讓孩子從小就學會一種樂器,是大多數父母考慮的問題,學習樂器不僅可以開發孩子的藝術潛能,同時對于孩子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據調查顯示,同年齡階段的小孩子在接受音樂教育之后比同齡階段未接受音樂教育的孩子更加善于動腦,對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也有非常明顯的幫助。我國的音樂教育起步較晚,因此如何讓孩子長期保持對于音樂的熱愛與興趣,是每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就以低音提琴為例,談談筆者自身的體會。
關鍵詞:低音提琴;演奏方法;教學
在20世紀初,低音提琴從外國傳入中國,在我國的上海戲劇學院也首次提出特定的低音提琴教學體系,這種教學體系是參照國外發達國家的體系進行建設的,但是由于文化的差異,這些體系并不太適合我國,對我國的低音提琴教學也并沒有起到直接的促進作用。由于我國交響樂的快速發展,對于低音提琴演奏員要求越來越迫切,在此基礎上,應從教學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培養出優秀的低音提琴演奏家,并在教學中進行總結,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低音提琴教學方法和體系。
一、低音提琴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在各專業中一直處于相對冷門的狀態,特別是低音提琴教育。在音樂教育之中對于低音提琴的教育更是不如其他樂器重視,再加上這種樂器傳入我國的時間較短,因此在發展之中,很多的低音提琴教育機制就會存在非常明顯的問題,而且教師也相對比較短缺,同時由于資料較少,不太能夠滿足教學所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也不能很系統的進行學習。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這種樂器本身的特性,比如琴身體積較大,琴弦較粗,音域較低,還有人們對于它局限性的認知,導致了很多人覺得只有具備了其他樂器基礎之后才能對其進行學習,他們不知這種樂器也可以像小提琴一樣自小就能夠學習,大多數都是因為考學或者校內樂團所需,而進行樂器的更改或者和其他樂器同時進行學習,最后造成了國內學習低音提琴的孩子們都普遍存在學習時間較短,不能足夠掌握這種樂器的演奏方法的現狀。
二、低音提琴教學中不同階段的教學問題分析
在進行低音提琴的教學時,必須嚴格遵循科學的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切不可急功近利。對于課程以及相關的教學內容必須有科學的安排,逐步形成適合中國學生的低音提琴教學體系。
(一)低音提琴初級教學階段的教學分析
在這一階段中,應著重于學生對低音提琴的持琴姿勢和基礎把位的手形及換把練習,同時還需要進行右手持弓運弓和發音的練習。持琴姿勢一般分為兩種,即站立式演奏和坐式演奏,站立式演奏時,演奏者雙腳自然分開,基本與肩同寬,上方一把位的A最好與演奏者眉毛平行,將琴右側倚靠在演奏者左腿胯骨,或者是小腹左邊部分,動作需要自然、協調。坐式演奏時,演奏者需要坐在琴凳的前半部分,自然坐好,膝蓋彎曲,比肩稍寬,將琴右側依靠在右腿大腿內側,琴背面靠在左腿膝蓋進行演奏。持琴法是低音提琴演奏中最基本的一環,它是低音提琴初學者學習的最重要內容。左手的手形要和平時我們握水杯一樣,拇指對應在食指和中指之間,并放在指板后方中間位置,其他指頭自然彎曲,指尖放在琴弦上,手掌要空心,不能貼在指板上,由于在學習拇指把位之前無名指使用率較低,我們只需要用到食指中指和小拇指,且食指和中指的張開距離要等于中指和小拇指的張開距離,胳膊肘關節自然抬起,換把時要整體進行移動,隨著音高及把位的變化進行指頭之間距離的調節,加強練習并掌握換把距離的準確性。關于右手持弓,有法國式和德國式兩種,不論哪種方式,都應該進行大量的運弓練習,要求音色和音量一定要穩,以便讓學生在后期應用時得心應手。
(二)低音提琴中級教學階段的教學分析
中級的低音提琴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每個把位的音準和換把的準確性。采用的方法是多練習音階和琶音還有練習曲,在不同調的音階里仔細辨別每個音的音準和換把的準確性。在樂曲練習過程中,強調學生運弓時要運用恰當,表面上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是低音提琴演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學生演奏低音提琴前,老師必須教會學生在這一階段放松,因為身體放松之后就顯得非常自然,對于演奏也有非常明顯的幫助作用,演奏者放松下來之后對于力量的把控也會更加精確和穩定,因此演奏出的音樂也會更加動聽。另一個重要的是對于音色變化的把控,尤其是那些重音部分,對于這一部分進行演奏的力量把控必須非常到位,如果只是一味地加大自己右手的壓力,是不能夠使琴本身得到充分的震動,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練習之中必須要多思考,多感受右手拉奏琴弦時的震動幅度所帶來的音量變化。在低音提琴的學習之中,對于中等水平的低音提琴學習的學生,拇指把位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學生雖然經歷過初級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拇指把位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在進行拇指把位的練習時,將左手的手肘抬起,和手腕部形成一條直線,小臂放在琴的邊緣,手型為大拇指伸出,其他指頭半握拳,自然放在琴弦上,再根據全音或半音去調整手指之間距離,拇指把位按壓的力量是來自于整個胳膊的力量傳導,一定要進行大量的固定把位和換把的練習,才能夠在樂曲的進行中得心應手。除此之外,盡可能地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在一些高壓力的環境之下,提升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和鋼琴伴奏互相配合的能力,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之中,要讓學生聽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別力。
中級階段中還有一個學習重點,就是在學生練習曲目的時候需要準確地掌握曲目中的節奏,節奏是一首曲子表達生命力的重要符號,許多情感也是通過節奏也實現的。一首曲子的節奏能使樂曲更具有感情,曲作者通過節奏來實現自己創作時的情感,這些節奏不僅僅能夠表達創作者的感情同時也能夠跟聽眾在情感上進行一定的交流。在中級的學習階段應該加強學生對于樂曲中節奏的把握,在學生平時的練習過程中讓學生將自己對于所練習曲目的節奏感進行一定的總結。平時對于低音提琴的曲目練習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尤其中級的學習階段學生需要練習大量的曲目,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產生厭倦的心理,對于低音提琴的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大大降低,因此在這個教師在這個階段的教學生應該對努力帶動學生學習低音提琴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學習低音提琴。
(三)低音提琴高級教學階段的教學分析
教師應該對進入高級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并對他們的不足和缺點進行總結,使學生在高強度的曲目練習中提升自己的專業基礎并糾正自己的不足。教師要積極挖掘學生演奏時的潛力,正確引導學生正面認識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在學習低音提琴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對不同把位代表的不同音高有清楚的了解,對于不熟練地把位繼續進行大量重復的換把及音準的練習,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努力掌握手指的距離,使自己能夠靈活地控制手指位置。老師還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手指條件,安排運用適合學生的指法。在平時的練習中,學生應該選用一些高難度并且是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曲目進行練習,培養學生自主練習的能力,積極糾正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使學生在前期可以正確地演奏曲目,后期在學生對音樂的感覺豐富后,才能夠生動地演奏樂曲。
在進行高級階段的學習同時,大部分的同學會參加樂隊訓練,在高級階段學習的學生是很有必要參加到樂隊中的,因為在高級階段的學習中,學生主要是在琴房中練習,平時很少在舞臺等地方練習,一旦上了舞臺,較多的學生會因此變得很緊張,很容易出現不能正確演奏曲目的情況。學生多參加舞臺的演出,有利于適應舞臺的情況,面對臺下眾多的觀眾也會慢慢地放松,克服緊張的情緒,才能夠將心思完全放在演奏中來。在樂隊中學生能夠獲得更多地演奏機會,并且可以增加舞臺經驗,同時多參加樂隊排列可以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
在高級的學習階段中,學生不應該把學習的目標僅僅放在能正確地演奏提琴的曲目上來,而是在能夠正確演奏低音提琴曲目的前提下,培養演奏時的感情,使演奏出來的樂曲更加具有生命力。不同的時期會產生不同的樂曲,不同的樂曲出自不同的作曲家之手,在這些作曲家的不同創作時期,又會寫出不同風格的樂曲,不同的樂曲表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樂曲中的感情表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需要學生在平時在對于樂曲的練習過程中,努力感受,同時多去發掘樂曲的風格歷史或者樂曲的創作過程。
三、結語
在我國,低音提琴的發展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其中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就是提琴的質量問題,即學生在練習使用的提琴往往質量要求都不達標,另外,由于中國低音提琴課程本身規模較小、教學進度緩慢,難以與國際低音提零距離教學相融合,因此,在學生平時學習的過程中,學校應多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舞臺實踐機會,使學生能夠在舞臺上進行學習實踐。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還應多學習、多鉆研,到各種音樂高校或者是音樂學院進行學習交流,學習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或者是教學理念,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促進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